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最过戏剧性与冲击性的一幕莫过于:安迪冒着生命危险,私自违规给狱友播放音乐唱片。

当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从肖申克监狱的扬声器里传出来时,仿佛所有的恶行都已不复存在,犯人们停下了手中的统统活动,仰望碧蓝的天空,沐浴在圣洁的音乐之中。

来自缧绁阶下囚的救赎之歌 休闲娱乐

而这样的场景不仅发生在电影里,也发生在世界上最穷的国家——非洲马拉维共和国。

01

马拉维,位于非洲南部,是天下上最贫穷的要地本地小国。
据悉,全国人均日收入仅为公民币10元,人均寿命在40岁旁边。
在这里,没有幸福安乐,只有粮食短缺、营养不良和艾滋病。

由于法律的不完善,马拉维的大多数犯人都会被判处终生监禁,即便只是打斗、敲诈,或者被控同性恋、利用“巫术”。

而《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场景,就发生在马拉维最大的监狱——宗巴监狱。

与肖申克监狱不同的是,宗巴监狱的犯人不是违规听音乐,而是“创造”音乐。

每天劳作结束后,他们都会聚在一起用铁桶、吉他伴奏,用齐切瓦语唱着他们的疾病、困顿、去世亡以及最炽热的爱与恨。

2013年8月,天下级制作人伊恩・布伦南抵达宗巴监狱,原来只是打算拍摄一部监狱的记录片,却未曾想,有光阴听到了操场上犯人们的歌声之后,伊恩・布伦南毅然决定放弃拍摄操持,转而为他们录制唱片,并给乐队起名《Zomba Prison Project》(宗巴监狱项目)。

02

回到美国后,伊恩・布伦南将整整6个多小时,60多人参与录制的歌曲做成了一张专辑——《I Have No Everything Here》(我在这里空空如也)。

大略的和弦,柔和的吉他声,毫无润色的声线,疲塌或提前的节奏,统统就像一首绵长的诗,震荡了很多人。
这也是后来,这张专辑涌如今音乐界最具威信的格莱美奖提名名单里的缘故原由。

一开始,伊恩・布伦南只是将这张专辑放在网络上,供人付费收听,得到的收益用以帮助囚犯们上诉。
目前,已经有3位参与过录音的女囚得到开释,而其余3起案件也正在积极审查中。

有人说,宗巴监狱只是个例,监狱里多的是罪大恶极,这些人即便出狱也不该被体谅、被宽恕。

的确,像电影《素媛》中的凶手原型、近期章莹颖案件中的凶手克里斯滕森都是十恶不赦的犯人,他们的变态生理不值得任何包涵与同情。

但是,除却这些严重损失人性的恶人,监狱里实在更多的是“普罗大众”,救赎和改变是可以发生在这里的。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将改过悛改、爱和宽恕定为监狱的核心代价,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那些得到救赎的“犯人”从缺点中走了出来,出狱后创造了更好的人生,未来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安全、康健,值得我们的孩子在个中发展。
这,或许才是监狱和法律存在的终极代价和意义。

03

回到宗巴监狱的专辑,有的人用音乐后悔,如那首《I Kill No More》(我不再杀人了),有的人用音乐寻求体谅,如那首《Don't Hate Me》(不要讨厌我),有人用音乐倾诉孤独,如那首《I Am Alone》(我很孤独)……

那么,音乐真的能救赎人生吗?又或者,音乐才是开启悲剧的巧合与延伸?

音乐是公正的,每一个生命都可以自由歌唱。
它不被任何形式捆绑,可以穿透任何铜墙铁壁,就算身体不自由,心灵在音乐的天下里也是绝对的自由。
心灵自由,则不良希望低落,感情得以宣泄,生命得以救赎。

音乐的救赎力量,即便是在被冠以“人间地狱”之称的监狱也不例外。
这一点,连江湖人称“传奇哥”的约翰传奇也坚信。

很多人可能不太熟习约翰传奇这个名字,但肯定知道《爱乐之城》、《美女与野兽》等电影,而这些电影里面的插曲和主题曲便是约翰传奇演唱的。

他被外界誉为灵魂乐歌者,出道16年,荣获10座格莱美奖、1座奥斯卡奖、1座艾美奖,堪称音乐界的传奇。
便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也正致力于用音乐救赎监狱里的囚徒,以此结束美国大规模的监禁,改变美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2016年,约翰传奇曾应邀到TED进行演讲。
演讲过程中,他说:“如果我们相信我们的差错不能决定我们自身,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值得被救赎。
如果我们去支持那些被大规模监禁所影响的人,那么我们都能相互和解,我们也会随他们一起得到治愈。

在监狱里,大多数人可能多年来一贯在和自己内心的恶魔作战,当他们微笑时,内心却在尖叫:自由。
可自由,它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思想境界。
要想把自己从被奴役的心灵中解放出来,就要先解放自己的心,而音乐便是最有疗效的“解药”。

监狱里的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是一门集音乐学、生理学、医学、教诲学等多种科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借助特定的音乐或音乐活动,引发治疗者的生理、生理、感情、认识和行为体验,达到保持、规复、改进、纠正和促进身心康健的目的。

目前,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新颖的行为纠正和调适方法,已经被引入我国监狱及劳教系统的生理咨询和生理矫治实践中。

比如:哀求服刑职员学唱改造过或积极向上的励志抒怀歌曲、给厂房劳作的服刑职员播宁神平气和的歌曲作为劳动背景乐等。

每一首精良的音乐作品,无不倾注着浓厚的情绪。
它们带给心灵最强的震荡,使服刑职员更准确深刻地理解真、善、美的内涵,从而建立起自己的道德不雅观,起到笔墨说教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比如,抗日战役期间,便是抗日救亡歌曲唤起了全国公民反对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情怀;《从头再来》、《水手》等歌曲,只要唱起都能给人一种莫名的动力。
以是,通过使服刑职员学唱或置身于精心挑选的歌曲,便可以调节他们的感情,激起他们面对现实、面对生活的斗志。

音乐便是这么神奇,它会在生命的代价被重重枷锁束缚时,以穿云裂帛之势冲撞全体天下,震荡所有人的心灵。

它会爬过监狱的高墙,穿过稀疏的铁丝网,向寻求体谅,寻求宽恕的“犯人”伸出“救赎”的橄榄枝。

参考资料:

TED演讲:《What inspires you?》

曹建路:《浅谈音乐疗法在服刑职员生理矫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