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北京市顺义区法院召开新闻通报会,针对汽修轇轕为车主们作出提示,建议车主只管即便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商铺,维修时务必留神配件、用度等环节。

汽修厂“偷梁换柱”

修车不去正规店面半年了一辆车还没修好 汽车知识

未用原厂配件被判赔

中国消费者协会2019年发布的《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形剖析》显示,与汽车及零部件干系的投诉为3.4万余件,高居商品类投诉榜第一名。

顺义法院民二庭庭长牛佳雯在审判事情中创造,汽车维修类轇轕紧张集中在条约陷阱、维修机构无资质、配件敲诈“潜规则”和价格不透明等方面。

“在维修时,维修机构的过度维修、捆绑消费、以次充好是常见的配件敲诈环境。
由于消费者很难清楚分辨汽车零部件,导致车辆的维保项目不断增加,维修质量却反而低落。
”牛佳雯表示,乃至有部分无证经营的“维修游击队”利用假冒伪劣产品、人为制造故障,把小毛病修成了大问题,消费者还难以向其维权。

董女士就曾在修车时碰着了配件问题。
她将发生交通事件的车辆送至品牌定点做事站维修,但修理时,汽修厂没有利用原厂配件。
董女士起诉至法院,经审理,法院认为,汽修厂未提交证据证明董女士明确哀求不该用原厂配件,也未证明汽修厂已奉告董女士干系事变,一样平常的消费者难以分辨,故汽修厂的行为构成敲诈,应退款并赔偿相应丢失。

牛佳雯表示,在车主收到的维修清单上,每每仅有零件编号而没有详细解释,消费者无法辨别配件是否为原厂。
而修理方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会利用低价产品“偷梁换柱”。
由于部分车辆的维修费终极是由保险公司承担,导致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但事实上,这些用度终极依然会传导到车辆保险费,终极危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
建议消费者在送修时,哀求汽修厂出具配件原厂证明等干系材料,如果创造存在敲诈行为,可以依法维权。

选择无证修理铺

半年还没修睦车

“与随处可见的汽车修理店、维修点比较,专业的汽车发卖做事4S店只是少数,且用度相对较高。
”牛佳雯创造,不少消费者在车辆过保后,会选择到修理厂或维修点修车,但有些修理单位并不具备完善的举动步伐条件,维修技能也不过关,乃至雇佣没有汽车修理资质的职员上岗,既给消费者造成丢失,也给连续返修带来许多困难。

一贸易公司将车辆送至谢某处维修,并支付了30余万元的修理费,但谢某并无维修经营资质,技能水平不高,半年韶光过去仍未修睦车辆。
于是贸易公司取走车辆并起诉谢某,哀求其返还全额修理费并赔偿丢失,但谢某却反诉哀求贸易公司支付配件款、聘请高等技师费、园地租赁费共计15万元。

经审理,法院认为,谢某属于未经容许擅自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应该停滞经营,承担由此造成的丢失。
贸易公司明知谢某没有维修经营资格而委托其维修,也存在一定的差错。
故法院讯断酌定谢某返还部分修理费,未支持谢某的反诉要求。

牛佳雯提示消费者,在选择承修方时应把稳查看其资质证书,承修方利用无资质职员给消费者造成丢失的,答允担赔偿任务。
签订维修协议时,最好事先商定价格,明确详细项目、详细金额,如工时费、检测费、配件单价、质量等级等,多与维修师傅沟通,对维修前后的车辆状态可以拍照记录,以便发生轇轕时有据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