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录了几期讲小学语文里古诗的视频,在讲解内容和思想情绪的时候,会先讲解诗词或文章的逻辑构造。结合自己对付谭咏麟这首《水中花》的喜好,对歌词内容做点阐发。
实在,歌词和曲子一样,也要讲究章节,讲究节奏感,天然领悟。我是音盲,但对付笔墨还是很敏感的。
《水中花》的内容表达的是一种爱而不能的感情,一唱三叹,婉转低回。诉说爱情犹如水中的花一样,迷离娇美,可见但不可及,无论过往如何,现在已经无法争取,终极落得一场空欢畅,只有凄美的回顾。
这个深夜里
没法可以安睡
卧看天空洒泪
任寒风吹
冰冷的梦里
没法跟你相聚
大概心里的泪
未能抹去
缘分让我去握碎
彼此相爱太苦累
不想跌进这火堆
但愿忘怀甜梦里
还是让我去面对
只管加上我的罪
丝丝温馨的发堆
我愿来霸占
如倒映水中的鲜花
只可看看未能摘去
如飘于风中的花喷鼻香
虚虚渺渺淡然逝去
然而让我见着你
不想多次去躲避
风风雨雨我都不畏惧
但求共醉
(我不知道怎么插入网络上的歌曲,大家可以搜来听听,当背景音乐)
歌词在构造上一气呵成,一撸到底。
开篇设置了一个孤清的场景,梦里梦外都在惦记曾经的恋人。而后第二段开始悔叹自己不睬解珍惜,辜负了恋人的情意,由于害怕承担任务,让美好在握却终于失落去。而失落去之后,又开始惦记曾经的美好,但爱情已经完结,没有再续前缘的可能。末了一段可谓是全篇的精华,如水如花如梦,可见可嗅可想,但是却无法得到,唯有心中祈愿,如果能够再次得到,将无惧风雨,与你相伴生平:风风雨雨我都不畏惧,但求共醉。
整首歌词在回顾、得到、失落去、再想得到之间往来来往纠结,感情虽颠簸但不大,如荡漾般阵阵地轻拍着心灵的堤岸。如果不仔细理解,会以为歌词会有点散乱,有句无篇(国语版由娃娃作词,便是这种觉得),但从艺术角度来说,以水中花喻人喻情,是极富浪漫色彩的。特殊因此实物言景言情,让人随意马虎产生画面感,避免了空洞的无病呻吟。这也是我们写作的时候利用的手腕之一,即:情景交融。
有网友给歌做了遐想,认为粤语版讲的是,富商大家族的公子爱上了条件相差太远的人,抵不过家族利益考虑的包办婚姻,只得忍痛割爱,人到中年时在梦中恍惚追忆“丝丝温馨的发堆”。不过我以为,这么美好的歌,摊上狗血的豪门爱情悲剧,实在是不堪,大家还是心照自己的各种经历就好了。
《水中花》的词曲都带有浓重的东方古典气息,蕴藉婉约。但笔墨在形式上还是不足严谨凝练,没有古典诗词的规范节奏感。而提及古典诗词在盛行歌曲歌词上的利用,个人以为最停当妥善的最完美的,还是许冠杰,他除了很多市井俚俗的作品之外,还有很多继承中国古典诗词风格、诗味十足文雅之作,属于一个兼具文学教化和生活情趣的创作大家。经典代表作如《天才白痴梦》、《知音梦里寻》、《夜半轻密语》、《夜夜念奴娇》等等,特殊是他和黎彼得互助的《梨涡浅笑》,可谓词曲天衣无缝之作。和那些大量插入市里哩语的作品不同,这些歌曲完备化用古典诗词,清浅隽永,纵然听不懂粤语,单是欣赏歌词也是一种享受。
当然,黄霑也是个中高手,代表作如《沧海一声笑》。其余,林夕的《似是故人来》、达明一派的《石头记》都是古典风格的上乘之作。
很多人以为很多喷鼻香港歌手的成功,是翻唱了很多日本的歌曲。但我以为也正是喷鼻香港的填词人和歌手的新演绎,让日本的歌曲得到了在音乐、文学艺术上的双重升华,我们在感想熏染到音乐旋律美感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中国笔墨韵律之美。陈慧娴的《千千阕歌》、张学友的《李喷鼻香兰》便是个中的代表。大家去找下中日歌词一比拟,就知道中国笔墨便是艺术与工具最完美的结合体。
而到90年代的四大天王之后。喷鼻香港的盛行音乐文化为什么会逐渐衰退?我以为除了歌曲创作人的才华枯竭,歌词的写作也有很大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来源盖脸的“对你爱爱爱不完”,或者是“今夜你会不会来?”、“你好毒 你好毒 你好毒 呜呜呜”这种不太讲究卫生的口水话。急功近利,过度地追求商业回报、甚至于采取了快餐式的创作手腕,终极毁掉了一个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