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常常在树上演习。

多彩贵州网讯 7月16日,贵阳遭遇特大暴雨,云岩区三马片区多处发生内涝磨难,当天,卖力该区域的三桥南路消防中队共处置了9起洪涝磨难,统共出动人员126人次,车辆18台次,成功营救和疏散受灾群众200余人,保护和抢救财产共约245万元。
创造佳绩的这支军队,全队官兵才15人,是全省公安消防中队中人数最少、营房最小的军队。

三桥南路消防中队 汽车知识

马路上练体能

三桥南路消防中队营地坐落在贵阳市三马片区的一栋居民楼里,占地面积280平米,全队15人,人均利用面积不到20平米,与其22.3平方公里的统领面积比较,就如沧海一粟。

由于营地用地受限,中队官兵的体能演习,险些都是在驻地旁住宅小区的马路上进行的。
一米一米丈量出的环形线路,权当1100米的跑道;黔灵山后山的盘山公路、营区门口拴上绳子的大树,都成为官兵们的演习资源。

只管演习条件如此困难,但在1999年中队成立后的短短15年韶光里,该中队先后有16人荣立三等功,5人考取或报送军校,多次被地方党委政府评为“前辈集体”。
2013年,中队被省消防总队团委和贵阳团市委付与“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并被省公安厅荣计集体三等功1次。

21岁的张皓瑞是中队的通讯兵,从军三年,接听各种报警电话、任务电话,是他每天的主要事情。
值班的时候,他就睡在电话旁的铁床上,铃声一响,2秒旁边就会接起,纵然凌晨三四点也不例外。

接济时不顾安危

于凡凡是三桥南路消防中队战斗一班班长,从军已四年。
新兵期间,于凡凡还会因目睹火场里的灾后惨烈画面,连续两顿吃不下饭。
但如今,他已是中队的主要战斗力之一。

2013年1月10日,贵阳市贵黄公路发生18辆机动车连环相撞的事件,三桥南路中队接到出动命令赶赴现场。
当时,一名受困群众被夹在损毁的汽车残骸中动弹不得,由于空间狭小,只容一人进入接济。
再加上韶光紧迫,爆炸的可能性极高,情形十分危急。

见此情景,于凡凡挺身而出,在水枪的掩护下,从汽车的缝隙中钻进残骸,在炙热的高压下将受困职员成功救出。
而他自己,却被渗出的汽油、机油湿透,一颗火星就能让他燃烧起来。

“兄弟,太危险了。
你怎么不等到清理干净再去。
”现场很多市民对付凡凡的壮举既是尊敬又是不解,但于凡凡却只说了一句:“我能等,老百姓不能等,早一点把人救出,他就少一分危险。

据三桥南路中队辅导员申明先容,近年来,在历次灭火抢险救灾救助任务中,三桥南路中队人年均出警500余次,人均疏散和抢救遇险罹难群众100余人,人均保护重点单位70余家。
15年来,总计出警5235次,累计出动车辆10470辆次,成功抢救和疏散遇险罹难群众1380多人,成功处置各种事件285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