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就觉着,我和音乐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简单。至少不是用“我学过音乐”或“我在学音乐”这几个字能说完的。从幼稚园的音乐教学,到一个当音乐教师的伯母,然后是一个学音乐的远房妹妹,最后是一架黑色的钢琴。我一直是被包围着的。孤单和怨恨是常有的事,但终是接受。
记忆里有一个小小的房,装着许多许多图片。其中一个就是在幼稚园。那应该是在艺术幼稚园,因为有电子琴,一间不大的教室,不少琴,两人或三人一台,白键是贴着唱名:“1,2,3,4,5,6,7……”还有一个很和蔼的女老师,总是笑着说话。没有很具体的印象了,但确定的是,那时的我很害怕,很小很小的手小心地伸过去探,碰到了又触电似的缩回来,嘿嘿笑过又小心地去触。那时的画面该是多么纯真啊。老师也应该有蛮喜欢我吧,总是很耐心地教,不倦地笑。
真正地开始接触钢琴还是因为一次偶然,找一朋友玩的时候,她正在学。出于好奇心,便一起学了。甚至还因此放弃了一次很好的出游机会(很多年了,可我好像还是很在意那次出游……)。因为感觉没多大长进,加上那妹的妈妈推荐,便换了一老师,姓易。那是四年级的时候吧。当时学得有蛮快的,据说效果还不错,于是跟她一直学到前些月。因为初中毕业后去外地读书了,才不得已换了老师。和她学了有六年。她是很重视我的,总是很费心地教,还会在其他学生面前夸我。当听到别人这样说,我心里乐得……哈……于是更努力。音乐乐理是同时学的,感到有趣,很喜欢,成绩也还很好。单纯地学琴已经满足不了我了,自学是最开始的寻找乐趣的方法,好听的和不好听的,反正拿到手的不管学没学都要试一试。后来开始给一些没有谱子的流行音乐配乐,也就是听一首歌,然后把旋律写下来,自己配成钢琴曲,加些伴奏音程和弦什么的,自娱自乐。又觉得不够新鲜了,又开始了新的路。这次是写音乐。其实一直没有作品出来。所谓的曲子只是给自己听的,以忧伤的抒情乐为主。从写,到了录音。始终只是个人音乐,自认“拿不出手”,“不想被人看笑话”什么的。其实说实话,自我感觉不错。但还就这么过了。心里还是很希望哪一天能在广播或电台里听到自己的音乐。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在与钢琴接触的七年中,欢乐,泪水,骄傲。累过,但,幸福还是我最大的收获。与成功见面的那一刻,我将记得,曾经,与曾经。
篇二:我与音乐
我喜欢听音乐。但我究竟是何时喜欢上音乐的呢?这是个回答不了、也无需回答的问题。
我喜欢听音乐,从古老的《高山流水》到现代的《老鼠爱大米》《2000年的第一场雪》,从忧郁的《白桦林》到激越的《最后的战役》从流淌着的《蓝色多瑙河》到跳跃着的《土耳其进行曲》。对于音乐,我没有偏爱,不受风格的限制,只是用着自己的双耳听,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在“叮叮咚咚”的跳跃之中,我被《土耳其进行曲》深深地吸引住了。如果说流行音乐还稍嫌幼稚的话,那么古典音乐则显示出一种成熟悠扬的美。无论是低吟还是怒吼,我们都能从中找寻到一份厚重踏实。大浪淘沙,欣赏着一曲曲闪亮的明珠一般的乐曲,的确不失为一种享受。
我听的较多的是流行音乐。朴树的歌注重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有一缕缕淡淡的伤感;水木年华更多地关注于校园往事和青春理想,周杰伦的歌所涵盖的范围则较为广泛,听起来也还不错。而其他的歌手,尤其是女歌手,其歌唱内容大多围绕着旦古不变的“爱的主题”。诚然,流行音乐的内容有些空乏,有的甚至到了滥而庸俗的地步。但我注重的是它们的旋律,况且其中也不乏精品。听音乐要的是一种感觉,如果时刻要用“理性”的锋刃来解剖它,无异于焚琴煮鹤,实在太无情趣了。
音乐无极限。不必在意过多的评论,自己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音乐不是主题,只是一味很好的调味剂。在音乐中尽情地释放自己,营造一个自我的真空地带,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拥抱一种音乐,拥有一份心情。
十点半,熄灯了,该干什么?先听一会儿英语,然后——听音乐。
篇三:我与音乐有个约定
音乐,在曾经的我看来。它们正如一本书中所说,不过是介于发带和天上彩虹之间虚无缥缈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几个上下跳动的音符,便可组成一段旋律,供人聆听,然后便消逝于云端。那时,听一场音乐会,都能在母亲怀中睡着。
直到一次,我与母亲逛街时,无意间走进一个琴行,里面横横竖竖地摆满了各种乐器,尤其时那钢琴,绚丽夺目,高端大气,黑白琴键相互交叉着,仿佛一个穿着西装革履的优雅少年。好奇心驱使我随便按了几下,叮叮当当的声音跳了起来,充满了活力,远比古筝长笛要好玩的多。母亲喊我,我竟不愿不走,在不同的钢琴之间流连。从那时起,我第一次接触乐器,第一次对音乐有好感,就这样开始学习了。
初学钢琴的过程时十分无趣的。一开始时熟悉琴键,老师只让用单手弹一些简单的音符。一段时间后,老师便教我学习了一些经典的曲目——《致爱丽丝》,这首曲子让我充满了愉悦,开始的一段就像作者和女主人公深情地对话,你一言我一语,充满亲切,接着曲调变得欢快而炽热,就像一团火焰在熊熊燃烧。老师的指尖在琴键上飞舞着,我陶醉了,甚至有些恍惚,好似贝多芬在诉说着自己的感情,看着爱丽丝美丽而优雅的脸庞。
音乐,原来不是枯燥无味的,它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它的喜怒哀乐,无时无刻牵动着我们的心。
上初中后,我便迷于流行音乐中,使我对音乐二字的理解更为透彻,不仅仅时旋律,更是歌词,与心灵的距离更加贴近。例如《父亲》,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很多人听着唱着便会潸然泪下。
音乐,或许真的有魔力,像磁铁一样,仅仅地抓着你的心,让你无法挣脱。
曾经的我对音乐竟是不屑一顾,它藏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只要你来寻找,它会让我们快乐,让我们自信,坚强勇敢。
音乐,我和你的约定是长相厮守,白头到老。
篇四:我与音乐的故事
妈妈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对音乐的强烈兴趣。那时候,还没去学校读书,也不认识几个字,可是每次只要音乐的前奏一出来,我就会知道这是什么歌曲,是哪个歌手演唱的。妈妈也很惊讶,她问我怎么会知道,其实我也不知道,大概是一种感觉吧。
那时候,虽然只认识几个字而已,可是却能够跟着节奏唱出整首歌。
还记得小的时候,自己还是很乐观,很活泼的样子。那时候每次爸爸带我出去玩,尤其是夏天的午后,大家刚在家午睡起来,会去到街上,在那棵大树下乘凉,很多人在一起聊天攀谈,日子就这样闲适自在的过去。
每次大家看到我,总忍不住调侃几句,有的甚至拉着我去家里打开音响唱起来,我也就陶醉其中,毫不扭捏。
后来长大了,到没有小时候那么开朗明快了,眉头渐渐皱起,开始纠结学校里大大小小的事情,还有学业上一堆繁重的任务。于是我开始熬夜,开始各种刷题,随着课业加重,业余活动几乎被完全剔除了,每天准时上学上课下课,放学回到家,放下书包,喝杯水,吃点水果休息会就又要开始写作业,复习今天的内容,尤其临近考试,更是压力加大。这时候所有的课余活动只剩下了读书跟音乐,音乐也是这么多年一直在陪伴着我,带给我很多乐趣的兴趣。
随着长大,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可是我知道,无论怎样,音乐都会始终陪伴着我,在我孤独的时候给予排解,在我压力大的时候,舒缓心情。我与音乐的故事,还在继续。
更多我与音乐的作文600字的相关文章请关注美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