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旭日兄
文‖吴爱民
知道旭日兄是50多年前的事情。那时我俩都还在上初中,他比我大两岁,是干校学员子弟,我是农场职工子弟。虽都上初中,却不是同学。他在农场附近的郑吝村落上学,我在农场学校上学,我们的语文课张老师是旭日兄的妈妈。听人说,她有个儿子叫刘旭日,不但学习好,而且乒乓球也打得好,还打出了名堂,打到县代表队,拿过奖。并因此,年纪轻轻就受到特殊关照,进了工厂。
与旭日兄真正相见还是五六年前。一天,我和老伴经多方打听,才知道晚年的张老师住执政阳兄家。我俩买了东西,前去探望。一见面,张老师非常高兴。提及当年她给我们上课时的情景,她脸上的笑又像当年一样残酷。
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张老师给我们讲考虑的典故。她手拿教材,边在教室过道里逐步走,边缓声说道:是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考虑,考虑,大家说说是推好?还是敲好?
张老师这么一问,大家一时都怔住了。是呀,月夜空山,老衲人独自拾阶而上,回到庙门前。他肯定是不想张扬,到底是拍门还是推门呀?一时大家便议论开来。有的说推好,有的说敲好。说推的人认为庙里的人知道老衲人没回来,门压根就没关去世,一推就开,不用敲。说敲的人说,深山孤寺,一入夜门早就关上了,推不开,还得敲。听着大家的七嘴八舌,张老师脸上的笑像石榴花一样残酷。好一阵子,她才向大家摆摆手,眯着眼笑道:实在推也好,敲也罢,这都不主要,大家也不必再争了。要记住这一是一种意境的表达,二是你们写作文时,一定要在用词、用句高下功夫,多琢磨,选择最恰当的。大家说对不对?对。随着同学们的齐声回应,考虑二字也让我记了一辈子。但这次见面,我与旭日兄只是礼节性打了呼唤,并未过多寒暄和交谈。由于这是我俩第一次打仗,谁也不理解谁。况且他还是市里文化界的名人,我只是他母亲的学生。用他的话说:他的朋友够多了,从内心也无意结识我。
等第二次我俩打仗便是一年之后了。说来也巧,有一次,我和好友建华闲谈。提及张老师,提及他的收藏爱好,三扯两扯,就扯到旭日兄。他说:旭日也好收藏,而且分歧凡响,尤喜土陶。转头我约他,恁俩见见。就这样,我与旭日兄真正开始了打仗。他见告我张老师已于一年前去世了。闻听,我心里很是难过。由于上次见面时,我还给张老师拍了张照片。张老师一脸喜色,目光亲切。我特意让老伴洗了两张,一张我存着,以示对老师的崇敬。一张我准备再见时,送给张老师。可如今她走了,我心里咋不难过。之后,我心中总有张老师的影子。我喜好她喜盈盈的样子,总觉得她在看着我这个心目中的好学生,咋干事,咋做人。
自与旭日兄相识往后,我算开了眼,也长了不少的见识。他那满屋子的坛坛罐罐,让我眼花瞭乱,更让我难以下脚。除此,他还是个收藏杂家。什么小玉件、汉砖瓦当、老木匣、磁茶壶,逮着什么买什么,只要喜好。
天永日久,案头、架上、地上、墙上,弄得满屋都是,切实其实比博物馆还热闹。东西收多了,玉的、木的、瓷的、金属的,啥都有。很多残缺不全,乃至有时七板八块就一兜。咋办?说来有缘,我搞了一辈子维修,这事难不住我。旭日兄把东西交给我,修了几次,便粘上了。只要弄到残缺物,他一准往我家里跑。我也来者不拒,想尽办法要给他逐一弄完全,力求让旭日兄满意。东西得手,他总会翻来覆去地看。边看边夸赞:不错,不错。走,叫上建华,咱仨饮酒去。每每至此,我们都找一小店,要上俩莱,三个老头一瓶酒,边碰杯边瞎说。喝到时侯,再弄副牌,翻点,搞住谁,是谁。如此循环,旱涝均摊。谁也不多,谁也不少,很是快活。
和旭日兄打交道这些年,我不知给他修了多少乱七八糟。但共同的爱好,我也给他添了不少的麻烦。由于我也爱写作,尤其退休之后,先是写些游记、随笔之类的小文章,时时时会让旭日兄斧正斧正。
下图:磁茶壶配提梁。
他总是像我对待他拿给我的物件一样,认负责真看,逐字逐句琢磨,乃至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弄完了,再帮我推举揭橥。可以说,近年,我揭橥的大小文章都经由旭日兄的手,每一篇都有他的付出和帮助。记得前年,当我写好《老来方识赵树理》一文发给他看时,他不但很快审完,而且还在微信里说:文章结尾我给你添了两句,不知中不中意?我打开文件包一看,在我写的“‘苦乐一支笔,死活一台戏’。赵树理生平用手中的笔为我们书写了中国文学史上残酷的一幕。虽然时期已经远去,但他的作品永久不会被淹没,终将永放光彩。”一段中,旭日兄添改成了:“虽然时期已经远去,他的读者也垂垂老矣。但他那看似土得掉渣,洋溢着革命现实主义思想的作品,却永久不会被淹没,将永放光彩。”我看了从内心感到高兴。既佩服他的文采,也知道他与我有共鸣。做为同时期人,对赵树理的文风、品行,我们都十分仰慕和认同。
前不久,我写的《农园地盘上的变迁》一文,个中有句记述126厂职工保持家乡味道的话:他们还特意给自己住的地方起了个心仪的名字,叫“126屯儿”。旭日兄看了说:不如把特意换成风趣,去掉心仪二字。我说好。又说:心仪去掉,换成新字。他说行。就这样,这句话就变成了:他们还风趣的给自己住的地方起了个新名字,叫“126屯儿”。
提及来,我给旭日兄的帮助只是动动手,而他给我的帮助则是动脑筋,乃至有时还要跟我较劲。记得有一次,我俩在他的事情室里改我的一篇文章。他嫌我有些地方写的不好,就动手改了许多处。我看了,就有些不高兴。说:你这么一改,还像我写的吗?他说:那你说咋弄?这也不让改,那也不让动,干脆,我不改了。说着,起身就要离开。可我坐在外边,恰好挡着他,他走不了。我见他生气了,自知欠妥。就一边递烟一边说:别生气嘛,旭日哥。改可以,但你不能改变我的阐述语气,咱俩阐述办法不同,商量着来嘛。旭日兄接过烟,抽着,逐步坐下,连续伏在电脑前替我劳碌起来。
就这样,我与旭日兄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相知相识,情绪日深。我常想:依旭日兄的名气,为我改稿已是屈就。我还要与他争执,真不应该。怕在他的朋友圈里,只有我才有此殊荣,我从内心感激他。
的确,旭日兄不但把我当朋友,还当作知已。他不但一次对我说:你有空多看点书,写文章要多在笔墨高下功夫。他还把自己的履历见告我:汪曾祺的《岁朝清供》是一本很好的枕边书,我常常闲时看看。你也要弄一本,有空多瞅瞅,存心琢磨人家的用词、用句,力求精髓精辟,准确。我看过旭日兄写的文章,有连载的《工友们》和《我的收藏》。尤其《我的收藏》,那是旭日兄边欣赏自已的小收藏,边写出的小珍文。文章短小精髓精辟,妙趣横生。深夜,我有时看着看着会笑出声来,不由拍案击掌。我佩服他的功力,更佩服他的想象力。一个通俗俗通的小陶器,在他笔下,不但让你长了见识,还会生发出那么多的情趣和思想。实非一样平常人可为之。
旭日兄爱吸烟。我见过他一张吸烟时的照片,两指夹烟,眉宇紧锁,侧目瞩目,深邃中透着睿智。我说:旭日哥,这张照片拍的好,很真切,你可以把它放在大作封面上。他笑了,说:这是多年前,好友刘俊民在工厂里趁我不把稳,给我抓拍的,那时还年轻。的确,多少年来,他在烟雾环抱中,放飞思想,不知写出多少奇妙文章,琢磨出多少妙语佳句。
这些年,为照顾外孙,我时常在许昌广州间往来奔忙。但只要一回来,旭日兄必先登门。他既会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残缺物,也会带来分歧凡响的互换和快乐。当然,我也会把自己写的文章拿给他看,让他帮助修正。有几次我都对他说:旭日哥,你是我的老师。他摆摆手说:可不敢。我说:咋啦?不对吗?你妈是我的老师,你也是我的老师,咱俩亦师亦友,你给我改文章,我帮你修东西,谁也不用付工钱。他听了,笑得很愉快。真的,我很高兴晚年遇上他这么个石友,这么个老师。
【作者简介】鸥鸟,本名彭春岭,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市作协副主席,许昌市魏都区政协学习文史委主任。
1、本文由作者授权揭橥,文责作者自大,如有侵权,请关照“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不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态度。
2、文中图片部分由作者供应,部分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拍照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关照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