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郑周贇宣布:冬日里的一天,江西丰城市网约车司机王诚(化名)创造,自己的新能源威马汽车无法供暖风,经检讨是PTC加热器破坏,改换需2000元。
“本来是在保修期内,但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马汽车)出事后,质保就成了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维修得自掏腰包。”近日,王诚向大江网“3·15”消费维权平台投诉称,2021年2月,他花费13万元购买了一辆新能源威马汽车,专门用来跑网约车,没承想却碰上这样的糟苦处儿。
困境:
质保难兑现、维修缺配件、车辆保养难
自从威马汽车陷入经营危急后,车主们面临着“一地鸡毛”。王诚的遭遇并非个例,他见告,其所在的威马客户群中,有10余位车主也遭遇了加热器故障的问题。“像加热器这种配件还算好找的,有些配件很难调到货,部分维修店就漫天要价。”王诚苦笑着说。
有数位威马车主向反馈称,最让他们感到困扰的是缺少零部件,涌现故障后不能得到及时修理,汽车后续保养成难堪题等。南昌一位威马EX5车主陈师长西席说,“去年,我这辆车的大灯被撞裂了,去4S店维修迟迟调不到配件,末了只能姑息着用。从此我开车上路相称小心,恐怕再被撞坏了,到时只能望车兴叹。”威马E5车主老刘也是一位网约车司机,去年年初,其电机发生故障,因厂家一贯缺货,导致一个多月无法出车造成经济丢失。
在某社交软件上,一名新能源汽车维修职员称,有位威马E5车主因电机破坏到售后维修网点检测,没想到报价竟高达2.2万元,是普通电机价格的3倍以上。对此,南昌一汽车连锁保养品牌维修职员涂师傅见告,由于威马汽车已停产,厂家不再生产相应配件,特殊是对付一些稀缺配件,价格水涨船高也是正常的,不过也要严防“天价”,大部分配件还是能通过外采得到。
据官网显示,江西共有4家威马官方授权的维修网点,个中南昌2家,九江1家,赣州1家。通过导航搜索及去电得知,目前只有九江威马用户中央在正常运营,南昌威马用户中央瑞腾店已关闭,南昌威马用户中央青山湖店和赣州威马用户中央迎宾大道店已调换门庭,不过青山湖店的维修部依然正常作业,也有威马部分原厂配件。
关于上述消费者反响的问题,多次拨打威马汽车官网电话,均处于“线路正忙”中。
2023年2月尾,上海市青浦区消保委发布警示称,威马汽车经营非常,提醒消费者谨慎购买。自2022年10月起,青浦区消保委陆续接到近90位消费者对威马汽车的投诉,反响该公司门店关停、无法供应汽车配件、售后做事结束、人工客服缺位等问题,导致他们在购买威马汽车后无法正常进行保养、汽车涌现故障后不能及时维修、签订的电池改换协议无法履行、客服热线一贯处于忙线状态无法打通等,消费者权柄因此受损。
进展:
威马重整申请被受理 3月29日召开债权人会议
威马汽车,作为最早一批成立的造车新势力之一,曾位列新势力“三巨子”之一,一度是成本市场的宠儿。百度、腾讯、红衫、上汽、红塔、雅居乐等数十家企业和机构纷纭投资,在经由四轮12次融资后,威马汽车成功得到累计超410亿元的资金。然而,威马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从2022年开始,便负面不断,陆续涌现员工降薪、工厂停产等情形,如今更是步入重整程序。
从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获悉,2023年10月7日,上海市第三中级公民法院受理威马汽车的预重整申请。2023年10月9日,威马汽车向法院申请破产审查。2023年12月13日,威马汽车向法院正式申请预重整转重整。2023年12月29日,上海市第三中级公民法院裁定受理。据公告表露,债权人应在2024年3月18日前向威马科技集团管理人报告债权。法院定于2024年3月29日上午通过网络视频办法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威马汽车在1月3日发布的微博中透露,预重整期间,威马汽车已完成审计评估、债权报告、资产核查等事情,并与多个意向投资人接洽取得初步成果。1月15日,威马汽车发布招募计策投资人的公告。威马汽车曾强调,公司仍有挽救代价,希望通过调度企业计策,办理财务债务问题,得到投资人参与重构和发展等展开积极自救。
据招募投资人公告,经评估威马汽车资产代价约为96亿余元,经审计负债金额约为250亿元,除持有房屋地皮等不动产、设备存货等动产外,其名下还拥有稀缺的整车生产资质、新能源汽车生产干系的无形资产等。
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2年,威马年销量分别为1.68万辆、2.25万辆、4.41万辆和2.94万辆,合计11.28万辆。这意味着,有超11万名像王诚这样的车主,正面临着质保难、维修贵、保养难的困境。
不雅观点:
威马进入重整程序 消费者可向管理人报告债权
威马EX5车主陈师长西席见告,他的车落地价近14万,近两年他最大的心愿便是希望能转卖出去。为此,他跑遍了南昌的二手车市场,与威马落地价持平、年份相同的其他新能源汽车,回收价格普遍在7万元至9万元,而他的车二手报价仅4万余元,且车商还不愿收。连线多位二手车商得知,由于车企倒闭而带来的后遗症颇多,这些车便成了“烫手山芋”,市场流利性很差。
车主们眼下最急迫的问题是,今后该由谁来承担车辆后续质保、维修等一系列难题?
按照我国《汽车品牌发卖管理履行办法》的规定,供应商应该及时向社会公布停产或者停滞发卖的车型,并担保其后至少10年的配件供应以及相应的售后做事。但现实的情形是,很多消费者在企业倒闭后,就陷入了售后“无门”的田地。
中国汽车协会的统计显示,目前海内申请破产或者已永劫光不生产的新能源车企,大概涉及超16万存量车主,个中威马汽车约11万。
南昌一汽车连锁保养品牌维修职员涂师傅表示,比较于传统的燃油车来说,新能源汽车的技能含量较高,由于车型之间的差异,对维修师傅的哀求也就更高,如果厂家不供应官方售后维修做事的话,车主找维修网点、调取配件等都会在无形中增加本钱;如果配件稀缺,维修将变得更加困难。
如何来保障这部分消费者的权柄?江西师范大学法学系讲师肖赣蘋见告,按照条约规定,车企要为消费者供应相应维保做事,不供应将会给消费者带来丢失,这部分丢失如果发生了在法律上可被称为“债权”。在公司重整期间,消费者可向公司管理人报告债权,管理人会对干系债权进行处理,在管理人重整操持中,会涉及到债权,而且重整操持须要债权人的表决。
但她也指出,公司重整后,对付普通的债权了债率肯定不如平时,因此履行比例和概率都会大打折扣。“该当说,依据《企业破产法》第十八条规定公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管理人对破产申请受理前成立而债务人和对方当事人均未履行完毕的条约有权决定解除或者连续履行,并关照对方当事人。管理人自破产申请受理之日起二个月内未关照对方当事人,或者自收到对方当事人催告之日起三旬日内未答复的,视为解除条约。管理人决定连续履行条约的,对方当事人应该履行;但是,对方当事人有权要求管理人供应包管。管理人不供应包管的,视为解除条约。对付重整的企业而言,后续的条约是否履行,也便是说车企是否供应相应的维保做事,须要依法和管理人联系。”此外,消费者也可向当地的市场监督部门咨询、举报、投诉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