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理
70周年·向大师致敬
文/北洋君
在华人圈中曾盛行这样一句话: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
而在乐坛曾盛行这样一句话:
“没有庄奴,就没有邓丽君。”
庄女,不仅捧红了邓丽君,
还让费翔《一把火》火遍了中国!
绝不夸年夜地说:
会说中文的人,
都会唱庄奴的歌!
邓丽君的《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见炊烟》
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
张明敏的《垄上行》,
齐秦的《又见溜溜的她》……
这些每个中国人都能脱口唱出的歌词
都是出自庄奴的笔下!
1979年,《甜蜜蜜》《小城故事》
让许多人记住了邓丽君,
记住了这个甜而不腻,
温顺婉转的女孩。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
邓丽君的歌声飘过海峡,
影响了三代中国人。
而邓丽君70%歌曲的歌词
都是由庄奴所作!
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
庄奴师长西席为后人留下了三千多首佳作,
与乔羽、黄霑并称词坛“三杰”,
庄奴动人心扉的歌词,
已经融入了生活、
成了中国人最爱唱的歌!
唱过青春的欢快,唱过中年的忧伤……
不管老者还是少年,
这些歌曲时时时就萦绕心头,
不自觉地唱上几句!
三年前的2019年10月11日,
一代词坛大师庄奴在重庆逝世,
走完了95载传奇人生……
然而,庄奴这个名字,
这位为中国乐坛留下无数经典的大师,
对付七八十年代往后出生的
年轻一代来说,
却是陌生的……
NO.1
《又见炊烟》
是故乡北京的炊烟
▲王菲,《又见炊烟》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
夕阳有诗情,薄暮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俏丽
我心中只有你
……
很多不雅观众认识王菲,
是由于她唱了很多邓丽君的歌曲,
两代天后都把《又见炊烟》唱得民气生荡漾。
歌中所唱“我心中的你”不是爱人,
而是庄奴生平再回不去的故土
——北京!
▲少年时的庄奴
1921年2月22日,
庄奴出生在北京隆福寺附近,
父亲是冯玉祥的一位部下、西北军将领,
父亲给他取名王景羲。
庄奴有一个姐姐、
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他们的母亲出身名门,琴棋字画样样精通,
母亲常以唐诗宋词为“教材”,
为庄奴启蒙,
培养了他对笔墨的敏感和审美。
但随着日寇侵华,
北平隆福寺小院的其乐融融
在1937年的夏天消逝了!
庄奴的父亲是抗日将领,
北平被日军盘踞后,
家里生活之困难可想而知。
庄奴读中学时,家境更加窘迫,
中学毕业后,他曾考取北大等名校,
但听说北平中华新闻学院不收学费,
每个月还供应一袋面,
为了“面能养家糊口”,
庄奴放弃了上北大!
从新闻学院毕业后庄奴当了一名。
可国难当头,热血青年纷纭弃文竞武,
庄奴恨透了日本人,
齐心专心想参加抗战,打算报考空军。
1941年的冬天,
20岁的庄奴含着满腔报国热血,
又深恐家人担心阻拦便没有跟任何人告别,
偷偷去了大后方参加抗战,
南渡黄河时,
庄奴被其一泻千里的雄浑气势所震荡,
毅然将自己的名字改成黄河。
他这一走便是8年!
8年里,母亲一次次哭红眼,
北平的电波里,时常响起一则寻人缘由:
王景羲,如果听到这条,
请与家里联系!
▲庄先生长西席的手稿
1949年,庄奴曾经回过一次家,
悲喜交加的母亲看到他只说了一句话:
“你回来了,回来了就好。”
但他很快又再次离开,
没有想到的是,
这一走,竟是与父母阴阳两隔,
北京,成了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刚到台湾,思念家人的庄奴含泪写下《为什么》:
“当我年幼时,知道的不太多,
我问妈妈要什么,妈妈就给我什么……
我给她的那样少,她给我的那样多……”
两岸通航后,庄奴屡次托人探求家人,
终于找到了尚在人间的妹妹。
回北京前,庄奴给妹妹写信,
约好两个人谁都不许哭。
可是,飞机起落架刚触地,
终于回到生他养他十几年想回不能回的故土,
他的眼泪就再也止不住了,
想到再也没能相见的父亲母亲,
他与妹妹抱头痛哭。
我伸开一双翅膀,
背驮著一个希望,
飞过陌生的城池,
去到我神往的地方,
在旷野中我嗅到芬芳,
从泥土里我摄取营养……
90岁时,当这位老人再次回到北京,
再也没人知道他说的隆福寺附近的小院了,
他一个人坐在曾经的“家”的位置,
看着周围的高楼大厦,
看着往来的匆匆行人,
不知道他此时,
脑海中回忆的,是否是一幅
又见炊烟升起,
暮色照大地的画面……
NO.2
只用了五分钟,
他创作出了《甜蜜蜜》
到台湾后,
庄奴时时刻刻盼着的是能回到故土,
可在台湾的上空,
再也没有当年“探求王景羲”的电波了!
为了能活下去,庄奴在台湾当过、编辑,演过话剧,
人生如梦,抗日救国梦没能实现,
却与亲人海峡相隔。
大概由于有太多情愫想表达,
匆匆使他走上了写歌的道路。
他更因此“庄奴”为笔名。
“庄奴用锄头耕种,
我用笔写词,都是为他人作嫁衣。”
提及与邓丽君和《甜蜜蜜》这首歌的缘分,
庄奴曾这样回顾:
有一天,一个人拿着一张纸找到我,
上面有一首印尼民歌的旋律。
老师,你给填填词。
我说谁唱啊。他说邓丽君小姐。
一说邓丽君小姐,我就有谱了,
想想邓丽君,歌声也甜,
脸蛋也甜,笑得也甜。
▲邓丽君《甜蜜蜜》
甜蜜蜜,你的笑颜这样熟习,
我一时想不起,啊,在梦里。
就这样,不到5分钟,
传唱至今的《甜蜜蜜》就写成了。
这首歌在当时造成的社会影响,
切实其实称得上“一声春雷,石破天惊”。
▲邓丽君演唱《甜蜜蜜》(MV截图)
笑颜迷人、歌声甜美的邓丽君演唱的《甜蜜蜜》。
像一阵东风甘霖,
滋润津润着人们干枯僵硬的心灵,
也使人们惊喜地创造,
原来歌曲还可以这么幽美、甜蜜。
庄奴和邓丽君,
该当是词作者和歌唱者之间
最纯粹的缘分,造诣彼此。
邓丽君说,没有庄奴就没有邓丽君,
庄奴说没有邓丽君就没有庄奴。
只管邓丽君大多数歌曲都是由庄奴作词,
可庄老坦承,
他并未正式与邓丽君见过面,
也险些没有任何正式的社交往来,
他只记得某年某月,
在某次演唱比赛上
见过一个十几岁的圆脸小女孩,
面相甜美,名叫邓丽君。
实在,不仅邓丽君没见过庄奴,
台湾的大歌星没几个见过庄奴的。
庄奴说,我是跟韶光赛跑的人,
不是跟歌星用饭的人。
他形容自己的创作,
半杯苦茶半支烟,半句歌词想半天。
半夜三更两点半,半睡半醒伴无眠。
5分钟一首歌的本事和本钱,都是苦出来的。
听说庄奴随身带着一本唐诗三百,
翻到面孔全非。
《走过咖啡屋》是千百惠的成名曲,
庄奴写这首歌时,用了其余一个笔名:
牧莎!
直到很多年后,
千百惠去央视做一个致敬经典的节目时,
她才知道牧莎便是庄奴,
她与庄奴有着20年的友情,
他竟从未提过为千百惠作词的事。
千百惠当时激动落泪,
庄奴的确把自己当成为他人做嫁衣的庄稼汉,
3000首歌云和月,
他不掠美不贪功,
云淡风轻,拿走不谢。
或许,这也解释了
庄奴的晚年为何会如此清贫,
有他及家人自身遭遇的缘故原由,
但更多还是由于时期与历史造就的差错……
NO.3
为了妻子,他花光积蓄
生平清贫!
▲邓丽君,《小城故事》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若是你到小城来,收成特殊多
看似一幅画,
听像一首歌……
庄奴的词,
淡淡的浓,浓浓的淡,典丽得很,
人情味大概便是这样的一种味道
淡泊却深情,无风却能推愉快门!
而庄奴这一辈子,
则是一个极其重感情的人。
1960年,
已经是39岁的庄奴愈觉察得回北京无望,
碰着爱情的他,选择在台湾结婚成家。
第一次见到陈孟华,
是在庄奴同事的家里。
陈孟华是极有胆识和能力的姑娘,
当时庄奴只是个上尉,而陈孟华出身将军家庭,
自己也在蒋介石身边干事。
虽然女方家不同意这桩婚事,
但相爱的人还是打消万难结婚了!
▲庄奴与妻子、儿子幸福合影
结婚后,陈孟华自己开了美容院,
很多明星慕陈孟华的名而来,
几年韶光,她的美容院在台湾稳坐第一把交椅!
由于买卖好,身体严重透支,
陈孟华患上了尿毒症。
妻子罹病往后,儿子黄浩然尚小。
庄奴险些停滞了创作,既要照料妻子和小孩,
还抽空到各地搜集偏方。
庄奴把家里的屋子、别墅全都卖了,
几年下来,他的稿酬,
美容院挣的钱全折腾光了,还欠了很多债,
可终极还是不能留住陈孟华的生命。
▲庄奴的妻子与儿子
在停尸间他和儿子跪在她的尸首前起誓:
一定要把浩然带好带大,
歌要连续写,要写得更好,
纵然你走了,我还没堕落。
庄奴的第一段婚姻生活持续了二十八年。
前十八年是他们俩的黄金岁月,
后十年是他们俩的患难岁月……
十年死活两茫茫,不斟酌,自难忘!
庄老的儿子黄浩然回顾说:
母亲走后,父亲很永劫光都陷于低落,
直到认识了邹姨妈,
才又重新找回了幸福。
▲庄奴与邹麟
1991年5月,庄奴到重庆重游。
在朋友家里,第一次见到邹麟。
第一眼看到邹麟的时候,
庄奴被她淡然而又宁静的气质深深吸引了。
可那年,他已70岁,她才47岁。
一年后,两人正式办了却婚手续。
可结婚刚两年多,
庄奴就中风,右手右腿动弹不得。
邹麟一贯悉心照料不离不弃,
由于中风走路未便利,
须要手杖,邹麟就像手杖一样
时时刻刻帮着他,照顾着他。
庄奴写了一首《手杖》送给妻子
虽然没有一个爱字,
但字里行间全都是对妻子的感谢和温存。
你便是我的手杖,
生活中不可短缺的手杖。
这辈子有了你,
我才能矗直脊梁挺起胸膛。
你便是我的手杖,
生命里时候不离的手杖,
这辈子有了你,
才懂得相依为命地久天长……
▲庄奴的书桌
邹麟与庄奴携手相伴了整整24年,
直到2016年的10月11日庄老去世。
庄奴说:她不嫌我穷,
不嫌我年纪老,
不嫌我脾气臭,
我说打着灯笼去找,
都找不着她这样种人。
结婚之后,
庄奴就离开了台湾,
与邹麟一起在重庆生活。
▲庄奴和老伴邹麟在《中国梦想秀》
庄奴是有情有义的人,
为了让自己的老伴生活得更好一点,
年迈的他数次
登上各种综艺节目,卖歌赢利。
他说:男人就要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老婆。
纵然90多岁,
他也常在电视节目上抛头露面,
没有积蓄也没有屋子的他,
只想卖歌为现在的妻子
留下生活担保。
NO.4
我们所有人,
都欠庄老一句:感激!
▲庄奴在《中国梦想秀》
庄老这样的大家,
之以是晚年家徒四壁,
除了当年为妻子治病,
更根本的缘故原由还在于
当时对版权保护的不完善。
即便这些歌
现在仍在源源不绝地得到版权利用费,
也与创作者没了任何关系。
不禁想到李泰祥,
这位创作出《橄榄树》这样的精良作品的大师。
和庄老一样,却也同样在老年财务困窘,
连治病的钱都要靠门下弟子、
音乐圈同仁及两岸乐迷来募款筹集。
▲许镜清
更让人想到许镜清,
他的一曲《敢问路在何方》被全国公民熟知。
作为作曲者的他却生平默默无闻
至今仍住在一幢几十平简陋的老楼里。
纵然这是历史问题,
是时期的阴差阳错,
但这笔版权费,
仍是我们亏欠了他们的。
▲在庄奴的葬礼上,黄浩然手捧父亲的照片
2016年10月11日,
95岁的庄奴先生长西席走了,
他曾说,如果要盖棺论定的话,
4句话就可以形容他自己:
“一事无成,两袖清风,
写首好歌,快乐无穷。”
本日,他写的歌我们还在唱,
就像他自己说的:
盛行便是留也留不住,
留住的才是经典。
▲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数百歌迷送别庄奴
我们随口唱的一首歌,
都可能是庄奴填的词.......
全天下的华人,都该向这位老人,
说一声感激!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多一些关注,
多一些爱戴和尊重像庄老一样
已经离世、或正在老去,
生平默默无闻、甘心清贫的
科学家、艺术家、大国工匠……
他们才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才是最值得我们崇拜的偶像!
庄奴,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
彷佛花儿开在东风里
开在东风里
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
你的笑颜这样熟习
我一时想不起
啊~~在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