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高等 朱远祥
孩子与差错踢球受伤,对方要不要赔偿医药费?居民从高楼扔东西砸到人,物业有没有任务?出了交通事件,受害一方可以扣留闹事车辆吗?
侵权任务编草案共有10章、95条,针对侵权领域涌现的新情形,对侵权任务制度作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草案)改变了过去那种大而化之的看重维稳、看重保护权利,而相对轻视行为人自由的理念。”中国法学会民法典起草领导小组成员、侵权任务编总调集人、中国公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新宝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侵权任务编草案进一步兼顾私权保护与公共利益,更精准地把握权利救援与行为自由的关系。
张新宝先容,在这部分内容中,无论是对知识产权、生态环境、产品任务这三类侵权行为的惩罚性赔偿,还是对高空抛物伤人的侵权任务认定;无论是“自甘风险”规则还是“自助行为”制度,都表示了权利救援与行为自由之间的平衡,以及在这种平衡规则中追求的公正正义。
自甘风险:不要总向别人“甩锅”
在足球运动和篮球比赛这类体育活动中,由于有激烈的身体打仗,参与者随意马虎受伤。万一伤情严重,比如骨折了,“伤人”的一方是否答允担赔偿任务?
这些年的法律实践中,一些法院对此类轇轕的裁判原则并分歧一,有的法院适用差错任务原则,有的适用公正原则。这次审议的民法典草案,在侵权任务编中明确提出了“自甘风险”规则。
民法典草案第1176条规定:志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危害的,受害人不得要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任务,但是其他参加者对危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落的除外。
也便是说,在足球、篮球等文体活动中,因正常身体碰撞导致受伤的,伤人一方并不用承担侵权任务。不过,如果是恶意犯规等故意行为,或者有重大过失落的,伤人一方还是要承担相应任务。
其余,民法典草案还规定,干系活动的管理者或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责任,造成他人危害的,应该承担侵权任务。
据全国人大官方网站刊文先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表示,“自甘风险”原则有利于明确正常开展干系活动的任务界线,让活动开展有章可循,也能有效勾引人们谨慎参与危险活动,从而分散和预防社会风险。
自助行为:必要范围内的扣留方法
民法典草案在“自甘风险”规则的下一条,规定了“自助行为”制度——受害人为保护合法权柄,可以对财物采纳适当的“逼迫方法”。
生活中有时会涌现这类情形:吃“霸王餐”的顾客不肯付钱,闹事车主出事后想逃跑……碰着这些情形,受害人当然可以报警,可是每每等警察赶到时,吃“霸王餐”的人、闹事的车主,可能早就溜之大吉了。
而民法典草案的干系规定,可让受害人得到法律的“尚方宝剑”——餐厅老板有权把吃“霸王餐”顾客的行李暂时扣下,交通事件受害人也可以把闹事车主的车子扣留,然后报警。
民法典草案第1177条规定:合法权柄受到侵害,情形紧迫且不能及时得到国家机关保护,不立即采纳方法将使其合法权柄受到难以填补的危害的,受害人可以在必要范围内采纳扣留侵权人的财物等合理方法。
不过,这一条款同时规定,受害人采纳扣留侵权人财物等方法,应在“必要范围内”,并应该立即要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受害人采纳的方法不当造成他人危害的,应该承担侵权责”。
什么情形是“必要范围”,哪些方法才算“合理”?这涉及到自助行为的尺度把握问题,须要在法律实践中办理和完善。
高空抛物砸人:物业公司不能袖手旁观了
一个从高空落下的烟灰缸,把重庆人郝跃砸成八级伤残。这起发生在2000年5月的重庆“烟灰缸案”,成为高空抛物伤人的范例案件。
由于当时无法查清抛烟灰缸的居民是谁,重庆市渝中区法院根据差错推定原则,讯断由22户居民分别赔偿郝跃8101.5元。不过,讯断生效后碰着了实行难——许多被判赔偿的居民感到委曲。
“坠物只是某一个人的差错,如果要整栋楼的居民都来承担,那就会产生比较大的争议。”民法典草案侵权任务编总调集人张新宝向澎湃新闻先容,草案中关于高空抛物侵权的规定,使危害任务的分配与承担更趋公道合理。
民法典草案1254条明确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因抛掷物品造成他人危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任务;经调查难以确定详细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利用人给予补偿;而查明侵权人后,此前已作出补偿的人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该条款还规定,有关机关应该依法及时调查高空抛物等行为,查清任务人;物业做事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该采纳必要的安全保障方法,防止高空抛物等环境的发生。
按照这条规定,未采纳必要安全保障方法的物业做事企业等管理人,应该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责任的侵权任务。
惩罚性赔偿:适用三类侵权行为
在全国人大这次审议的民法典草案中,对部分侵权行为的“惩罚性赔偿”规定,引起了法学界关注。
所谓惩罚性赔偿,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赔偿数额超出实际危害数额的赔偿。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带有惩罚性的加重赔偿,具有惩戒侵权人的目的。
澎湃新闻从民法典草案创造,侵权任务编对三类侵权行为规定了“惩罚性赔偿”:侵害知识产权、产品任务、危害生态环境。
民法典草案第1185条规定,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官僚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民法典草案第1207条:明知产品存在毛病仍旧生产、发卖,或者没有依据前条规定采纳补救方法,造成他人去世亡或者康健严重危害的,被侵权人有官僚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草案第1232条规定,侵权人故意违反国家规定污染环境、毁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官僚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张新宝认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对遏制侵权行为、推进法治培植具有主要代价,而从目前侵权任务编草案来看,对惩罚性赔偿的规定还是较为守旧。在张新宝看来,惩罚性赔偿制度今后仍有扩大适用的空间,例如,可考虑在侵害个人信息领域也适用这项制度。
此外,目前已列入“惩罚性赔偿”范围的侵害知识产权等三类侵权行为,实在用场分性赔偿的详细条件认定,比如什么是“情节严重”,哪些环境属于“造成严重后果”,以及赔偿的数额认定等,仍有待在法律实践中探索和完善。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