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武汉10年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家当链不断延伸、产品布局不断完善,这些都离不开武汉良好的营商环境、知心的企业做事和‘真金白银’的创新支持。”2月20日,博世华域武汉工厂副总经理刘蓓在接管长江日报《在场》专栏采访时先容,持续不断看好武汉、投资武汉,工厂去年发卖额40.09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2.2%。
一期刚落成,二期即开工
博世华域武汉工厂持续不断进行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升级。
一期技改尝到甜头,二期智能工厂加速投建。近年来,武汉呈现智能工厂“二期效应”,博世华域武汉工厂是个中的范例代表。
2013年底,由德国博世集团和上汽集团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共同投资设立的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在武汉投资建厂,博世华域武汉工厂成为首家落户武汉通用汽车家当园的汽车零部件工厂。
刘蓓先容,从装置车间、机加工车间、电子掌握单元装置车间到智驾中央、软件中央,“差不多每年,我们都会在汉新增一个项目”。
机器人手臂翻转挪移,智能搬运车来回穿梭,偌大的厂房内,少有工人的身影——现场采访时,这一幕场景令印象深刻。
这是博世华域武汉工厂于2019年投资兴建的“黑灯工厂”,也是博世华域武汉工厂三期项目,紧张生产转向系统的核心零部件蜗杆和齿轮。
“从投料、送料到成品打包、发运,实现全流程的无人化、智能化管理。”博世华域武汉工厂总经理穆大川先容,“黑灯工厂”项目完成后,博世华域武汉工厂的库存大幅降落,产品的生产周期从一周压缩到12小时。
继“黑灯工厂”项目后,博世华域武汉工厂再度投资2000万元打造聪慧供应链,减少物流操作职员的同时,极大地降落了企业运营的本钱。
2023年11月,博世华域武汉工厂成立10周年之际,收成了两份“大礼”: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获评武汉标杆智能工厂。
“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工厂做大做强供应了一条康庄大道。”穆大川说,未来将连续推动博世华域武汉工厂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高工厂创新力和竞争力。
10个月研发一套转向系统
博世华域武汉工厂。
博世华域武汉工厂旁,是去年2月建成启用的博世华域软件中央大楼。
连同之前投建的智驾试验中央,博世华域武汉工厂集软件开拓、机器系统开拓、整车智驾和电子电气试验于一体,形成了完全的本土转向系统办理方案及软硬件开拓能力。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产销量连续多年保持环球第一。“汽车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车企须要的不仅是‘有针对性的开拓’,还要够快。”穆大川将之称为“闪电开拓需求”,“我们立足于本地人才,大手笔投建软件中央,客户有需求,本地化快速相应和剖析”。
目前,博世华域武汉工厂研发职员近260人,个中,软件研发职员占比超六成,去年研发投入约2.6亿元。刘蓓说:“全体研发的设计、开拓和验证全部可以在武汉完成。”
她先容,近期研发团队正在参与设计开拓线控转向系统等前瞻技能产品,估量于2026年实现量产投入市场。
“10年前,我们为一个新车型研发一套转向系统的韶光可能须要四五年,现在最快可缩短为10—12个月,和车企的研发保持同步。”穆大川说。
“我们不但是一间工厂,更是产研一体的生产制造和研发基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筑竞争新上风,尝到“甜头”的博世华域武汉工厂进一步明确了发力方向,“依托高质量发展及科技创新,进一步夯实企业根本,打造国家级标杆智能工厂。”
一年量产3条新产线
博世华域武汉工厂智能化生产线。
新春伊始,博世华域武汉工厂便迎来产值和发卖额双增长。上月,公司产值4.01亿元,同比增长125.9%;发卖额3.74亿元,同比增长116.8%。
刘蓓先容,产值和发卖额双增长,一方面是下贱客户新势力车企的稳定增量,另一方面是ECU(电子掌握单元)项目低廉甜头量产,销量逐步攀升。
2021年3月,博世华域武汉工厂启动ECU项目;次年6月,博世华域武汉工厂第一条ECU产线正式投产,这也是海内首条自主可控的ECU产线;相隔10个月,博世华域武汉工厂第3条ECU产线就位。截至2023年底,累计投资6.35亿元的三条ECU产线总产量打破400万件。
如果说转向系统是掌握汽车方向最主要的零部件,那么ECU便是转向系统的大脑。穆大川回顾,以前ECU紧张从德国直接引进,本钱高昂,产品迭代升级受外方掌握。3条ECU产线实现量产,“意味着将供应链和生产链的主动权抓在手中,风险更可控”。
自主可控的供应链和生产链为博世华域武汉工厂赢得市场的认可。目前,在海内乘用车转向系统领域,包括武汉工厂在内,博世华域市占率达33%,客户涵盖包括“造车新势力”在内的绝大多数汽车品牌。
量产至今,3条ECU产线的实际产能已达到理论产能的80%。未来,博世华域武汉工厂将连续加大投资,进一步提升ECU产线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升级聪慧物流系统提升效率。
“希望2024年连续保持势头,在此根本上完成新的打破,整年总产量打破500万件,再上新台阶。”刘蓓说。
谈及博世华域持续投资武汉缘故原由何在,刘蓓表示,武汉得天独厚的地理上风、良好的投资愿景,以及人才高地,让企业能够更快更好地做事客户,扎根武汉10年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未来将连续推动武汉工厂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及研发设计能力,不断提高工厂核心竞争力。(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