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动机

近日,湖南长沙的刘师长西席向投诉称,自己碰着了汽车维修陷阱——他开车不慎撞到路边护栏,造成前车灯破坏,于是找了一家汽修店维修,并换了新车灯。
然而,维修过后不到一个月,新车灯就坏了。

汽修行业乱象频发充斥着各类问题 汽车维修陷阱怎么这么多 汽车知识

刘师长西席觉得个中可能有猫腻,就找了在某汽车4S店从事维修事情的熟人检讨了一下,创造此前改换的新车灯实在是二手车灯、问题车灯。
刘师长西席立即去汽修店理论,可对方去世不承认。

“以前就听说过汽车维修陷阱多,没想到这么多。
”刘师长西席感叹道。

汽车维修有哪些陷阱?又该如何依法规制?带着问题,进行了调查采访。

本报 韩丹东

本报演习生 翟崎宇

去年8月,山西太原的胡师长西席创造自己车子启动时有些非常,去当地汽修店检讨被奉告,火花塞涌现了问题,6个火花塞须要全部改换,否则会对车辆发动机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胡师长西席赞许改换并支付了用度。

然而,没过几天,车子启动时的非常又涌现了。
胡师长西席重新找了一家汽修店检讨,被奉告依然是火花塞问题。
修车师傅见告胡师长西席,车上6个火花塞上次只换了3个,还有3个压根没有改换。

“换3个却收了我6个的钱,太‘黑’了。
”胡师长西席恼火地说。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维修充斥着各种问题,个中以次充好、以旧代新最为突出,不仅让消费者增加了支出,也导致车辆存在一系列安全隐患。
采访中,车主呼吁净化汽车维修市场,掩护消费者合法权柄的呼声飞腾。

以次充好以旧代新

汽车维修暗藏猫腻

在某投诉平台上,《法治日报》以“汽车维修”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创造,近期干系投诉就有几十条,紧张涉及改换的配件以次充好、以旧代新。

去年10月,广东珠海的赵女士驾驶私家车从东新高速往珠海方向行驶时,车胎胎压涌现非常,下车检讨后创造左后轮有轻微漏气状况。
赵女士急速在某平台上找到一家名为“×××汽车搭电补胎修车(桂城店)”的商家,拨通商家电话后,商家哀求加他们的社交账号,并把精准定位发送给商家。

“商家大略理解故障情形后,称‘上高速接济须要800元,先付500元定金,剩余的因情形而定’。
”赵女士说,在她支付500元定金后,商家称已叫拖车过来,将拖到下一个高速口进行检讨和修复。

原来商家说维修师傅大约20分钟到达,但赵女士在高速上等了将近一个小时后,维修师傅只是开了一辆小汽车过来,并没有拖车。
师傅让她慢驶到下一个高速出口,到达广州南站出口后,师傅帮她检讨轮胎,创造是左后轮胎扎了钉子,称无法补胎,只能改换新轮胎。

无奈之下,赵女士只得咨询换轮胎的价格,被奉告须要3500元时,赵女士以为太贵,就表示不须要了。
后来师傅让她联系商家,商家说可以便宜200元,而且安装新轮胎送维修保养做事一次,于是赵女士赞许改换轮胎。

之后,赵女士又在高速口等待了1.5个小时,师傅才回来,说找到了相同品牌的轮胎。
在安装后,赵女士转给了师傅3300元。

第二天,心存疑虑的赵女士找到了当地一家汽修店,跟修车师傅说了事情经由,师傅说可以看看轮胎的生产日期,她查看后创造轮胎安装反了,没有办法看莅临盆日期。
随后,修车师傅帮她把昨天的轮胎拆下来重新安装,令赵女士震荡的是,她创造该轮胎有修复的痕迹,而且看生产日期等与其他三个轮子一样,很明显轮胎是赵女士之前换下来的旧轮胎,商家压根没有帮她改换新的。

“这完备是敲诈行为,装上旧轮胎后,我还驾驶了100多公里。
修理厂为了赢利,太不把消费者的安全当回事了。
”赵女士朝气地说。
随后,赵女士找商家哀求赔偿,遭到谢绝。

在多个平台检索创造,类似投诉并不少见,而这些投诉大多是由于汽车维修过程中配件敲诈和遮盖汽车关键信息引起的。

对此,天津红桥某汽修店一名从业职员见告,大部分车主在维修时都会把汽车留在店里,商家奉告修睦后才来取车。
一些汽修店就利用这段韶光,拆下本身质量较好的汽车零件,换成旧的零件,只要车子没有明显故障,车主很难创造个中的问题。

“纵然车主在现场看着也不怕,车里有很多线路和零件,维修师傅指着好部件说成是坏的,不懂的人根本看不出来。
事实上,大部分车主也都不理解这些零部件。
”上述从业职员说,“汽修店虽然都会向消费者供应维修单,列明维修项目、所需材料、用度等,但这并不敷以让车主理解车辆真实故障缘故原由、维修详细过程。

如果汽修店以次充好、以旧代新,从而导致安全隐患,商家该当承担若何的任务?

中国公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汽修店和消费者之间存在条约关系,应根据民法典条约编和消费者权柄保护法,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正交易权以及安全保障权。

北京德和衡状师事务所高等合资人马丽红状师认为,消费者权柄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供应商品或者做事有敲诈行为的,应该按照消费者的哀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丢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管做事的用度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敷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做事存在毛病,仍旧向消费者供应,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去世亡或者康健严重危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丢失,并有权要求所受丢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在马丽红看来,如果汽车维修店不能按照消费者实际需求进行维修,导致涌现安全隐患,商家答允担瑕疵包管责任;如果涌现给消费者造成丢失的情形,应对消费者丢失进行赔偿。

供应虚假证明文件

里应外合套取保费

随着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兴旺的维修保养需求催生了不少汽修店。

相对付街边作坊式的汽修店,环境更好的大型汽修厂更加受到车主的相信,只管价格上普遍赶过不少,很多车主还是甘心“费钱买个安心”。
但事实上,这可能只是消费者的一厢宁愿。

天津河西的黄师长西席见告,他为自己的汽车买了全险,前段韶光出了一次事件,当时保险公司确实很负任务,但是须要黄师长西席在他们指定的维修站维修,黄师长西席接管了保险公司的见地。
可是,车从汽修厂开出没几天就涌现了行车熄火的问题。

之后,黄师长西席几次去该定点维修站都没能办理问题。
末了,黄师长西席自己掏钱去4S店维修时创造,当时事件发生时本该更换的零件并没有更换。
于是,他立即跟保险公司、汽修厂联系,但对方却说当时检讨并没有问题,这次维修用度也不能走保险。

北京一位业内人士张师长西席见告,许多保险公司的定损员还会和4S店修理厂、事件受损车车主达成协议套取“回扣”用度。
“曾经我同事的车保险杠撞坏了,正常在表面厂家修理改换要花1500元旁边。
去了一家4S店后,定损员和他约好定损1500元,报给保险公司的(理赔金额)则是3000元,中间多出来的1500元,定损员和他‘分成’。

该业内人士说,有的修理师傅与定损员“互助”套取保费,他曾亲眼见过一辆事件车在拆解定损之前,店里的维修师傅抡着锤子,将原来无缺的汽车水箱框架砸坏,然后定损员拍照定损,这样能向保险公司要更多的钱。
车主就成了“冤大头”,在不知情的情形下多交了钱。

马丽红说,如果“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的汽修厂是保险公司指定的,给消费者造成了丢失,保险公司和汽修厂构成共同侵权。
刑法和保险法对保险敲诈有明确的惩罚规定,如果保险事件的鉴定人、评估人、证明人等故意供应虚假的证明文件,进行保险诱骗,构成犯罪的,依法深究刑事任务;尚不构成犯罪的,应依法给予行政惩罚。

强化监管多方发力

共同规范汽修市场

在调查中创造,有些汽修店鼓励员工通过多卖零部件来获取提成,有些员工通过对车辆“做手脚”、增加维修次数或扩大维修范围来提高收入。
有些故障很大略,改换保险丝就能办理问题,但是这样赚不到钱,于是有些汽修店就“小病当成大病医”,本来只需局部维修的零部件被整件改换,只需改换小零件却被说成须要大修。
这样一来,消费者每每要多支付几倍乃至几十倍的维修费。

“由于汽车零部件数量多且品类杂,存在专业壁垒,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判断自己的爱车是否被过度维修、以次充好,乃至被捆绑消费了,每每陷入了越修毛病越多的怪圈。
”马丽红说。

对付此类情形,马丽红给消费者提出几点建议:把车辆送去维修之前,首先要先做些作业,提前理解维修范围,节制汽车维修的一些基本知识,只管即便避免被套路;在选择承修方时,只管即便选择那些重信誉、讲信用的正规汽修店,把稳商家的证照是否完好,切勿去街边无照维修点;消费者要保存好干系证据,比如送检前拍一下里程,改换汽车零件时查看一下零配件清单,在完成车辆交卸时再次检讨是否维修无缺,并保留好车辆维修记录。

马丽红认为,消费者很难从专业角度判断是否在维修环节存在问题,找鉴定机构也会有额外本钱,周期也很长。
要彻底办理这个问题,还是须要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自律组织加强监管和自我约束,从专业源头上把好关。

“行业主管部门也该当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和行业培植,加快推进车险信息平台培植,建立配件价格、修理工时、工时费率行业标准。
只有市场公开透明了,才能做到老小无欺,从而构建一个依法经营、老实信用的市场发展环境。
”马丽红说。

刘俊海认为,消费者须要自我保护,汽车修理行业也要树立严格的自律意识,商家要自我加压,打消害群之马。
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加大监管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柄。

来源: 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