鲁迅这个名字仅在世界上停留了55年,而其中的30年,他编著的600多万字的著述,足以让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社会影响力文学家,启蒙思想家。面对这位期盼速朽的思想巨擎,他却早已不朽;面对这个遗言为“忘记我”的父亲,早已让人忘不了;面对中国近代,面对20世纪及其精神历史灵学,我也早已放不下,不放下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而在75年前,即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巴金写下纪念文章《怀念鲁迅先生》:40年前,有一个声音“忘记我”是如此亲切,如此诚恳,如此熟虑,而又如此的严厉。而不知道有多少次我告诉我自己,我绝不忘记先生。是的,我绝不忘记先生是巴金的声音,也是大多数国人的心声,我们不忘记先生,我们不放下先生。鲁迅的“敢爱,敢恨,敢说,敢做”依然在我们心中回响,而我们的当今社会是多么需要“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的人和事呀?

不放下作文1000字 知识百科

  但是,近年来鲁迅教材被撤,抨击鲁迅文学的“戾气”甚嚣尘上,“鲁迅”已过时的声调俯拾皆是。难道,鲁迅先生的作品真的不合时宜?真的过时了吗?不,鲁迅先生的作品仍未过时,我们仍不放下鲁迅。对待鲁迅精神,我们不放下精髓,但要去脸谱化,工具化。所谓脸谱化即严厉冷酷,横眉冷对,战士等形容词,其实鲁迅先生是一个富有情趣的小孩子,这可从鲁迅之子周海婴的讲述遗迹鲁迅妻子的日记找到佐证。而面对鲁迅被标签化,周海婴更是抱怨父亲成为他不认识的父亲。其实周海婴的抱怨并不是撒娇,也不是无病呻吟,而是面对国人“去鲁迅化”的言论的一种无奈,酸涩,甚至是痛苦。

  还原鲁迅精神,继承鲁迅精神,不放下鲁迅精神。我们应学习鲁迅一心为国,正视问题,解剖自我的勇气。鲁迅说过:“中国大概太老了,就感觉想一只古老的黑丝染缸,任何东西放进去都变黑了,不想个法子进行改革久没路了。”前者的漆黑论可能有些片面,甚至有些武断,但后面的改革论不是很好的验证了只有改革才能救中国的铁证?我们还放下先生吗?先生也说过:“同一栋楼里,有人哭丧,有人歌唱,有人厌烦厌闹,进而得出人类的情感是不相通的。”这不是讽刺当今中国冷漠陌生的社会关系吗?我们还放下先生吗?

  不,我们不放下先生,先生的厉语时刻在我们的身边回响,时刻的鞭策,激励着中国,先生,我们放不下你,我们坚决不放下你。鲁迅说“待我成尘时,你便见我微笑。”即使鲁迅先生已化作尘,但愿他的微笑存在,但愿他的精神永存!

  篇二:不放下

  黄河不放下奔腾,才能万里流沙,惊涛拍岸。长城不放下坚守,才有蜿蜒雄奇,屹立千年。珠峰不放下姿态,才可直插青冥,俯视苍穹。不放下是一种坚守的信念,是一种追求的姿态!

  杜甫首重不放下的是忧国忧民,是天下情怀。在长安困居十年,为致君尧舜上,在使民风淳的政治理想,他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城的窘迫生活。安史之乱爆发,他哭百姓之苦,他痛国家之亡。三吏三别,字字句句,无一不是大悲悯,大情怀。漂泊西南,鬓满尘,病缠身,诗人口中吟唱的,不是自己的困苦与不幸,他迎着秋风,长叹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的一生,从青丝到白发,从清晨至黄昏,朝朝暮暮,岁岁年年,无不记挂着天下,无不怜悯着天下!他叹诸葛亮,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殊不知,在千载百代后的今天,又有多少英雄为他泪落满襟!

  文天祥不愿放弃的,是尊严,是气节。二十五岁时,文天祥便请求去往仙道观,任个闲职,意在退隐出世,年富力强却隐于道观,不胜可惜?不,文天祥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当时的朝廷奸臣当道,汗血丹青的文天祥不愿为了一席尊位,一石俸禄而放下自己的气节与尊严。他说,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他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从奉职庙堂到身处囹圄,文天祥始终昂扬的的,是一颗头颅,始终高唱着的,是一骨正气。丹心照汗青!

  李时珍不放下的,是对科学的执着与追求。李时珍小时,作为一名赤脚医生的父亲深知行医之苦,地位之卑,不愿再看到儿子受苦,一心希望他能考取功名。但李时珍却说,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怀着对八股文的不屑与对自然科学的向往,李时珍出发了,他穿上草鞋,背上药篓,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为深知芸薹,他叩响无数菜农的柴扉。为了研究蕲蛇,他追随村民翻山越岭。他不放下的,不只是百姓的病痛,更是对科学的追求与执着。至死不怕难!

  不放下东便意味着一定会失去西。杜甫不放下他的天下情怀,便失去了开心颜,沉郁了一生,悲叹了一生。文天祥不放下他的气节,便失去了荣华甚至生命。李时珍不放下他的医途,却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不放下的人早已放下了。他们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去追求,去拥有,他们是世间的行者,他们亦是人生的智者!

  放下只在一念之间,不放下却是一生。放下的不一定是懦夫,不放下的却一定是勇者!很多人一念之间便剔去青丝,遁入空门,是谓放下,此次不顾人间花红柳绿,春夏秋冬。但又有多少人敢于不放下?不放下的人用了一生去追求,去执着。不放下的勇气世间几人能够?

  白娘子若是放下了对许仙的情意,哪还有这千年等一回的美丽传说?李清照若是放下了对赵明诚的思念,怎还会有这凄凄惨惨戚戚的绝美佳句?苏东坡若是放下了对王弗的追忆,便没有了这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的泪湿眼眶。万物之逆旅里,百代之过客中,若事事皆放下了,短暂的人生又还有何求!

  人生需要不放下,以追求梦想,以完善人格。世间也需要不放下,以造福后人,以书写佳话。不放下的愈多,失去的就愈多,拥有的却也愈多。这,是定理!

  以上就是不放下作文1000字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美德网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