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年 北梁棚户居民“安居梦”变现实

曾经,在包头只要提起北梁,人们的第一印象不仅是掉队的人居环境,还险些是穷苦的代名词。

忧居变宜居 北梁人的安居梦照进现实 休闲娱乐

北梁棚户区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4.7万户、12.4万人,是包头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城市棚户区。
该区域90%以上为土木危旧房屋,根本举动步伐严重滞后,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十分恶劣,居民思改造、盼改造欲望十分强烈。

图为北梁棚户区拆迁前的样子。
新华网发

2011年、201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曾先后两次深入北梁棚户区察看,提出要同心协力打好棚户区改造攻坚战,尽快使群众从“忧居”变“宜居”。

2013年3月,包头市举全市之力开始履行北梁棚户区大规模改造。
2014年底,包头全面完成北梁棚户区400多万平方米房屋的征拆任务。
2015年底,全面完成3.3万套回迁房的培植和回购任务,迁居居民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历时三年的北梁棚改任务胜利完成,北梁棚户区居民的“安居梦”变成现实。

图为6月29日记者拍摄的北梁棚户区改造后培植新的居民新区。
新华网发

东河区政府区长雷殿军向先容说,在改造过程中,包头市委市政府发动领导、政策、资金、法律和全社会五大力量,实施四级包联任务制,即市级领导包联街道、镇,县级领导包联社区、村落,部门干部包联片区,事情职员包联到户,整体推动北梁棚改。

“经由几年的努力,棚改过程中的“安居”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下一步的事情重点将紧张集中在居民就业安排上。
政府出台政策帮助9277人实现了就业,还有3450人实现了灵巧就业,剩下的1300多人,政府每年出资1500万,通过购买做事进行兜底,这部分钱也用于老城区社区的物业管理。
这样一来,既实现了北梁棚户居民的就业,同时把老旧小区的物业改进了,环境脏乱差问题也办理了。
”雷殿军说。

以人为本 先安置再拆迁

6月29日,高俊平和妻子在新家中看电视。
新华网发 (赵冰摄)

对付61岁的高俊平来说,2013年是梦幻般的一年,2013年2月3日,时任中共中心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察看包头北梁棚户区改造情形时,走进他不敷20平方米的家。
高俊平的小孙子高宇博光着屁股“闯进”《新闻联播》节目镜头,被网友亲切唤作“光腚娃”。
从此,高俊平的生活和数万北梁人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不到一年,高俊平一家便搬入宽敞通亮的新楼房。

“住到新家我觉得像做梦一样”,高俊平说,“以前在一个15平米的屋子里住了50多年,最多的时候住过5、6口人。
以前冬天特殊冷,现在冬天一进屋子暖和得很,跟过去的生活切实其实是寰宇之别。

2015年8月,包头市成为全国唯一获“全国棚户区改造示范城市”殊荣城市。
包头棚改模式由此确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棚改机制得以验证;从“先拆迁,后安置”到“先安置,后拆迁”,让拆搬家民没有了后顾之忧;创新融资机制,环绕“硬骨头”,集中精力打攻坚战的“实干奋斗、联络协作”的棚改精神发扬光大。

如今,高俊平的小孙子高宇博已经上三年级了。
小宇博的欲望很大略,便是希望总理爷爷再来包头,来自己家做客。

“我有一个遗憾,当年总理来我家的时候,我都没来得及给总理倒杯水,希望总理能再来看看我们的新环境。
”高俊平哽咽着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