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杨秉松从技校毕业,进入金川集团公司,成为冶炼车间一名普通的仪表工。大概是缘分使然,杨秉松很快就对被誉为自动化“神经中枢”的仪器仪表产生了浓厚兴趣。在维修掩护仪表时,细心的他把事情中碰着的问题逐一列在本子上。
随着碰着的问题越来越多,杨秉松意识到,在技校学到的知识太少了。他开始费尽心机网络干系书本,从最根本的数学、物理、化学知识到深层次自动化技能,一门接一门地学习。“看书让我进步很快,虽然我的学历不高,但是经由这么多年的自学,我敢说自己是金川集团公司仪器仪表方面的专家!
”杨秉松自傲地说。这份自傲源于他这些年学习过的上千册书本,也正是由于这份刻苦,让他以工人身份破格进入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
有一样发明一贯让杨秉松自满不已,那便是高温氧化还原电位电极,一个十几厘米长的感应器。
2002年,一个有时的机会,杨秉松陪同日本专家在金川集团公司参不雅观。那个日本专家看到金川集团公司生产一线的情形后,很肯定地说不会有一个感应器能适应这里的高温。也正如日本专家所说,即便是工业强国德国、瑞士生产的感应器也只能在80℃的环境中事情,这对金川集团公司生产很不利。
从那时起,杨秉松就开始攻关耐高温感应器。他自费客岁夜学、研究院所请教,但奏效甚微。2003年,他把家里的地下室改造成实验室,用高压锅创造高温条件进行实验。不断考试测验、不断失落败……就这样坚持了9年,可以适应高温的感应器出身了。这是目前最耐高温的感应器,可以在140℃以下的环境中事情。
29年间,杨秉松得到专利授权26项,得到软件著作权36项,公开拓表论文4篇。多种专利技能已实现了产品化,产品发卖到金川集团公司、华友钴业、恩菲公司,2014年以来创造利润220万元;研制的仪器仪表运用于金川集团公司生产一线后,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800多万元。他的发明专利“有色湿法冶金特种PH/ORP丈量掌握仪的研制和运用”,得到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
从基层进入研究院,杨秉松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正是在基层的事情经历,让他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问题是生产中亟待办理的;正是由于细致耐心,让他能够在呆板的科研事情中沉下心来,成为了首届“金昌工匠”中的一员。(赵超)
转自:金昌日报微信公众年夜众号
编辑:焦多谦 刘航羽
责编:高继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