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期间鼓楼
现在的鼓楼 摄/王津
作为天津卫标志性建筑的鼓楼,已经成为新年伊始最火的网红打卡地。鼓楼多次拆建,1404年,天津设卫筑城后,城内始有鼓楼。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津门,鼓楼受损,于1921年完成拆除后的重修。1952年11月7日,因贯通道路,鼓楼又被拆除,并于2001年9月28日重修后竣工。
为保护古迹拆危重修
鼓楼上自然应有鼓,更鼓的浸染是报时,旧时津城的贩子根据鼓声上落门板,军士根据鼓声开关城门。随着天津卫城的发展,城形状成新的商业区,鼓声改为钟声,后逐渐被炮声取代。无论城里城外,只要听到炮响,人们就知道关城门了。
天津鼓楼的历史自建城始而同兴衰。鼓楼重修缘故原由有二,一是年久失落修,一是有碍交通。
从前城内讲究黄土垫道,使得鼓楼门洞越来越矮。庚子之变后,城墙拆除,使得大水入城带来泥沙,造成地面升高,过往鼓楼的车辆越来越困难。加之鼓楼自1900年城破时破败不堪,特殊是1917年大水过后,楼之东北角倾斜,时候有倾覆之忧。
1920年5月19日,天津善堂联合会诸位董事开茶话会研究重修鼓楼事宜。会上有人建议将鼓楼拆除后改建阛阓,林墨青力排众议建议保存古迹。6月15日,天津警察厅宣告,鼓楼拟定落地重修。当时拟定的新鼓楼重修方案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在见到的样子,一种是圆形的。
7月24日,天津鼓楼开始动工拆卸重修。转年春天,鼓楼重修杀青,1922年夏,华世奎重书梅宝璐楹联并作附记:“乡先辈梅公撰斯联语,悬诸楼壁,熟年矣。经庚子之乱失落去。客岁以楼基低仄,鸠工重修,今年春落成。碧瓦丹楹,焕然一新。村落夫既取城门古名,属余书楼下四面门额,并补制前联,以复旧不雅观。嗟乎!
高敞依然,繁华日甚。”
新鼓楼成为喷鼻香火之地
被拆掉的鼓楼到底有多高呢?之前并没有参数可以借鉴。笔者收藏有块老城砖,厚10厘米,按灰缝1厘米打算,鼓楼台基用砖63行,得出来的高度是693厘米,并依此推算阁楼高度是770厘米。这两个数值相加后,得出天津旧鼓楼总高为1463厘米,也便是说不超过15米。按标高2.8米打算,相称于现在五六层楼高。
1922年,新鼓楼成新景不雅观,当时人们攀登之上,见到了胡二太爷——狐仙。天津《益世报》1923年3月19日宣布:“本埠鼓楼自重修工竣以来,胡二太爷坐受多数妇女之喷鼻香火,迷信之害实难尽言……”
据王锡福师长西席回顾,他与小伙伴多次上过鼓楼,在二楼看到的三位神仙,是玉皇大帝、菩萨和关羽;在三楼看到五位神仙,是天津人信奉的黄、灰、柳、白、黑五大家。当时鼓楼的楼梯很窄,也便是80多厘米宽,由于比较陡,上楼总感到有一种压力,下楼又觉得有一种推力。“鼓楼是有钟有鼓的。鼓楼当中有个穹顶,大钟从三楼系下,在二楼敲响。其余,还有个敲钟的锤子,固定在架子上,约2米长,大红油漆的,敲钟时需两人同时行动。鼓的直径有2米,在西侧搁着,上边画着龙,有两个鼓槌在平台上搁着。”
1922年的新鼓楼是严格按照古典建筑规范构建的,主体建筑和城门洞都高了不少,但看起来总有一种新不如旧的觉得,大概是人们过于怀旧吧。
来源: 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