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间间。”
这是韩红演唱的歌曲《天亮了》中的一句歌词。
歌曲背后,有一个温暖的故事。
那年国庆节,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儿子乘坐景点的缆车,中途缆车出了故障,危险发生之时,这对夫妇用自己的双手,将两岁半的儿子托举起来。
儿子活下来了,这对夫妇却不去世。
韩红得知这件事后,写下了动听肺腑的《天亮了》,还收养了这个小孩。
而这,只是韩红做过的无数件善事中的一件而已。
她6岁时父亲去世,9岁时妈妈再醮,她被送到奶奶家,随着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卖冰棍将她养大。
从苦日子中终年夜的韩红,成名后给奶奶买大屋子住。
她也没有忘却自己的家乡西藏,写了《天路》《家乡》等多首歌曲来歌颂那片雪域高原。
如今50岁的韩红,仍旧单身,她没有生养属于自己的孩子,但她却是拥有孩子最多的未婚妈妈。
01
1971年,韩红出生于西藏昌都一个艺术世家,爸爸是部队的相声演员,妈妈是有名歌唱家雍西。
早在1964年,雍西到北京演唱《北京的金山上》,便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韩红出生后,受父母的影响,她从小特殊喜好唱歌,五岁的时候,就加入了少儿合唱队。
小时候的韩红,特殊倾慕妈妈能登台唱歌。
妈妈演出的时候,音乐一起,韩红特殊愉快,她从舞台这边窜到那边,又从那边窜到这边。
妈妈专注着演出,不知道台下在笑什么,一转头,原来是调皮的女儿在捣乱。
韩红特殊想跟妈妈大声合唱,但是又不敢,由于台下坐着的,都是当时部队的首长们。她只得站在舞台一边,随着妈妈哼唱。
妈妈演出结束,韩红想着,本日免不了要被妈妈暴打一顿了。
果不其然,回到家,韩红没有逃过这顿胖揍。
这段挨打的经历,韩红多年往后回顾起来,却是她童年难得的温馨光阴。
沉着的生活在6岁那年被冲破,这年,爸爸去世了。
小韩红每天随着妈妈,看着她排练、演出,有时还要去外地演出,妈妈忙得根本没有韶光来顾女儿。
9岁时,韩红被送到北京,随着奶奶和叔叔一家生活。
可是一个外地孩子,初来乍到,同学们对她都有些异样的眼力。
当时的韩红,从西藏高原到都城北京,她瘦瘦的,脸上带着高原红,头产生成羊毛卷,还扎着在同学们看起来有些脏脏的小辫子。
不过韩红也不怵,在她眼里,同学们生活在大城市没什么了不起的,自己还是从高原来的呢,自己会唱的歌,同学们都还不会唱呢。
同学的排挤,在不到10岁的韩红来说,不算什么,苦的是生活。
奶奶在服装店打工,事情之余,她带着韩红做起了“副业”。
中午放工那一下子,奶奶推着冰棍车,沿街叫卖冷饮。
同时,奶奶还兼职着送牛奶的活。
有一次韩红实在忍不住,打开一瓶牛奶,偷偷喝了一口,被奶奶创造了。
喝过的牛奶自然没法再卖出去,只管奶奶没有过多责怪韩红,但她知道这是用来卖钱的,有些后悔自己不该偷喝。
那几年,韩红的作业都是在冰棍车上写的。
奶奶推着冰棍车叫卖,韩红坐在车上写作业,时时时也帮奶奶吆喝几声。
到了饭点,大马路上,尘封飞扬中,奶奶打开随身带的保温桶,祖孙俩开始用饭,吃完连续写作业。
穷苦的生活里,唱歌是韩红唯一的放松。
1995年,24岁的韩红考上了军艺,她推出了自己第一支MV《喜马拉雅》,是奶奶把自己全部积蓄拿出来,支持孙女的梦想。
1998年,韩红出了自己第一张专辑《雪域光芒》,反响非常好,在业内逐渐有了名气,赚到钱,韩红第一韶光给奶奶买了大屋子。
终于享福的奶奶,还有一个心愿,那便是希望孙女能登上春晚舞台。
机会很快来了,随着韩红歌曲流传越来越广,喜好她的人越来越多,春晚终于向她伸出了橄榄枝。
2005年,韩红登上了央视春晚,演唱了代表家乡的歌曲《天路》,也算完成了奶奶的一个心愿。
可是奶奶,也在这年去世了。
在接管采访时,韩红笃定地说,只管也有很多人唱过《天路》,但自认,谁也唱不过她。
由于这首歌,有她对奶奶深厚的感情在里面。
临终前,奶奶是听着最爱的《天路》走的。
从那之后,韩红每次唱起这首歌,都像第一次唱时一样存心、负责。
提及奶奶,韩红泣不成声。
奶奶去世后,妈妈来到了韩红身边,隔断的母女亲情重新连续起来。
02
六岁时爸爸去世,妈妈又被派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韩红只得去了妈妈的同事家。
没有父母管教的韩红,成了邻居眼中的野孩子,整天随着一帮孩子在表面疯玩,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妈妈学习回来又要去外地演出,每次在家韶光都不长,看着不服管教的女儿,妈妈也没什么好脾气。
只管韩红多次要求,希望妈妈教她唱歌,但妈妈不想女儿再从事这一行,只让她好好学习。
母女关系越来越差。
九岁的时候,妈妈再婚了,对这个新家,韩红很叛逆很排斥,妈妈没法,把她送到了奶奶家。
对付妈妈,韩红心里一贯有点怨恨,也更养成了她倔强不服输的性情,她一定要做出点成绩来,让妈妈看看,自己也是能唱歌的。
然而第一支歌曲《喜马拉雅》推出后,反响平平,乃至有业内同行,直接指出问题所在,说她“太胖了”。
郁郁不得志的韩红,非常苦恼,难道就由于自己长得胖,歌就没人听了么?
直到1997年,女性节目《半边天》的节目主持人张越,约请韩红上了节目,节目访谈内容是《不要为你的容貌发愁》。
谁知道无心插柳柳成荫,节目播出后,业内终于有人把稳到韩红,看到了她除了身材外的坦诚和才华。
没多久,有唱片公司找上门,韩红签约,出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雪域光芒》。
在业内开始有了名气,韩红又推出第二张专辑《醒了》,反响热烈。
两张专辑的成功,让韩红终于相信,自己的坚持是对的。
奶奶在为韩红高兴的同时,也再一次劝解,希望她能跟妈妈和好。
奶奶知道,孙女表面不说,实在心里非常渴望有妈妈的关怀。
在奶奶奉劝下,韩红第一次拿起发话器,给远在成都的妈妈打了个电话,申报请示了自己的音乐成就。
没多久,妈妈将自己珍藏多年的西藏民间音乐资料寄给韩红,并希望她好好利用自己的才华,多研究家乡的歌曲,将其发扬光大。
距离隔不断母女情,对妈妈的良苦存心,韩红也心领神会。只是分隔多年,谁也放不下架子主动亲近。
直到2001年五月,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约请韩红和妈妈一起上节目,母女俩才敞愉快扉,还一起合唱了妈妈的成名曲《北京的金山上》。
母女俩在台上合唱,最高兴的,是坐在台下的奶奶。
对她来说,最想看到的,便是面前这一幕了。
歌曲唱完,韩红动情地说,妈妈这首歌是她的音乐启蒙,她便是听了妈妈唱这歌,才决心要走唱歌这条路。
妈妈珍藏的音乐资料,韩红一贯悉心研究,负责学习。一年后,她决定去西藏采风。
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妈妈雍西主动提出,要给女儿做导游。
韩红和妈妈一起回到家乡,多年不见,邻居们没有一点生疏,都激情亲切地拿出家里的酥油茶青稞酒,欢迎母女俩回籍。
这一幕让韩红非常冲动,根据这次采风经历,韩红写成了歌曲《穿行》《茶马古道》。
母女俩的关系,也在这次采风中,逐渐亲密。
跟妈妈和好的同时,韩红自己也了一位妈妈。
03
1999年底,中心电视台315晚会节目组,找到了韩红,希望她能为一个新闻事宜写首歌。
通过理解韩红才知道,这是一个家庭的不幸故事。
当年国庆节,贵州马岭风景区的缆车,溘然出故障坠毁,车上十多位游客不幸罹难。
个中两位游客,是一对年轻的夫妇。在缆车下坠过程中,夫妇二人四手协力,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托举起来。
终极,这对夫妇不幸去世,获救的孩子成了孤儿。
理解完故事来龙去脉,韩红非常冲动,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双亲在身边的明日亲之乐,又想起父亲去世后,自己的孤单、被排挤。
如今这个孤儿的遭遇,让韩红特殊心疼。
这对年轻夫妇的壮举,父母对孩子付出生命的爱,深深打动了韩红,于是有了动听肺腑的《天亮了》。
同时,韩红也下了一个决心,她要收养这个小孩。
小孩名叫潘子灏,或许他还太小,不知道这件事对他意味着什么,见到韩红后,他没有哭,韩红抱着他,抱头痛哭。
父母去世,潘子灏的抚养权问题,历经几年官司才终于落地。
在这期间,韩红无论在哪里演出,都不忘打电话问一下潘子灏的近况。
潘子灏四岁生日那天,因感冒扁桃体发炎去了医院。接到韩红打来的电话,潘子灏怯生生地喊了一句“妈妈”。
这句“妈妈”,让韩红泪如雨下。就这样,韩红成了一个“未婚妈妈。”
失落去双亲的痛楚,没有那么快愈合。
作为"大众年夜世人物,身边的统统难免被放在镁光灯下,不过韩红非常知心肠想到这一点,她一贯将潘子灏保护得非常好,不肯望他受外界打扰。
除了潘子灏,韩红一贯心系那些命运同样悲惨的孤儿,她前后收养了两百多个孩子。
没结婚,没成家的韩红,成了两百多个孩子的妈妈。
除了收养孤儿,韩红还热心公益慈善奇迹,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能看到她的身影。
04
奶奶在世时,曾多次提出,要韩红将退休的妈妈接到北京来一起生活。韩红嘴里答应着,实在是事情太忙,一贯未能兑现。
她忙着演出,也忙着做公益。
谁知2005年,奶奶溘然去世。奶奶的心愿还没有完成,韩红又自责又后悔,她顿时以为自己的统统成功都没故意义。
这时,妈妈第一韶光来到韩红身边,她不仅默默陪着女儿,还买回来字帖,让女儿练练书法,缓解一下丧亲之痛。
韩红练书法时,妈妈一贯在阁下哼唱《雪域光芒》《天路》等歌曲,她用音乐,为女儿疗伤。
在妈妈的陪伴下,韩红逐渐走出失落去奶奶的悲痛,同时,她也决心要用自己的能力,为那些处在穷苦中的人,送去一点温暖。
养老院,福利院,地震现场,有困难的地方,都有韩红劳碌的身影。
她随着团队的人一起救灾,搬运物资,她带着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拉着老人的手谈天谈心。
她对这些人,不仅有物质上的帮助,也从生理上安慰他们,从精神上鼓舞他们。
乃至,相对唱歌来说,慈善已经逐渐变为韩红的主业。
她坦言,奶奶去世,她悲哀了一年,但是她也比从前更倔强。
人的生命有限,自己能做一点事,能帮助到一个人,对处在困境当中的人来说,这种鼓舞的力量是无限的。
从阴郁中走过来的人,更知道光明的宝贵。
韩红童年有奶奶相伴,奶奶虽是普通妇女,但给了她温暖,也深深影响了她。
遗传了妈妈的音乐天赋,使韩红走上音乐道路;成名后,她又用自己的爱心,给更多的人帮助。
她没有结婚,没有生下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却成了孩子最多的妈妈。
亲情总是能给人无穷的力量,或许这便是传承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