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玄奘法师,一般人们都会想到《西游记》中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其实这仅仅是作者的虚构,就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而言,对其形象未免过于歪曲。史实记载的玄奘法师,不仅精通佛法,虔心求学,而且胆识过人,是位大智大勇的高僧。

  一、大智大勇降逆徒

玄奘作文-描写玄奘的作文 知识百科

  玄奘离开长安,到了瓜州,先是被李昌捉住,后因李昌是信佛之人,所以把玄奘放了,玄奘被放之后,去一座庙里求佛,偶然遇到一名胡人,名叫石磐陀,希望请高僧为他受戒,让他成为居士,于是就请玄奘帮他受戒。当他得知玄奘要远赴印度求法,心中十分敬仰,发誓要帮助玄奘,随师父前往印度。

  但经过几天的日夜兼程,石磐陀怕玄奘在五峰被擒而把他供出来(在当时协助偷渡过境是死罪),怕惹来杀身之祸,竟产生了杀师叛逃的恶念。一天夜晚玄奘刚躺下睡觉,发觉有人正向他走来,定睛一看,正是石磐陀,石磐陀抽出刀,向他逼近,走过来,又返回,又走过来,又返回,玄奘知道他已经动了杀机。此刻,不论是厉声斥责,还是乞求饶命,都会激起石磐陀的杀心。于是玄奘静静地坐着,闭目不视。见此情景,石磐陀竟不敢下手,徘徊良久终于还刀入鞘。到了第二天早晨,石磐陀终于承认了。于是玄奘送石磐陀了一匹骏马,自己带着老胡人送的瘦老赤马走向五峰。

  二、大度义服外道

  玄奘法师经过两年的艰险旅程,到达印度后,拜在著名的那烂陀寺百岁高僧戒贤法师门下,刻苦参研佛法,数年间精通了经藏、律藏、论藏,因此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但也因此招来了印度一些僧人的嫉妒。一天,一名顺世外道自以为学问高深,无人可及,于是在那烂陀寺门前贴出五十条疑难经义,自称如果任何人能够破解得其中一条,就立即将自己的头颅砍下。寺中众僧闭门不出,任凭他大叫大骂。到了第四天早上,玄奘走到寺院门前,扯下经义,不屑一看,遂讲解经义。外道面如死灰,为了履行誓言,只得拔剑准备自刎。玄奘大度,制止住他,遂让他做自己的仆人。不久,玄奘由于要准备与小乘宗师般若鞠多的辩论,研究小城经典,百思不得其解,听说那外道会讲解,于是便请他为自己讲解。外道惊异地说:“我是仆人,怎敢给主人讲经?”玄奘回答:“那部典籍我没有学过,既然你精通,我就应该向你求教。”待到那外道讲解完毕后,玄奘感激他,将他放走。经此一事,全寺众僧无不敬佩玄奘的渊博和大度。

  【篇二:玄奘半生的信仰之路】

  大漠长烟,孤泉冷月,萧萧声,长风千年。我背倚着莫高窟颤抖的身躯,前方,是路,玄奘寂寞半生的信仰之路。敦煌百年耻辱,西行路千年风霜。

  史载,玄奘西行,大多孤身一人。《西游记》中的三徒弟,在我眼中,是玄奘精神的三个侧面:悟空——开路者的勇敢;八戒——行路者的坚持;沙僧——寂寞者的隐忍。

  悟空,这个几乎为所有男孩子崇拜的艺术形象,是一个勇敢者的形象。他一路向前,披荆斩棘,敢于与一切挡路者搏杀。开路,总是伴随着牺牲与血,但是,只要有勇气,只要信念足够坚定,开路者就能如孙悟空那样,有铜臂铁手,有金刚不坏之身。玄奘就是这种意志如铁、心志如钢的开路人。黄沙千年,吹不去他一个个坚实的足印,便是他勇敢勇气的明证。

  八戒,他常常是被嘲笑的吧,可在我眼中,他是最懂得坚持的。没有诱惑,无法显示坚持的可贵;没有犹豫,无法彰显坚持的艰难。西行的八戒,动摇的最多,可他坚持到了最后。这份难得的可贵,是许多行路者坚持的动力。玄奘,贵在坚持。韶华数载,寂寂半生,无数次,面临生死绝境。沙漠带给人的恐惧和绝望,在玄奘咬紧的牙关中,消散。

  沙僧,他总是默默的。小说中,他不善言谈,不苟言笑,老实本分。沙僧在三师兄弟中,道行最浅,可他的步伐却丝毫不慢。这才是行路的生活,也是玄奘西行一路的生命状态。多少个日日夜夜,他独行在浩瀚沙海,无朋无伴。寂寞,对于一个独行者来说,比自然的灾难更可怕。可玄奘的心中,有他至上的佛,在他深沉的目光中,可以看见他不寂寞的心灵。

  玄奘,作为师傅,他的生命诠释了信仰的意义。行路难,多歧路,信仰是一切勇气和坚持的来源,是与寂寞抗争的力量。唐三藏,是《西游记》中真正的,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强者,他是一切力量与伟大的象征。

  烈烈的边塞之风,吹得我生疼,更心疼着流落异国的中华宝藏。今年,距王道士打开敦煌文明宝藏的耻辱之年,恰逢百年。研究敦煌学的学者们,你们也一定常站在这里,西望玄奘之路吧?是不是在这眼前的路上,你们悟得了勇敢和坚持,学会了忍受寂寞?然后,我知道,你们一定会举步行路,追寻着玄奘,去拯救莫高窟,拯救敦煌文化,拯救中国文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祈祷。如今正在考场上作文奋书的九百五十万考生,明天,也将踏上玄奘的路,踏上敦煌学研究者的路,踏上中国文化复兴的路!

  【篇三:大唐玄奘】

  五月二日,本来准备出去玩的,但是天公不作美,所以我们一家三口就去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大唐玄奘。里面讲诉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名叫玄奘的法师,因为故乡发大水,离开了家乡做了僧人。他看着百姓各种苦难就想去天竺取经救百姓于水火,去取经要有通关文牒他没有得到当时皇帝的认可,没有给他文牒,但是还是改变不了他要取经的心愿,一路上他经过了玉门关,点拨了玉门关守将放下心中怨恨,守将告诉他没有文牒请他回到长安。但是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守将告诉他,他会发下文牒告诉后面的城池,他没有文牒,一经发现就要遣送回长安,他走不远。他依然坚持,守将放他过关。告诉他后面关卡很辛苦的,他微笑面对他一路跟着商队过了一个又一个关卡,还要过五峰,在第一锋的时候,守锋将领告诉他说:在沙漠中有个野马泉,若找不到请回。他经过千山万水多次想回去,但是一想要去天竺取经就都忍下来了。克服了很多的困难。最终他终于到达天竺,取到了真经。在天竺国几年中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受人尊重,但是他还是放弃荣华带着经书经过了各种苦难回到长安。

  在余下的日子他就翻译经书,直到老死。爸爸说他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

  看了这个片子我知道了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

  【篇四:感恩玄奘】

  他挺直的脊梁架起帕米尔高原上不落的太阳;他铮铮的铁骨敲打着民族之歌荡气回肠;他至死不渝的信念浇铸成那震撼人心的华章。信仰之光在玄奘身上闪耀成不朽之光,感恩玄奘留给我们那镌刻在血脉中执著,感恩玄奘留给我们那幻化成精神的虔诚与勇敢。品读玄奘,他的传奇故事只是华夏文明史中最璀璨的一段,而他所留下的精神,却值得所有炎黄子孙学习,感恩玄奘,在他的精神感召下,成长。面对安逸与求索的抉择,面对名利与信仰的取舍,玄奘选择了求索,用信仰照亮华夏民族的浩瀚长空。云游四海,潜心修佛,他怀抱普度众生的夙愿,奔走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隋末战乱,为了一睹明法,了一真文。

  铭记信仰,他将眼前的安逸扔到九霄深处,毅然决然独走印度。信仰让他放弃安逸而选择磨难,信仰让他坚守梦想而迈向前方。从孤灯佛影式的泯泯苦修,到走进荒凉大漠的孤单寂寞,玄奘浑身的热血只沸腾着一个信念,西行求法,普度众生。独骑瘦马踏残月,他与黄沙为伴;回望丝路路迢迢,他将游子的哀怨化为对誓言的铭刻。昼则惊风拥沙,散如时雨,狂风席卷着死神的怒吼向玄奘狂奔,却更加坚定那向西不悔的头颅;夜则妖魅举火,烂若繁星。八百里的莫贺延碛是一片死亡之海,人鸟俱绝,只有磷火为伴。烈日,缺水,幻觉,昏迷,玄奘双手合十,默念佛经,信仰之光便坚定成他那"宁可就西而死,岂可东归而生的千古绝唱"!

  雪山走来,遍访庙宇名僧,留下关于西域无比珍贵的记载。宝台星列,琼楼岳峙,终于到达朝思暮想的佛学圣殿————-那烂陀寺。博学那烂陀,曲女辩经,名震五印,无遮大会,旁征博引。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痛苦泪水此刻浇灌成荣光,如今的玄奘站在那彩虹之巅,高山仰止,他选择了信仰。面对戒日王的盛情挽留,执著,玄奘选择了经卷;信仰,玄奘拒绝了名利;忠诚,玄奘选择了东归!以“大乘天”“解脱天”的尊称回到长安,带回了佛教真谛,也带回了佛学种子,他毅然放弃唐太宗的高官,用一生的执著,让这佛学的种子在华夏土地生根发芽。肉身虽灭,精神不朽。孤灯寒窗雁塔译经十九载,天竺佛陀春风化雨降华夏。黑暗中,你独自穿越生命绝境的抉择会指引我走向光明;迷途中,你不求大法誓不东归的铮铮誓言,敲打着我执著前行。寂寞前,他独骑瘦马,负笈前行坚定一个信仰,会激励我奋勇求索。试问有谁能为了目标至死不渝,试问有谁能面对荣华不屑一顾,试问有谁能甘于寂寞为了梦想奉献一生,试问又有谁,能在中国文明史,中外交流史,中华精神史上,留下自己光辉的名字!人们说中国是个没有信仰的国家,而我说,其实是中国人不懂感恩,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历史。如今,人们感恩玄奘留给华夏民族的这份压不跨,打不倒得执著;人们感恩玄奘留给文明史中这份求真,严谨,奉献的精神;人们感恩玄奘这份不慕名利,忠于理想的情操……

  在感恩玄奘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远的玄奘,不灭的信仰!感恩玄奘留给人类的财富,让这信仰之光,闪耀成中华民族不屈的前方!

  本文玄奘作文-描写玄奘的作文为美德网原创首发,欢迎转载但是请注明来源!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