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车宏亮
在巴尔米拉古城的一座古罗马竞技场内,一群演奏者坐在被炮火炸断的巨石上,弹奏着乐器,唱着叙利亚传统歌曲,歌声萦绕在这片断瓦残垣中,和着古城的风声,彷佛轻轻地呜咽。
一名演奏者对说:“我们是为了带来欢快而来到这里。音乐能给废墟重新带来活气,这里正是一片废墟,毫无活气。”
就在本月初,叙利亚政府军再次从极度组织“伊斯兰国”手中收复巴尔米拉。这座千年古城在政府军和极度组织“伊斯兰国”几度易手间,已不堪重负,伤痕累累。
4日清晨,新华社跟随政府军从都城大马士革出发,前往巴尔米拉。
巴尔米拉古城位于叙利亚沙漠中部,间隔大马士革东北部200多公里,是一座古罗马风格的历史遗址,有两千多年历史,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天下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上连接波斯湾和东方各国以及地中海和西方各国的贸易中央,持续繁荣300年之久。作为叙利亚的一张国家名片,巴尔米拉古城遗址曾是叙旅游业最值得骄傲的宝贵财富,被誉为“沙漠中的新娘”。
2015年5月,极度组织“伊斯兰国”攻占巴尔米拉。去年3月,叙政府军收复这座古城。同年12月,在政府军集中兵力收复北部重镇阿勒颇之际,“伊斯兰国”再次攫取巴尔米拉。今年1月,叙政府军重新展开收复巴尔米拉的军事行动,并于近日再度夺回古城掌握权。
如今,在这座露天竞技场内,原来矗立在中心的石柱已全部被炸毁,地面上尽是瓦砾和石块。“伊斯兰国”武装职员在霸占巴尔米拉期间,乃至在这里公开处决人质和当地平民。
有着类似遭遇的还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巴尔米拉艺术精彩代表”的凯旋门。
这座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凯旋门,由一扇大型拱门和两侧小拱门组成,拱门顶部镌刻着俏丽的几何和植物装饰图案。不幸的是,2015年10月被“伊斯兰国”武装职员夷为平地。
如今,同凯旋门一样惨遭恶运的,还有巴尔沙明神庙、塔墓等标志性建筑,它们都在战火摧残下不复存在,只剩下留有自然侵蚀痕迹的石柱和散落的石块……
采访中,和另一位演奏者交谈得知,他并不是这支乐队的成员,当获悉乐队要来巴尔米拉演出时,他哀求乐队将自己带上。“我非常爱巴尔米拉,这里有我太多的回顾,我觉得自己的灵魂就在这里。”
看到古城遭到毁坏,这名演奏者感到心痛。
“这些建筑和遗迹是无辜的,是我们的遗产,为什么他们(‘伊斯兰国’)要如此玷污我们的历史?”说话之时,他难掩悲哀。
3月的叙利亚,阳光明媚,春意盎然,但巴尔米拉的居民区却已成为寂静空城,建筑物被炸得焦黑,楼梯坍塌,一片残骸……
路面上布满弹坑,散落着炸飞的门板和民众亡命时四散的衣物;
风吹过街巷,躺在地面上的铁皮门板偶尔发出“咚咚”的声音;
炮火震碎的窗户,留下黑黢黢的窗口,彷佛一只只阴郁的眼睛,注目着空无一人的街道……
据叙利亚官方媒体宣布,“伊斯兰国”武装职员2015年盘踞巴尔米拉后,杀害数百名当地平民,包括妇女和儿童。
“‘伊斯兰国’与政府军多次争夺这座古城,这次政府军迅速收复古城是想见告天下,巴尔米拉是我们的文化遗产,”一名政府军准将接管新华社采访时说。
随着叙利亚政府军收复巴尔米拉,“伊斯兰国”极度组织的活动范围将大大受限,同时叙政府军从大马士革到叙东部地区的补给线也得到进一步巩固。
“不管胆怯分子逃到哪里,我们都会连续对他们履行军事打击。总有一天,胆怯分子会在叙利亚偃旗息鼓,叙利亚将重回文明和阳光的国度。”这名政府军官员语气武断而有力。
两千多年前,在叙利亚沙漠中部,有一个绿洲国家巴尔米拉。这里有精美的神庙和古罗马竞技场,人们勤恳和美、安居乐业。
两千多年后,同一片天空下,昔日的文明古城在炮火中消散,随处可见的只有弹壳与残垣。叙利亚文物专家曾表示,要想重现巴尔米拉古城被毁坏之前的原貌,可能须要很永劫光。
巴尔米拉古城,人类的共同历史印记,愿你不要被硝烟抹灭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