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川
王岚艺
三川电缆生产车间。
2017年9月15日至21日,全国“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活动周云南分会场活动在昆明开展,呈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创业项目。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期呼唤下,当代年轻人在完成学业钻营一份好事情外又多了一个新选择。社会大环境对“双创”的鼓励,也为年轻创客的成功供应了更多可能。本周《开拓区周刊》,为你讲述“双创”大潮下弄潮儿的动人故事。
故事一
刘艳江:
大雨天里推销酒 成创业迁移转变点
获第七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提名奖的刘艳江,是80后大学生创客中的一员。
刘艳江来自文山州丘北县一个普通贩子家庭。从鄙视着父辈起早贪黑、走街串巷经商,他深深地感想熏染到创业的辛劳,但这个小小的种子却在心中抽芽。
第一次创业算是履历教训。老家的亲戚为成都一家酿酒厂供应原材料,可是这一年酒厂经营碰着困难。在结款时,酒厂称无钱支付只能拿货品抵债。这些抵债的酒拉回家里占了一大个房间,亲戚直发愁。于是,刘艳江就提出帮亲戚把这些酒卖了。
刘艳江带着些样品开始奔忙在家乡附近的杂货铺、饭店和宾馆。一个陌生的酒水推销客,凭什么让别人拿货呢?刘艳江想到赊销,先把货上柜,发卖出去再结账,经营者风险降落了就会乐意拿货了。然而,履历不敷的刘艳江终极货钱两空。“那些拿了很多酒的人跑了。”刘艳江赔了亲戚几万元,以此结束了第一次创业。
只管第一次创业以赔钱告终,刘艳江却像一个刚刚学会拍浮的孩子一样,虽然呛了水,但仍旧渴望大海。
2003年9月,即将满18周岁的刘艳江成为云南师范大学打算机专业的一逻辑学生。上学期间,一个有时的机会让他进入一家企业做发卖。由于勤奋,刘艳江的发卖古迹在同期进入的人当中名列前茅。但由于还是个没有毕业的大学生,刘艳江的发卖才能并没有得到认同,其他有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人都被正式聘任。
一个大雨天,刘艳江骑着自行车在油管桥一带转,无意间来到一家名酒发卖店,成为其创业路上的一个迁移转变点。“小伙子,下这么大雨你还出来推销啊?”刘艳江回顾,名酒发卖店的老板看他大雨天还到处跑,就提出让他来随着干。
跟着名酒发卖店老板做酒水买卖的几年,让刘艳江积攒了对阛阓的更多认识,也为他后来的创业积攒到了第一桶金。
2008年,刘艳江从酒水行业转向了电器行业,代理空气能热水器。朋友开了个酒店须要装修,为他带来了一个大订单,但就在酒店正式开业的前一天却出了大篓子。安装好的热水器在调试中不能正常事情,刘艳江急忙与省外制造商的维修职员联系,但由于附近春节,维修职员都不愿意跑一趟,“这种事情实在常常碰到。”刘艳江说,空气能热水器还是个新兴事物,昆明至今还没有规模化的制造商,但推广利用范围越来越广;代理的产品售后做事不足完善,对全体行业的发展是很大的制约。朋友酒店订单的事宜让刘艳江下定决心自己来干。
租了一个旧厂房,刘艳江建起了实验室。虽然简陋,但依赖多年来在发卖中积累的履历,以及后期的自学,刘艳江在这个实验室里找到了生产空气能热水器的的方法。2012年,刘艳江创办的云南利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在空港经济区的生产基地也正式投产,开始生产自有品牌的空气能热水器。
目前,公司员工超过200人,在全国建成500余家经销商网点,网点遍布于海内以及东南亚国家。产品得到国家36项专利,企业也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能企业。2016年实现7000万元发卖额,今年估量实现2亿元的发卖额,成为西南地区较具规模的空气能热泵研发、生产、发卖、做事企业。
故事二
郭松川:
从电缆厂学徒做起 把危急变机遇
同样是10多岁就从老家来到昆明的郭松川,不是到大学念书,而是去了工厂打工。
郭松川老家在广东汕头,电线电缆是老家发展较大的一项家当,但是16岁的郭松川还是随亲戚来到了昆明电缆厂做学徒工。“那时候一个月的人为是180元。”郭松川给自己算过一笔账,按一个月人为算,每个小时他能挣到0.5元;从西边的昆明电缆厂坐公交车到南边的亲戚家须要花1元,他走路差不多一个小时能到,就能省下1元。因此,他都是走路而不坐公交车。
在一线做了一年学徒工,郭松川当选拔为段长。又过了一年,从段长升任为生产主任,接着转做市场发卖。还不到20岁,郭松川已带领一个六七十人的团队,在云南各州市、州里跑发卖,很多偏僻的山区郭松川都去过。
随后,二弟郭力川、三弟郭晓川也先后来到昆明发展自己的奇迹。每个月的家庭聚会是郭家一贯坚持的传统,2007年春节前的一次家庭聚会上,三兄弟正式向老父亲提出了创业的想法。“良久以前就想自己创业了,但资金有限,各方面机会也不成熟。”郭松川说,2007年的时候以为机会来了。于是老父亲为三兄弟取了个“店铺”——三川,寓意三兄弟联络共进、同心创业。
2008年,对付许多实体经济来说是备受磨练的一个年份,美国次贷危急波及到了环球的经济,“那年铜价大跌,从每吨六七万元跌到了2.8万元旁边。”三川电缆正是在那时开始预备生产,铜价大跌让三川电缆大大降落了生产本钱,反而成为了机会。
此后,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三川电缆的买卖越做越好。郭松川坦言,创业以来没有碰着什么大的起伏,基本每年实现了翻一番的增长。2013年,三川电缆的产值打破1亿元;2014年达到1.4亿元;2015年和2016年都保持在1.8亿元。受限于产能,三川电缆有订单都接不了。郭松川记得,曾经有一个某城市电力部门上亿元的订单,由于已是长期互助的供应商,对方首先找到了郭松川,但到厂房实地察看了往后,三川电缆的工厂规模未能达到哀求,终极未能达成互助。于是,郭松川决定投资新建一个当代化的工厂。
2016年5月6日,昆明市69个重点项目在阳宗海七甸工业园区举行了集中开工仪式。昆明三川电线电缆有限公司高科技轨道(地铁)专用电线电缆研发和生产基地为69个重点项目之一,协议投资2.6亿元,培植海内一流、西南领先的高科技轨道(地铁)专用电线电缆研发和生产基地。
今年8月17日,三川电缆新厂区第一届职工大会在新建成的办公大楼召开,100多名职工参加了大会。郭松川在会上说,三川电缆今年的目标是完成发卖收入5.7亿元。“现在办好这个厂已经不单是个人的事情了,后面还支撑了100多个家庭。”在郭松川三兄弟看来,现在创业更多了份社会任务。
故事三
王岚艺:
大二时开始创业 带着知识就上路
和许多80后创业者比较,王岚艺、王馥瑛等90后的创业经历,更具有“双创”的时期印记。
王岚艺和王馥瑛都是就读于昆明理工大学的学生,同时也是昆明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实验室视障人智能导航头盔研发团队的成员。
视障人智能导航头盔已经历了7年的实验,第三代产品Eye See加载了当前最时髦的人脸识别技能,可以帮助视障人士得到人物样貌特点;其余加载的其他当代信息技能,还能够帮助视障人士避开障碍物、阅读报纸和书本。据理解,该团队已开始探求互助商注册生产企业,对Eye see进行批量生产。
王岚艺目前是昆明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的一名大四学生,他紧张卖力Eye see的技能开拓。“现在头盔在障碍识别方面只能做到地面以上,例如地上有坑、台阶还无法识别。我们正在研究加入双目摄像头,可以实现3D扫描,就能办理识别地面障碍的问题。”王岚艺说。
两年前,上大学二年级的王岚艺没有参加社团,而是加入了创新实验室,不须要启动资金,不须要找地方、找小伙伴,带着他的知识就走上了创业路。
团队更资深一点的成员王婉岑先容,2010年,依托学校实验传授教化平台,同学们提出了制作高科技眼镜、腕表、头盔等帮助视障人士的想法,和实验室老师谈论后,学校认同了他们的方案,决定研发视障人智能导航头盔,并在园地、资金、技能方面给予了支持。由学校供应专门的实验室,并配备干系专业老师作为团队技能辅导。除此之外,从方案履行开始,每一笔研发资金都由学校帮助。作为创业团队,团队成员要做的仅是设计、策划、开拓等与产品研发干系的事情。“最早一批创建团队的学生已经毕业,但每年实验室都会有新的成员加入,项目研发‘代代相传’。”王婉岑说。
王馥瑛也是团队的一员,今年上大二,学的是营销专业,紧张卖力方案撰写和策划事情。“研发过程中碰着过很多困难,如人脸识别速率低、雷达监测灵敏度小,每一次碰着困难,团队的研发事情就会受到影响。”王馥瑛回顾,虽然困难常常会有,但在老师的辅导和帮助下,每次困难都能让他们学到知识。更让王馥瑛以为幸运的是,同为大学生创业团队,他们比其他团队有更坚实的支持。
据悉,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昆明理工大学制订了《昆明理工大学科研支持本科传授教化多少规定》等办法,吸纳在校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并建立了专业实验传授教化平台和创新教诲实践等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目前,昆明理工大学已经建立了多个类似的实验室,学生的创业想法和学校谈论后如果得到认同,学校便会组织多方力量进行支持,作为学校创业创新事情的一个部分。不仅如此,大四学生如果由于创业而无法修完演习学分的,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形将创业创新纳入演习范围,支持学生大胆创业。如今,除了视障人智能导航头盔,学校还有智能电子药箱等其他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