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8月的一天,暑气未消,我带着行李,坐上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央(下称野马中央)的吉普车,向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方向出发了。

当年21岁的我还不知道,作为野马中央唯一一名女技能职员,这一去,便是27年。

野马奔驰不是梦 休闲娱乐

野马中央位于乌鲁木齐140多公里外的吉木萨尔县老台乡西地村落。
吉普车音响里粗哑的男中音,反复唱着“年轻的姑娘欢迎你啊,欢迎你……”

一起上,司机王师傅给我先容野马中央的情形,得知它位于荒凉的戈壁滩,是亚洲最大的野马喂养繁殖中央。
这里环境艰巨,到处是盐碱地,地下水不敷,没有长明电,交通不便、通信不畅,不少大学生到了这里,看了一眼扭头就走。

他看着我,摇摇头说:“你一个小姑娘,我不相信你能在这样的地方长久待下去。

车子在茫茫戈壁深处驶了良久,猛然,几排低矮的土坯房在视野中涌现,它们被周围巨大空旷的荒原压迫着,与平房旁几棵孤零零的树,有着同样的无助和孤独。
朝西北方向望去,还有不少围墙围起的砖房。

王师傅见告我:“那便是马舍,普氏野马就圈养在里面。

没见到普氏野马之前,我心里满是好奇,以为它们身材高大,长鬃飘飘,气势昂扬,野性十足。
可为什么要圈养野马,而不是野放在大自然中呢?

带着疑问,我顾不上放行李,便来到了马舍。

初见普氏野马,我竟有些失落望:它们土黄色的身体还没家马高大,鬃毛短短的,没有家马洒脱,看起来跟野驴差不多;头很大,下巴骨方方的,胸部宽大结实,4只蹄子结实有力;腿自膝盖往下颜色很深,活像打了利索的绑腿,蹄腕部的毛特殊短,看起来就像一个短袖轻装的行者;脊椎中部有一条深深的线——这是普氏野马差异于野驴最显著的特色。

当我靠近围栏,野马们当心地竖起耳朵,举头看着我,神色肆意张扬,这个时候的野马才像野马,肌肉强劲,眼神很野。

待离开时,我把稳到马舍围栏的钢管像蛇一样扭曲。
野马中央的沙主任对我说:“这是野马斗殴时踢的。
”这些碗口粗的钢管,野马一蹄踹去就会波折变形。
也正由于有这样的“好功夫”,荒原里的狼拿整群的野马没办法,它们一蹄子就可以让狼的脑袋着花。
而且,野马群在荒野中奔跑起来威势逼人,轰隆隆的,像一列脱轨的火车,拖着一地浓烟就冲过来了,很吓人。

来野马中央的第一个晚上,我失落眠了。
寂静的夜里,我隐约听到从马圈方向传来野马的嘶鸣声,还有马蹄敲击马舍围栏的清脆响声,可能又是野马在斗殴吧。
直到凌晨,我才迷迷糊糊进入梦乡。

转眼间,夏天到了,暑气蒸腾,地表温度有时会高达65摄氏度。
由于酷热,戈壁滩的地表会形成海市蜃景,麻雀彷佛在用冒着烟的喉咙狂叫“热热——热”,远处的天山也像中暑似的微微扭捏,人呀马呀在太阳下面站一下子,觉得要像烛炬似的融化了。
这时候,却是野马中央最劳碌的时候——我们每天在马舍值班,做野马防暑、母马受孕及新生幼驹的管护事情,一刻也不得闲。

冬天来了,冷风吹得满天星子风雨飘摇。
一场场寒流,把茫茫戈壁冻住了,野马中央地面下两米深的水管也被冻住了。
我们得拖着铁皮拉拉车到戈壁滩拉草,还要给马舍清粪、除冰。
更要命的是,切胡萝卜的机器也被冻坏了。
为给野马补充营养,事情职员便用菜刀,每天把上百公斤洗净的胡萝卜切成薄片,数日下来,每个人的手上都布满了裂纹和水泡。

为知足野马饮水需求,事情职员用拉拉车拉着装满水的柴油桶,到马舍给野马喂水。
一桶水约200斤,一天要拉8桶水才够它们饮用。
碰着风吹雪,两米高的雪堆积在野马中央1号场的围墙边,形成一个斜坡,拉拉车若要通过,得先铲出一条雪道。
野马守护者们就这样坚持了好几年。

野马在我们严密细致的照顾下,极少生病。
每天晚上,我们打动手电筒来马舍巡视,看到它们感情稳定,身体健壮,彷佛正在积聚重返荒原的力量,便放心地笑了。

2001年8月,首批27匹普氏野马野放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人通过野马放归的得知: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是普氏野马的原生地,普氏野马是地球上唯一现存的野生马种,被誉为“活化石”,是频年夜熊猫还珍稀的准噶尔荒原草原的标志性物种,也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主要指示物种。

为把野马中央变成荒原中的江南,这里先是通上了长明电,结束了10多年来靠柴油机发电的漫长历史。
长明灯不仅照亮了我们的心,也照亮了野马保护奇迹的出路。

不久后,一座新的综合楼拔地而起。
装修一新的宿舍内,洗衣间、卫生间及澡堂一应俱全,每个房间还配有电视机。
特殊是有了网络及Wi-Fi后,昔日荒凉孤寂的野马中央,一下子与表面的天下联通了,我们随时随地可以跟亲朋好友通话,或视频谈天。

再今后的那些年,为美化自己的家园,我们没日没夜地挖树坑、挖渠、施肥、灌溉,从几十公里外拉来沙土代替碱土,在楼房周围种树种草种花,为防止老鼠啃咬,我们给树基部包上了油毛毡,像给它们穿上了玄色长筒靴。

近几年,野马蔬菜基地也建起来了,我们吃上了自己种的无公害蔬菜,以及自己养的羊、鸡、鱼、兔肉,生活条件改进了许多。
为给野马打造出更宜居的家园,野马中央还对原来老旧的野马圈舍进行全面改造和翻新,又改良了饲草料基地,让野马吃上了营养丰富的多样化饲草。

为了避免人为活动的影响,还野生动物一个宁静家园,2018年底,新疆准东油田的284口油井相继关停拆除,退出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昔日机声隆隆的沙漠规复了宁静,栖息其间的野生动物拥有了更加宽广、宁静的家园,成群的野驴、鹅喉羚、野狼和猛禽清闲地饮水、觅食。
如今,野放的普氏野马从最初的27匹发展到326匹,种群数量增了10多倍,蒙古野驴超过了3000头,鹅喉羚数量规复到上万只。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成了名副实在的野生动物的天国。

与此同时,新疆准东油田还给野马中央捐建了恒温饮水槽,让野马在冬天喝上了不冻水,我们再也不用靠拉拉车给野马拉水喝了,也不用费很大劲,常常打消马舍水槽内的冰了。

而野马中央从昔日的地窝子、土坯房变成了崭新的综合楼;从泥泞路到大略单纯砂石路,变成了如今宽敞的柏油路;昔日风沙弥漫的戈壁荒滩,现在到处绿树成荫。
绿树整洁得如士兵行列步队一样平常,连成了一条条绿色林带;杨树的叶子油亮刺目耀眼,老榆树光洁而纤细的身躯,支撑起爆炸式的硕大脑袋;路边的芦苇、灰灰条密欠亨风地连成一片,喷灌管道在花池、草坪间纵横交错,亮晶晶的水点沾满了草叶和花瓣,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草木暗香。

走在柏油路上,我嗅着玫瑰花浓郁的花喷鼻香,时常忘却自己从前曾身处狂风肆虐、“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戈壁荒滩。

2021年9月的几场雨,让卡拉麦里山再次换新颜,团团簇簇的沙葱花在丘陵间的谷地及半坡随处可见,从没开得如此烂漫。
在这美好的秋日里,又有18匹野马重返自然,在无垠的绿野中踏花归去。

为规复和重修珍稀濒危物种普氏野马的野生种群,同年9月—10月,野马中央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两批次放归了12匹野马(4雄8雌)——这是野马首次实现跨省放归。

眼下,得到新生的野马家族已进入繁殖旺季,又迎来了一批新成员。
一匹匹野马宝宝的降临,给卡拉麦里山再次增长了活气和活力,这也是我们野马守护者们最美好的期待——当普氏野马告别围栏,像风一样在广袤的准噶尔荒原自由驰骋,仿佛在向全天下发布:野马奔驰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