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说听不懂,但是却能觉得到某种感情,诸如猖獗、绝望、挣扎等等,不得不说音乐果真是无国界的措辞,只管无法理解歌词,但是觉得却是相通的。

这首歌真的后劲十足,我这两天一贯在循环播放。
周深的嗓音我是真的很喜好,但是我不是专业学音乐的,没法从他的唱法技巧上来评价什么,就只能从这首歌的歌词出发,谈谈一个普通不雅观众的“听后感”。

周深自己按门铃自己听歌词像是三个我的一场对话 休闲娱乐

要谈一首歌,势必得提及它的创作背景,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从歌词的创作开始,来看一下这场自我间的对话。

芒果TV:《歌手·当打之年》

文青:一个带着分外意义的称呼,这首歌的歌词便是改编自一位老文青的遗嘱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高晓松与尹约,根据高晓松的微博所说,原来是一位老文青的遗嘱,而后被二人做了变动。

那么这么一看,歌词里那些听起来无比深奥不解的歌词,实在已经有答案模糊跃出了。

详细信息我们无从得知,便从字面上浅淡剖析一下,据悉这首歌原作于十年前,但是犹豫当时的周深无法驾驭于是便搁浅至今,那也便是说这位老文青离世已经十年或更多。

文青代指文艺青年,而青年的年事限定目前为15至44岁,那么倒推一下,这位师长西席或女士极有可能出生于分外的七、八十时期,经历过诸多坎坷。

那个时候,生活十分艰巨,生存在那种情形下的文青,显而易见不会有多好的生活,除非是家庭条件出众,但这又涉及到了当时的分外背景,出众的家庭条件可能反而会带来灾害。

那么结合那句叮嘱家人卖掉自己的手稿好换面包的话,不难明得这位老文青的生活实在是窘迫的。
在理解这一点的情形下,我们就比较随意马虎理解歌词了。

网上对文艺青年的定义有很多无法一概而论,但都提到了“浪漫主义”“个人”“自由”类似的字眼,比起生活的富余精神上的富余更为主要,这些特色在歌词中也得到了表示。

微博截图

歌词实在是一场空想的我与现实的我通过作品的对话与挣扎

这首歌实在有一个小彩蛋,如果将歌曲倒放的话,开头那段犹如咒语的呢喃,实在是“我是你的橡皮你的纸,我是你的诗,我是你的孩子”。

这实在已经暗示了,这首歌是一场对话,主体是空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媒介则是我的作品,然后便开始叙说这场对话。

① 第一段的主语是写下这段话的空想的我,是那个执笔创作的我

冬天来得很迟

你有我的地址

信箱里有钥匙 没人知

歌词的开头像不像我们自己写日记时的自言自语?

我们一贯说猫冬、猫冬,由于从前的时候冬天出门难、行路难,以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变的很难,这段歌词实在是在问明明冬天还没有来,“你”也有我的地址为什么没有给我写信?这是在对自己发问,也在见告我们,“我”是一个没什么朋友的人。

你是我的眼泪

琴弦上的玫瑰

天亮时的派对 好滋味

我会自己按门铃 自己听

自己茂盛了 自己凋零

自己的眼睛 自己的病

自己的狰狞

类似“眼泪”“玫瑰”这样的词语在这段里涌现,这是较为范例的能与浪漫、空想链接起来的词,正是在暗示这段话的主语是那个空想的作为文青的“我”。

空想主义的我虽然迷惑为什么没有人理解我,但是却也完备不在意,由于我有“自己”陪伴自己,便是那个我笔下的自己,即后面提到的我的手稿。

所有的作者都将自己的作品当作自己的孩子,作品承载着一个作者的空想、不雅观念乃至是潜意识中连自己本人都不知道的想法。
可以说是作者的衍生、传承或者另一个自己。
这个自己和我加起来,成了“我们”。

以是没有人理解我没紧要,说我有病令人畏惧也没紧要,家门外那些按门铃的都是我的朋友,他们是我的眼泪、我的玫瑰,我听到了他们前来拜访我,我们可以尽情开派对尽情狂欢,由于我们彼此理解无需多言。

我们自己按门铃 自己听

自己茂盛了 自己凋零

自己的眼睛 自己的病

自己的狰狞

自己沉着

当“我的朋友”和我在一起时,我虽仍旧会狰狞,终极却会沉着。

由于我们凑在一起便是一场如“百家争鸣”般的兴盛,是文明的碰撞与争执,末了出身出最残酷的艺术,余下的便逐渐归于沉着。

这一段的末了,周深“嘘”了一声,然后在一种安宁的氛围中唱出了“自己沉着”,而后的吟唱也是一种悠扬的迷幻的声音,这解释了空想的我实在是安于现状的,“我”很享受现在的自由,这份沉着是真正的宁静。

《歌手·当打之年》周深

② 第二段的主语是被创作的手稿中的我,却也包含了与现实的我间的挣扎

你去世往后我要

整理你的手稿

把它们都卖掉 换船票

这时候涌现的“卖掉”“换船票”与前面的“眼泪”“玫瑰”这类抽象的词语相对,是一种与空想化相反的,极具现实主义的词汇。

与高晓松提到的原文中的“面包”比较,船票又有了更多一层的含义,面包是用来填饱肚子的,可船票却是用来逃离的。

在换了主语和面包之后,这句歌词透露出的含义,从期盼家人能用自己的作品得到生活上的饱足,变成了“现实的我”对“空想的我”的不满,希冀“空想的我”能被沉重的现实生活打垮,从此逃离那种只要精神上富余便好的生活。

空想的我认为精神上的知足远超过生活上的富余,可现实的我却明白若是填不饱肚子那又如何谈的上精神?

我是你的孩子

我懂你写的诗

我是你的橡皮 你的纸

这就像是“面包与爱情选哪个”的问题,不同于婚姻,与我而言,这个问题中的面包是生活,爱情是空想,我必须二者选其一。

这是一种自我的挣扎,而这种挣扎在无意识中被空想的我代入了自己的作品中,成为了手稿中的一部分。

于是便涌现了接下来“我是你的孩子”这一段。

手稿中的我是作品的一部分,作品是作者的延续、传承,衍生,乃至包含作者自身都没故意识到的想法,是天下上最懂作者的“人”。

诗作为抽象的含义可以指代“空想的我”,橡皮与纸作为详细的物品可以指代“现实的我”。

而手稿中的我即懂得“空想的我”,也懂得“现实的我”,是两者间的挣扎亦是二者间的领悟。

你要自己按门铃 自己听

自己茂盛了 自己凋零

自己的眼睛 自己的病

自己的狰狞

周深在唱到这段的时候,音乐与嗓音明显比前面要激烈,唱“眼睛”的时候由于是怒音显得更为明显。

这是现实的我在批驳空想的我,认为“你要自己按门铃自己听”,你是在自娱自乐,表达了一种对“空想的我”自诩曲高和寡的嘲讽与愤怒。

我们自己按门铃 自己听

自己茂盛了 自己凋零

自己的眼睛 自己的病

自己的狰狞

自己沉着

这时候的“我们”与前面不同,不再是“空想的我”说的,而是手稿中的我说的,同样指代的是“空想的我”与“作品中的我”,表达的感情却截然不同。

这时的“我们”比起前面的自我知足更像是一种回嘴,对现实的我讽刺空想的我在自娱自乐的回嘴。
但又由于手稿中的我懂得空想与现实双方,以是这种回嘴又带了一点心虚,于是只好以更大的声音来粉饰。

表达在歌曲中,又表示为周深一点也不平静,反而显得激烈的“自己沉着”这句歌词。

谁在门外醒来

谁在门外离开

这两句唱的时候,第一句急匆匆的换气声是让人不由自主的被代入“空想的我”的心境,觉得像是在恐怖又像是慌张,是谁睁开了双眼冲破了“空想的我”的美梦?

第二句唱到末了营造出的声嘶力竭感,又是在诉说为什么冲破了我的美梦之后又抛下我一走了之?徒留我一个人面对现实?

③ 这时候的主角是在挣扎中的已经是买了船票离开的我了

好啦就写到这儿

想你现在在哪儿

你一定不安宁

我证明

谁在门外离开

执笔的我已从“空想的我”变成了“现实的我”或者说是现实占大部分的“手稿中的我”了,实在但从字面意义看,可以有两种理解的方法。

但结合前一段“谁在门外醒来后又离开”来看,原来安于现状,享受自由的“空想的我”已经失落去了沉着安宁,就不符合周深唱这段时较为沉着的语气。

确认主语后,就可以理解为这是前面“卖掉手稿换了船票”的我,同时也是冲破“空想的我”的美梦后一走了之,从门外离开的我,也正是由于这个举动,以是我只管不知道“空想的我”现在身在何方又如何了,却很确定一定是寝食难安的,由于是我亲手冲破了我的美梦。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周深的表情特殊值得细品,在唱这段的时候,他的神色带有不屑,嘴角也挂着类似讽刺的微笑,更能证明这段的主语是现实的我在表达对空想的我的不认同。

之后周深一段极其具有张力的爆发般的吟唱与美声也同样印证了这一点,那是“空想的我”被冲破美梦后的声嘶力竭的绝望叫嚣,亦是恐怖现实生活的凄凉咆哮,“为什么要冲破我的抱负又一走了之?”

这解释了,在这场空想与现实的交手中,终极得胜的,是现实的我。
作为文青的我对付艺术的神往与浪漫的追求,终极还是败给了现实的沉重。

但是如果联系开头那段倒放的彩蛋又很故意思,彷佛又在诉说着统统终极都会倒回最初的情形,那么空想与现实究竟是谁会得胜?彷佛仍旧没有一个答案。

《歌手·当打之年》周深

循环好多遍之后的觉得

这首歌不管是歌词还是曲风,实在透着点“哥特风”的意思,阴郁、去世亡却又富有美感,具有艺术性。

最主要的是,它让许多的听众听到了许多的觉得,这首歌的留白极其出色,好多人都从入耳出了不同的意味,解析版本也出了好多版,我的理解也仅仅是我的理解而已,无法代表所有人。

有人说是“精神分裂”的觉得,有人说是病娇,各类说法不一而足,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但也正是由于如此,才有了许多不一样的想法的碰撞,就像是开始时候的空想的我,与自己凑在一起成为我们,凑出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凑出了文化的碰撞,于是艺术便出身了。

思想的碰撞是聪慧的交手亦是精神的飨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才是最有趣的情形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