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我饮酒醉》歌词
不过细细想来,“一人我饮酒醉”实则描述的是太多文人骚客或不得意或不得志的沉郁抑扬。而这所有沉郁抑扬的人们当中,就有一个阮籍。如果说在千年以前有就有了一首《一人我饮酒醉》,那它的名字该当就叫《酒狂》。
《酒狂》不同于传统琴曲清和恬雅的曲风,以流畅而富有节奏的旋律描述出醉酒朦胧的情态。曲中的醉翁听来已是酩酊大醉,狂态毕现,旋律狂放、游荡、不羁, 但背后却是阮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无奈与孤独。据《重修真传琴谱》,这首古代的《一人我饮酒醉》是这样唱的:
“世事奔波,谁弱谁强,行我疏狂狂醉狂。百年呵三万六千场。浩歌呵天地何洪荒……”开篇即描述出歌者在茫茫世间独唱独酬,纵尘凡有千丈,也不过一人疏狂。
”新丰美酒斗十钱,咸阳游侠多少年“
“新丰美酒斗十钱,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杨柳边。醺醺呵谩醉也搜诗篇,如流呵染翰也翻银笺。古今狂客也名千古,何人醉酒那长安眠,长安眠……”琴曲行至此段,风格有所转变,营造出了一种激烈张扬的感情。年少鲜衣怒马行走江湖的畅快淋漓与多年之后郁郁不得志的酩酊潦倒都在此刻相互交错,也令人不禁想到阮籍曾愤然写下的那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而这样的愤世嫉俗,终极却也只能在琴曲中展露。
“吐酒神仙声款款。世相建,此心遗,此心迷,富贵功名不为奇异。晋阮籍浩歌狂,叹那停杯,叹那弄盏,醉舞琳琅春意满。叹那弄盏,醉舞琳琅春意满。无事关心,此心不服天公管。此心不服天公管。” 这段则成为了《酒狂》的高潮部分。气若长虹,姿似游龙,烦闷之情尽数而出。他本可以为天地立心,为平生易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是却被纷乱的时局逼到绝境,他只能“薄帷见明月,清风吹我襟……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然而只有在这个时候,他在山林之间的长啸和酒后的拂袖挥弦才震荡了全体文化。
阮籍
阮籍所在时期,被后人评说为阴郁而险恶的时期。那时的人们深刻地体会着生命薄于云水的短匆匆而又充满着生离与去世别,连绵的战事与动荡的时局使得儒家群体式的伦理纲常无法再有力地维系民气与社会,于是在政局动荡摇摆,官场晦涩阴郁的时局之下,痛楚的名人雅士们转而投向玄学清谈聊以自慰,而竹林七贤则是这批人中尤为瞩目的一群。
读竹林七贤的故事,就能瞥见中国在千年漫长的文化中鲜少涌现的孤独者的表情,但这些人的了局多数是悲惨的。他们生命里的孤独表现在行为上,不一定著书立说,也不一定治国平天下,他们以个人的孤独标举对群体堕落的对抗。
竹林七贤
阮籍也是如此。他登高而啸,他穷途而哭,他醉酒避亲,便弹出了回响千年的一曲酒狂。而酒狂中的孤独,是一个时期出走者的孤独。正好是他们背后阴郁的、儒家势力衰落的时期背景,许可他们成为了时期的出走者。
《神奇秘谱》解题酒狂,这样说到“籍叹道之弗成,与时反面,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生之志,其趣也若是。岂真嗜于酒耶?有道存焉!
妙妙于个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得之。”阮籍生平“道之弗成,不与时和”,成为特立独行的个体,乃至是他的酒他的歌,都不能为凡夫俗子理解,唯有达者得之。他活得如此孤独,乃至令旁人以为悲悯而想问一问,为什么要这么坚持呢?他和他的朋友们在文化里爆发出一点点光彩,又很快被粉饰了,在一个大一统的文化威信下,个人很快隐没在群体中。生命孤独地出走,末了却变成了旁人不易理解的疯癫之徒。
酒狂
而如今,我们也只能借由阮籍的《酒狂》来听一听那种“孤鸿号野外,翔鸟鸣北林”的萧索和寂寥了。
《酒狂》的末了,旋律回到低音,气息微弱,奏出一长串同音反复之后,便归于沉寂。阮籍回到了他避世的山林中,或许逐步地看着山水云雨,看着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藻荇,在孤独中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留下这一声余韵,任今时今日的我们为他嗟叹。
一人我饮酒醉
喜好就加个关注呗~轻轻一点,便是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