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各种小店吃过各式各样的生煎包,可都比不上我们小区居民一起做的生煎包好吃。
一大早,爸爸就告诉我,我们这幢楼的居民要聚在一起做生煎包吃。早就听说楼下的几个阿姨是做点心高手,于是我兴冲冲地跑下楼去。楼下早已摆开了阵势,面粉,肉馅,擀面杖,还有一些我叫也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开始动手了,有的揉面,有的剁馅,有的擀面,有的包。只见一位阿姨拿起一块压扁的面粉,又舀了一勺馅儿放进去,然后右手一边捏一边转,还没等我看清楚一个漂亮的生煎包做完了。这也太神了吧!我和几个小朋友也吵着要试试看,拿来一团面粉,也学着刚才的样子,可这面粉团就是和我们过不去,怎么也不肯听我们的话。抬头一看,这个小朋友的脸花了,那个小朋友的脸也花了,哈哈!干脆我们就开心地玩了起来。
“可以吃了!”一位奶奶大声吆喝起来。我们赶紧挤到锅旁边,眼睛死死地等着锅。奶奶揭开锅盖,“哇,好香啊!”来不及把生煎包放到碗里,大家一人手里拿了一个,一边呼呼地吹着大气,一边小心地咬着。又香又软又脆的生煎包真是太好吃了,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吃完了一个再去拿,大人们也不来说们,让我们吃个够。
篇二:美味生煎包
生煎包子上海有名的小吃。每天下午四点,是上海人吃点心的时间,首选当然就是生煎包子。其实上海话里并没有包子这个词儿,只有馒头,所以上海人又管生煎包子叫生煎馒头。
第一次吃生煎包子的是在上海的一家茶水店里。一份生煎包子通常有四个,四个胖乎乎的小包子挤在一只盘子里,让人看着就有食欲。包子的卖相很好看,上面一半是乳白色的包子皮儿,顶上洒满了黑芝麻。黑色的芝麻和白胖包子皮儿形成了极大的颜色反差,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包子的底部被煎成了浓郁的焦黄色,有三种颜色点缀的生煎包,光是看着都让人垂涎三尺呢!
生煎包子吃起来也颇有讲究,店员告诉我们,吃生煎包子要先“开窗”后“喝汤”,最后才能吃包子。“开窗”是指用牙齿在包子上咬开一个小洞,方便吸汤。由于生煎包子的皮儿比小笼汤包要硬,所以“开窗”不用那么小心。我用牙齿在包子皮儿上轻轻咬出一个小孔,用力的吸出里面的汤汁儿。那汤汁儿带着一股浓浓的肉香,鲜美而不腻,真是人间美味呀!接下来就可以大口大口的吃包子了。一口咬下去,白色的包子皮儿又软又糯,中间的肉馅儿香甜可口,底部被煎得焦黄的皮吃起来又酥又脆,可口极了。难怪上海生煎馒头被称为最受上海人欢迎的下午茶,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每天下午来一份生煎包子,再配碗咖喱牛肉粉丝汤,解馋而且不会吃撑,实在是一种享受!
篇三:我家乡的美食生煎
我的家乡在繁华的上海。在这个海纳百川的城市里,汇集了不少美食。比如:一咬就汤汁四溢的小笼包;脆香而又有嚼劲的两面黄;有多种配料的八宝饭;软糯可口的条头糕……在这些上海特色小吃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生煎了。
走进生煎店,你第一眼就能看到一个巨大无比的铁锅,这就是生煎们蜕变的地方。生煎在放进锅子前,一个个长得的圆圆的,白白胖胖的,在顶端还有几条“皱纹”,就像一个微小版的肉包子,又像一个加厚版的小笼包。
要进锅了,店员先在锅上刷了一层油,然后让生煎们一个个排着队“倒立”着下了锅,锅子里顿时垒起了一队队排列整齐的生煎大军。在出锅前,店员还会开盖几次,每次都能看到生煎们的变化,颜色从雪白变到乳白再变到顶端微黄底部金黄,而每次店员都会为生煎们增加新的装饰,或是乌黑的芝麻,或是翠绿的小葱。每次开盖,都能闻到一股生煎特有的焦香味,引得食客们食指大动、食欲大增。
随着店员的一声吆喝,生煎好了,你就可以凭着收银条去生煎窗口领回你预定的生煎宝宝们了。刚出炉的生煎,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顶端的皮又薄又软,底部的皮则是金黄焦脆。咬一口,一股浓浓的肉汁就滚落到你的嘴里。软糯的皮携手散发着浓香的芝麻,在你的舌尖跳起了踢踏舞,脆酥的底吸足了猪肉的鲜,在你的齿间游荡。各种食材的各种口感碰撞在一起,在我的舌尖上绽放,这是一种独属于生煎的美味。
一两生煎只有四个,还没等我细细品味完毕,就已经全部进了肚子。可惜生煎的美味只有在店里享用,因为冷掉的生煎的底部就会变软难嚼,汤汁也会被皮吸干,完全丧失了美味。所以,每周六我去上兴趣班时路过生煎店,我才能品尝到这一难得美味。
不过我想美食之所以是美食,应该在于这款美食并不能经常吃到,所以这种美味才会在你的心里留下念想。因此,生煎这种小吃一跃成为我的心中美食NO.1。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生煎包作文-描写生煎包的作文的内容,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想了解到更多的写物作文,请多多关注美德网。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您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