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系统的学会,须要很永劫光。
但是,修图虽难,也并非没有捷径可走。
有一种方法,我平时很少用,也很少教。
全因觉得它有投契取巧之嫌,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操作大略、效果精良,算是修片的速成大法,
它便是:
剪裁+水印
有多神奇?
一起来见证一下。
1
@秋霞漫天
《拍“年味”》
光彩30
晚六点多高楼群灯光秀就开始了,虽然天还没黑下来,法师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拍了起来!
这张照片,构图乱、人物乱、场景乱。
画面感就一个字:挤。
怎么办?
剪裁
办理办法:
如果是我来修,可能只会取中间的两个人,这样,照片中间就有了留白。
然后将彩色转为黑白,
在两人的中间,加上一行水印,来看一下效果:
2
@渐行渐远
这张照片,大而空,
过多的当代建筑涌入,让照片看起来非常出戏。
而整体偏黄绿的色调,也让画面看起来一点都不清爽,没有春天的氛围气息。
办理办法:
如果是我来修,就截取照片中极小的一部分:塔、树、鸟。
由于大幅度的剪裁,画质降落,以是依旧转为黑白,变照片为水墨画。
然后180°水平翻转。
再增加一个中式水印,出片:
3
@謝小兵
《城市美容师》
小米10至尊纪念版
早上起来在阳台上看到清洁工姨妈站在高架桥上就用手机拍下了这张照片
利用栅栏作为前景,拍摄了夹缝之中的清洁工,觉得前景过于厚重,清洁工的存在感有些弱。
其余,没有进行合理的后期,照片欠缺质感,故事性、感情感都差了一些。
办理办法:
如果是我来修,右侧的栅栏不要,只裁取左侧,
这样,提升清洁工的画面比重,
利用左侧的栅栏,添加一行白色水印,提升氛围:
4
@lip
佳能200dii
《鹭归》
元旦从大学回厦门的时候拍的,刚上大学,第一次离开这个城市在表面生活了那么久
白鹭望着对岸,此情此景。
多么好的画面,多么好的题目!
只可惜,为什么把照片拍得如此“偏幸”呢?
画面中最主要的表现元素,实在并不是水面,而是白鹭和水岸对面的高楼。
这样的比拟,突出出来,才会引发不雅观者的共鸣。
办理办法:
如果是我来修,可以适当剪裁,减少水面,然后,再在水面上增加一个水印,进一步弱化它的存在。
突出白鹭和对岸。
5
@谢山楂
照片中的人物既突出,也不突出。
突出,是由于他的位置,不突出,是由于他的比例。
由于男子所占比例比较小,而且也是偏暖色,那么。他和地面的背景,就有些融在一起了。
办理办法:
如果是我来修,适当剪裁,右侧的小树拿掉,放大男子的存在。
天空是很好的画布,增加水印,突出他的孤独感。
照片更有觉得。
6
@云朵泡泡
苹果手机拍
《色彩》
摄看到绿色的门与墙,蓝色的自行车以为色调比较有趣觉得调色后的墙呈马卡龙色,与车把色相呼应觉得调色后的小坐垫更清新
这张照片,原来就已经很好了,但只有一个地方我以为不太满意,
便是左侧深绿的门板上,油漆薄厚不均,斑斑驳驳。
以是,不妨换个思路,将表现主题由“色块”变成“极简”。
办理办法:
如果是我来修,剪裁不妨大胆一些,不求完全,只求艺术。
只裁取右侧的绿色背景以及车的部分把手,加一个春天的水印,更有青春气息。
7
@.
照片拍得太中规中矩怎么办?
这张照片便是一个例子。
为什么一定要展现全部场景呢?
残缺实在也是美。
办理办法:
如果是我来修,会把照片裁切得不平衡一些,
只留下一个叶片,再加上水印,是不是很有海报风?
8
@夏淼
春天逛大街时大略拍摄的几张
这张照片,拍出了对称,知道用树和建筑做比拟。
但是,这个比拟还不足,多余的东西还是太多,比如树和石墩。
办理办法:
如果是我来修,就取树梢的花枝和右侧部分建筑就好——就像《创世纪》中最经典的两指相对。
然后,在中间加上一个水印,你看照片就会平衡许多:
9
@明澄
《独钓》
苹果手机
(原图)
这张照片,剪裁之后,把塔全部抹掉,只留下倒影,
看起来难免不免有些怪怪的。
实在,照片原图之以是看起来有点别扭,
紧张是由于塔居中,主体人物居左,右侧留白过多。
以是,适当剪裁就可以办理。
办理办法:
如果是我来修,把右侧留白部分剪裁掉,人物居左,塔居右,这样画面就平衡了。
其余,这个塔的造型很日系,以是,加一点日文水印,也起到了调处的浸染。
昨天说了,拍照做加法难,做减法大略。
精良的照片,常日是做了加法之后,再做减法。
而本日的这个方法,则是做了减法之后,再做加法。
不知道,
你学废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