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日报讯在大清河边有一片洼淀,俗称东淀,淀中成长着一种芦苇,生命力十分顽强,它的根深扎于泥土之中,遇水而生。
我冀中十分区官兵就像这淀中的芦苇一样,把根深扎公民群众的泥土之中,在抗日战役最艰巨的岁月,坚持战斗在洼淀,像一把钢刀插进侵华日军的腹地。

烽火硝烟中,这些抗日豪杰暗藏、穿梭于这片“青纱帐”,头顶荷叶嘴衔苇管,佯装渔民行舟水上,侦敌情打“包运”,截军火杀汉奸,为中国公民抗日战役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东淀苇塘根据地 汽车知识

敌进我进 挺进东淀大苇塘

1942年9月,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军区指示:“建立以白洋淀、文安洼、大清河一带之苇塘为主的游击根据地,逐渐向外扩展,规复与开展事情。
”据此,十地委负责考虑了大清河北的情形,在白洋淀邸庄进行了充分负责的研究,末了决定,以武装斗争为主,实施革命的两面政策,合法斗争,创造暗藏根据地,积蓄力量,以待机遇。

胜芳一带有一望无际、碧波万顷的大苇塘,是建立时令性根据地的利益所。
根据这个情形,冀中十地委、专署、军分区决定挺进到东淀大苇塘,积极开辟敌后新区,实施敌进我进的方针。

1942年9月下旬,冀中十地委、专署和军分区一部偷渡大清河,挺进东淀大苇塘,第一次建起水上抗日根据地。

东淀苇塘位于大清河以北、中亭河以南、苏桥以东、胜芳以西地区,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宽10余公里,总面积300平方公里。
为封锁我军利用苇塘开展游击战,仇敌对苇塘周围严加掌握,从苏桥起,沿着下码头、任庄子、王圪垯、邹庄子、石沟、胜芳、黄庄子、崔庄子、十间房、台山、信安、辛章、策城和南李村落等设立了30多个据点,个中仅胜芳就驻有日军50余人,伪军2000多人。
大清河两岸大堤上每隔500米就修一个岗楼。

在此情形下,我军进入东淀苇塘后,军分区党政军机关干部和部队指战员,利用芦苇搭起营房,并在苇塘中设置了“盘陀路”,实施机动灵巧的战术,有效地争取和利用伪军。
针对当地“红黄蓝白黑”(指八路军、日军、国民党地下军、伪军、强盗)各色武装交织的情形,采纳“杀鸡骇猴”和“勤捉勤纵”两种策略,很快站稳了脚跟。
此间,十分区部队在地方党政干部的合营下,以快速出击、速战速决的战斗办法,在苇塘周围打了几个胜仗,使困难的规复地区事情有了新的进展。

苇塘周围的胜芳镇、任庄子村落、靳家堡头等据点的伪军,在我军震慑下逐步与我军约法三章:一是不打八路,不抓抗日干部;二是不阻碍我军活动,并暗中帮忙我军事情;三是不危害群众。
我十分区指挥机关和部队终于在大苇塘里坚持了下来。

避实就虚 巧破围剿善游击

1942年冬季来临之时,日军感到苇塘根据地对他们威胁很大,不把苇塘根据地除掉,治安强化运动和总体战就无法实行,“后方基地”就不能巩固。
为此,仇敌集中日伪军1万余人,发动对苇塘的“扫荡”,紧张手段是割苇、火攻、炮轰。

割苇——仇敌强制数千民伕割苇,企图使我军失落去掩护。
我军人员则乔装后深入到民伕中,进行宣扬教诲,约定我方对空鸣枪,他们一哄而散各自回家。
民伕都是被强制来的,趁机逃走,因此,仇敌割苇的操持没能得逞。

火攻——在刮西北风的时候,仇敌从苇塘的西北侧纵火,而我军“火来用火迎”,官兵点燃脚下的枯苇,随火南撤。
大家到处点火,苇塘里数不清的河道形成了一道道防火带。
苇叶烧光了,留下了一片片黑苇秆,官兵们戏称它是“黑纱帐”,仍旧可以掩护我军的行动。
仇敌的诡计又失落败了。

炮轰——仇敌两计不成又不敢深入苇塘,只晴天天从信安拉来三八野炮,在王泊村落至崔庄子之间的河堤上,向苇塘里打炮。
但面对一望数十里的苍茫苇塘,盲目轰击无济于事。
而我军则分成多少战斗小组,散伏在苇塘边沿寻机打冷枪打击仇敌。
仇敌轰击了几天,炮弹花费了不少,却未收到任何效果,只好作罢。

日军连施三计败北,恼羞成怒,从各据点调来大批日伪军,并出动飞机、大炮为掩护,施行层层包围,企图进入苇塘,同我军决斗。
根据当前情形,分区领导决定:为保存实力,避实就虚,留下一个分队与敌周旋,掩护大部队撤出苇塘。

十分区机关和部队第一次创建苇塘根据地,从进入到撤出只有3个月,但以苇塘为依托进行的规复地区事情却取得了显著成效。

再进苇塘 巩固扩大根据地

1943年5月,随着战役态势的变革,第十军分区党政领导机关、四十三区队和部分县区武装,又陆续返回大苇塘,与敌再次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1943年夏初,地委决定再进一步暴露苇塘,吸引仇敌的把稳力,以掩护暗藏根据地的开辟事情。
军分区官兵不仅在苇塘修起了练兵园地,搭起了营房、营门,修整了射击场,开辟了菜园,种了稻田,而且公开了苇塘周围的抗日村落政府。
领导机关借助苇塘整训部队,还在苇塘接见伪军、伪组织内部的事情职员,乃至伪军中队长以上的军官,演习外围军的干部,并通过他们去争取更多的伪组织。

1943年8月,军分区还集结兵力,长途奔袭杨柳青,取得重大战果。
文新县储国恩、马得骏带领的六十六大队,更是集中在苇塘活动,伏击日军的包运船,借用大清河岸的伪军岗楼歼灭日军船队。
此间,我军还采纳“草船借弹”(在苇塘放烟火引敌炮击后,把未爆炸的炮弹捞出取药做成地雷用)、“摘豆战术”(我侦察员混在割苇子的群众中制造混乱,借机打日军)等战法,打得仇敌昼夜不宁。

1943年8月,冀中十分区政委兼地委布告旷伏兆主持召开地委扩大会议,决定把暗藏根据地逐步转化为游击区或根据地。
这是一次从“合法斗争,两面政策,积蓄力量,以待机遇”的方针向建立抗日根据地转化的关键时候召开的主要会议。

会后,平南地区由上层联结事情转为发动群众,在屯子建立起党支部,实施两面政权。
对永定河以东即天津武清地区扩大了活动范围。
同时,开辟了西部容城、徐水、定兴地区,整顿了外围武装,占领和瓦解了部分伪军据点,为规复大清河北抗日根据地准备了条件。

1944年夏,斗争形势好转,十分区党政机关和部队,已经不必再进入大苇塘了。
东淀大苇塘在规复大清河北根据地的斗争中,完成了它的历史义务。

( 崔帅 通讯员 李恩来 孙岩 综合整理 编辑 李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