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创作和录制于同一期间,《Thanks For The Dance》和《You Want It Darker》在风格上险些是高度统一的,只管科恩从1968年的首张专辑《Song of Leonard Cohen》以来无论是作词或是作曲在基本格调上都没有太大的改变,但从演唱和编曲的特色上看,这两张超过了科恩死活的“孪生专辑”达到了更高程度的统一。由于2016年时已届82岁的高龄,此时的科恩险些已经无法完成大部分旋律的演唱,在儿子兼制作人的建议下,他在这两张专辑中将此前已经非常模糊的旋律险些完备放弃了。作为一个由墨客转型而来的民谣歌手,他在末了的两张专辑中实现了更为纯粹的“配乐诗朗诵”演出形式。
只管整体而言,这两张专辑中的18首歌依然保持着科恩一贯以来的关于与神的沟通、与情人的告别、在阴郁中的摸索等主题,但一个并不显眼的改变是,这些歌曲实在包含着更多关于去世亡和告别的隐喻,如果说《You Want It Darker》通过选曲,将一些表述并不那么明显的歌曲挑了出来,整体显得更加柔和暧昧,更加靠近一张意义并不明确的普通宗教诗集的话,那么这次公布的《Thanks For The Dance》则较为坦白地透露了科恩对付自己大限将至的一种隐约预感,以及为此而做出的告别。而这些歌曲被比较集中地放在了专辑较后的部分。
首先是专辑的同名歌曲《Thanks For The Dance(感激与我共舞)》。这彷佛是和科恩1984年的名作《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与我共舞直到爱的尽头)》有所呼应的。这是科恩自己非常喜好的一首歌,在他的大部分现场专辑中都有收录。在《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中,科恩写道:与我共舞,直到爱的尽头,与我共舞,直到我被安详地召去。而在《Thanks For The Dance》中,科恩则仿佛是感想熏染到了“爱的尽头”与“安详的召唤”。他悠然地享受着,感谢着这末了一支舞蹈。
随后,他在《It's Torn(归于废墟)》中几次再三提到“你曾起舞的舞池已经被拆除,每个地方都已被撕碎”,而《The Goal(目标)》中,他则直白地表示“我走不出我的家了,电话也听不了,我将再次归于沉寂。”《Puppets(木偶)》像是一个他昏睡中所见的噩梦,掀起了科恩作为一个犹太民气底对付二战期间德国人给予他们的伤痛,歌词中业火熊熊的环境或许便是贰心中所描述的地狱图景。《The Hills(山丘)》陈述了自己已经垂垂垂老,但会有人接替自己的连续前行的愿景。而末了的《Listen to The Hummingbird(听蜂鸟的)》则说:“听蜂鸟的,别再听我了。”仿佛是那末了云淡风轻的一挥手。
莱昂纳德·科恩。图片来自网络
可想而知,2016年时出于要发行一张新专辑的心态,无论是发行方或是制作人都不可能将这些含有太过明显去世亡隐喻的作品全部选入个中。但对付科恩本人来说,他很明显感到那个日子已经近了,才会写下这些作品。只管他终极的离开是由于2016年11月7日晚那次意外的跌倒,但对付科恩来说,意外就在那里,仿佛是一个笃定会来临的来日诰日。由于2013年后他长期受到脊椎多处骨裂以及一些其他病痛的折磨,2016年的这18首歌曲全部都是录制于在他位于洛杉矶威尔夏海滩的家中的客厅里,并在完成后通过邮件发送给发行方的。
音乐为科恩末了的光阴带来了快乐。他说:“我(无法便利行动)的状态反而让我能更加集中精神去录音了,这让我更好地完成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去挣钱养家的职责。”作为一个长期卧病在家的老人,科恩在录制这张专辑期间有着轻松的心境,乃至时时时地还会站起来,和儿子一起像一对少年人一样一遍又一各处听着他们刚刚制作的音轨。《Thanks For The Dance》作为一个主要的补充,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吟游墨客末了的光景。只管在科恩漫长的生涯中,他始终在写着关于告别的作品,但唯有这一次,或许才是真正的告别。
但又或许,他这生平还有更多未揭橥的作品等着和我们见面。毕竟,《Thanks For The Dance》在它的官方先容中被描述为“科恩去世后的第一张专辑”。
□优作(乐评人)
新京报编辑 吴龙珍 校正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