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enn Giuld《Bach:Goldberg Variations》

写不出稿时跳海编辑都在听啥 休闲娱乐

头一次见到古尔德,貌似是通过看电影《此房是我造》。
片中主角在剁人捅人时,背景音乐是段悠扬的古典乐,期间又闪过一个怪逼弹钢琴的画面。
怪逼坐在一个儿童椅般的小板凳上,膝盖顶起老高,全体身形佝偻得像个虾米。
一旦开始弹琴,他就像机器人被忽然按下了开关,腾地一下身子前倾,机器似地弹起琴来。
演奏一开始,怪逼就显得更不正常了。
他不只姿势像挂在钢琴上,嘴里还总是哼些不明以是的调调。
兴致高亢时,手还会抬在半空中乱挥。
之后,一位朋友见告我,那个怪逼叫格伦·古尔德,是她最喜好的钢琴演奏家。
顺带着,她给我安利了一张专辑,便是这张《巴赫:哥德堡变奏曲》(《Bach: Goldberg Variations》1951)。
我不大懂古典乐,偶尔听听权当听个响。
对付《哥德堡变奏曲》这种冷门乐章,更是毫无印象。
因此比起音乐,一开始更吸引我的实在是朋友分享的关于古尔德这人的轶事。
在一样平常人的印象里,钢琴演奏是项相称小布尔乔亚的活动。
不管演奏者长啥样,都得塞到一套年夜制服、衬衫、领布局成的标准套子里,摆明了跟穷糙汉拉开间隔。
古尔德呢,则常常套件破大衣,在小板凳上缩成“G”形,像在打字机上敲莎士比亚的猴子。
朋友说,古尔德的椅子是他父亲在他小时候为他做的,被他用了一辈子。
在他成名之后,椅子已经破褴褛烂了,以至于给椅子上润滑油已经成了他演奏前的必备仪式。
但由于实在太老旧,椅子还是会在演奏时发出咯吱的响声,连同古尔德的哼哼声一起被灌进唱片里。
说回《哥德堡变奏曲》。
这个乐章是古尔德的成名曲,也是他的生涯终曲,最出名的是1955年和1981年两个录音版本。
55年版时长更短,演奏得更超然随意率性;81年版慢了一半,也更深奥深厚。
我是个乐理盲,不懂什么对位法、断奏之流,但至少能感想熏染到一种超凡的驾驭——音符不是故意弹出来的,而是像一开水龙头阀门自己流出来一样。
被他按过的琴键,一定比做了次高等马杀鸡还要舒爽。
新媒体编辑跟钢琴演奏家实在有个共同之处,那便是都是跟“键盘”打交道的行业。
每在电脑键盘上敲下一个字等同于在钢琴上敲响一个音符。
而佝偻在钢琴前的古尔德,更是跟颈椎腰椎阵痛的新媒体编辑有几分神似。
鉴于这种相似性,在码字的时候听古尔德,就犹如拜行业祖师爷,实在是对“下笔如有神”境界的一种希冀。
在准备贯注一片文章时,不妨先在空缺处随着音乐节奏敲点乱码,当作热身,培养手感。
末了,愿大家写稿起笔都能像55年版《哥德堡变奏曲》一样行云流水,扫尾都能像81版那样蕴藉隽永。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