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02日讯(浙江日报翁浩浩 县委宣布组吴警兵 卢伟星)

【人物名片】

筑起村平易近致富路记磐安县新渥镇麻车下村村支书陈梅仙 汽车知识

梅仙,女,62岁,磐安县新渥镇麻车下村落党支部布告、村落委会主任。

寒冬里的一个中午,忙完手头事情,陈梅仙径直来到村落委会通往直来自然村落的村落道施工现场。
直来村落,是麻车下村落最偏远的自然村落,原来开车走盘山公路须要40分钟。
新路修睦后,可以为村落民进出节省一半韶光。
这是陈梅仙和村落干部修的又一条新路。
这些年,村落民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路边竖起了敞亮的路灯。
而让他们感想熏染最深刻的,是脚下的路越来越通畅了。

事实上,村落民熟知陈梅仙,便是从修路开始的。

2008年春节前夕,长期在外做红木买卖的陈梅仙回家过年。
当时,天刚下过雨,车子开在唯一通往村落里的泥路上,溘然滑进路旁的泥坑,末了在多位村落民的帮助下,才把车一步步挪到家。
全体春节,陈梅仙心头沉甸甸的。
“村落庄要发展,村落民要致富,首先得有条像样的路,我一定要把这条路修起来!
”那年,陈梅仙咬咬牙,自掏腰包60万元,为村落民建筑起一条5米宽的水泥路。

陈梅仙的举动,赢得全村落人的赞誉。
“你帮我们把路修睦了,干脆连续带领我们把村落庄也培植好吧!
”村落民们说。
冲动之余,陈梅仙做出了人生的重大决议。
在2013年底的村落级组织换届中,陈梅仙高票当选村落支书兼村落主任。
随后,她把买卖全权交给家人,自己则一门心思做好村落民致富带头人。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
修路,成了陈梅仙上任后的紧张大事。
麻车下村落是一个偏远山区村落,村落民大多栽种贝母、高山蔬菜,但由于交通不便,运输起来很麻烦。

2014年7月,麻车下村落到深泽乡的公路终于竣工,村落里到县城的间隔由原来的24公里一下子缩短到12公里。
建筑这条公路的难度超乎想象,早在1998年,村落两委就把修路提上议事日程,但由于山地占用、征地补偿等问题,工程一贯搁浅。

“我们一定要把这条路修睦!
”当陈梅仙第一次把想法见告村落民时,却遭遇村落民冷脸。
“这么多年都修不好,你一个女的能行吗?还是别空辛苦量了。
”有村落民冷嘲热讽。

陈梅仙的牛脾气上来了。
路线选择、方案设计等一系列问题,她和村落干部不知跑了多少山路。
道路开建后,原来是村落干部轮流跟踪监督工程进度,但陈梅仙每天都去现场,有时一待便是八九个小时。
由于认为占用山地补偿款少,隔壁村落有个别村落民阻挡修路,陈梅仙一次次上门沟通,又联系镇政府折衷,顺利啃下这块“硬骨头”。
期间,修路用度接不上,她就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17万元先垫上。
“如果把钱拿来盖屋子,家里又没几口人住。
而把这些钱拿来修路,全村落人都能得实惠,花得更值。
”陈梅仙说。

“以前,骑三轮车到县城要1个多小时,现在半小时就能到。
”村落民蒋仙红说,他种的高山蔬菜更好卖了。
这条公路落成后,陈梅仙又马一直蹄为建筑麻车下村落到祥里、岩岗等自然村落的道路奔忙。

立时要过年了,陈梅仙已开始为2015年打算:利用200余亩空地建老年公寓;所有自然村落实现路面硬化;对生活困难村落民的危房进行改建。
接下来的一年,又将是劳碌而充足的。

【人物心声】

只管曾有人说我“傻”,但如果我做的事情,能为村落民带来好处,让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也会以为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