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伴们,大家好!
本日是6月29日,农历五月二十,星期二。

起床号6月29日晨安歌曲母亲是中华 休闲娱乐

本日要跟大家分享的歌曲是《母亲是中华》,由王晓岭作词,印青作曲。
该曲歌词简洁朴拙,朗朗上口,易于唱诵,兼具时期特点和民歌风格,赞颂了各民族公民像石榴籽那样牢牢抱在一起,为共同首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

我们一起伴随歌声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

母亲是中华

作词:王晓岭

作曲:印 青

演唱:王莉、汤非、金婷婷、周澎

太阳星星玉轮是天上的一家

草原森林湖泊是地上的一家

东风雨露阳光是我们的一家

兄弟姐妹手拉手亲亲一家

五十六个民族亲亲一家

就像百花园里盛开的花

红红石榴结籽儿抱在一起

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是中华

五十六个民族亲亲一家

就像百花园里盛开的花

红红石榴结籽儿抱在一起

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是中华

百年瞬间丨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

△廖承志在广州与脱险的文化界人士合影(前排左起:茅盾、夏衍、廖承志;后排左起:潘汉年、汪馥泉、郁风、叶文津、司徒慧敏)

1941年12月,侵华日军盘踞喷鼻香港
当时,包括宋庆龄、何喷鼻香凝、柳亚子、邹韬奋、梁漱溟等人在内的数百名有名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尚在喷鼻香港开展抗日救亡事情,处境十分危险。
在此危难之际,时任中共中心南方局布告周恩来多次急电八路军驻喷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要不惜统统代价,想尽统统办法,尽快把这些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转移出来,护送到安全地带。

△文艺界人士在喷鼻香港浅水湾萧红墓前合影(前排左起:丁聪、夏衍、白杨、沈宁、叶以群、周而复、阳翰笙。
后排左起:张骏祥、吴祖光、张瑞芳、曹禺)

原东江纵队交通分站站长 廖志华:那个交通网啊,要通过仇敌封锁线的话,那个哨兵要问哨,弗成就打去世你。
专门走小路,都是斩荆披棘,通过高山密林,通过(仇敌的)封锁线。

1942年1月,营救事情开始秘密进行。
由于日军攻打喷鼻香港后,许多文化人士各自分散暗藏,彼此都失落去联结,营救职员几经周折,才找到了所有的营救工具,并把他们安置在安全的秘密住所,随后开始研究详细的营救操持。

△部分文化名人在胜利大营救后的合影

电视剧《省港大营救》

张明慎:同道们,营救撤离事情,可以分为三步进行,第一,我们要迅速联系这些文化精英和民主爱国人士,然后把他们秘密护送到港九游击队的活动基地;第二,通过定安、惠阳游击区的交通通道把他们护送到东江抗日根据地;第三,再从抗日根据地把他们护送到老隆,然后从老隆再到韶关,直至最安全的大后方!

△八路军喷鼻香港办事处的卖力人廖承志(廖仲恺、何喷鼻香凝之子)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精神,营救方案终极确定了三水路一陆路撤离路线。
1942年1月9日下午,邹韬奋、茅盾夫妇等20多人作为第一批撤离职员,打扮成难民,混在逃难的人群里,长途跋涉百余里,终极抵达深圳白石龙村落。
卖力转移何喷鼻香凝、柳亚子等人的东江纵队短枪队队长江水的后人江山回顾,水路的撤离也战胜了重重困难。

江山:日本人把所有的船上的机器全部都拆除了,然后这些船是没有动力的,只能靠老天、靠风,把这船吹到哪,才可以出去,何喷鼻香凝坐的这艘船也是没有机器的。

△1942年1月,邹韬奋从喷鼻香港脱险后,在白石龙题词:“保卫祖国,为民先锋。

宋庆龄的撤离过程更是惊险万分,当八路军驻喷鼻香港办事处卖力人廖承志找到宋庆龄并保护她搭乘末了一班飞机离开喷鼻香港后,启德机场就遭到日军攻占。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常瑞卿:通过这次大营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他们就坚信了中国共产党抗战的主见。
特殊是著名作家茅盾,在《脱险杂记》当中写道,这次喷鼻香港大营救组织得非常周密,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次营救。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白石龙村落

此后的100多天里,上千名滞留喷鼻香港的文化名人、爱国民主人士及家眷、国际朋侪,在抗日游击战士的护送下从喷鼻香港神奇地“蒸发”。
无一人捐躯,无一人被捕,创造了“胜利大营救”的奇迹。
这次大营救,为中华民族、为新中国保存了一大批文化精英,对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意义深远,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百年瞬间》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