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纯是一头扎进渣男垃圾堆了?”

“逐日一问:马思纯分离了吗?”

劝马思纯分离的网友难免不免爹味太浓 休闲娱乐

2021年10月18日,盘尼西林乐队时隔两年多发布新歌《The last Lovers' Light》,网友们却来不及听歌,直接开始新一轮“催分”。

《The last Lovers' Light》词曲由乐队的主唱和吉他手张哲轩创作,让这首歌冲上热搜的是女友马思纯在个中演唱的和声。

歌曲中,马思纯的声音温顺妖冶,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却是整首歌的点睛之笔。

马思纯演唱部分的歌词意为“小宝贝,看天使飞行在玉轮之下;小宝贝,所有星星只为你闪耀。
”/QQ音乐截图

比歌曲本身更有话题度的依旧是二人的恋情。

今年3月,马思纯和张哲轩恋情曝光,男友张哲轩黑料迅速传遍全网。
一韶光,“姐姐快跑”的呼声不绝于耳,近乎到了全民劝分的程度。

而几个月过去,张哲轩通过这首新歌进行了一场浪漫示爱。
情话般的歌词,加上马思纯的和声相伴,一唱一和,似是对此前“劝分大军”的回应。

但情话再动听,能冲动的也只有马思纯而已,网友可不吃这套。

在微博热搜#盘尼西林新歌女声是马思纯#下,最高赞的评论依旧是对付张哲轩人品和私生活的攻击,以及对马思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规劝。

网友用脱口秀的段子形容这段恋情,认为马思纯选择“渣男”是由于有“救赎”“点化”他人的情怀。
/网络截图

在这样的设定下,柔情的和声彷佛也沦为一场悲剧的注脚。

不被看好的恋情

这段恋情能被网友一边倒地不看好,并不完备是由于围不雅观群浩瀚管闲事、瞎操心。
毕竟看起来,纵然没有黑料,这个“小男友”在许多方面也匹配不了马思纯。

微博上,期待马思纯和张哲轩分离的评论有超过4000人点赞。
/微博截图

“星二代”马思纯7岁就开始演电影,12岁参演《大宅门》,从小就有机会和浩瀚老戏骨互助,不仅一起有演员姨妈蒋雯丽、导演姨父顾长卫照拂,经纪人也是自己的母亲,可谓一出生便手握丰硕的资源。

电视剧《大宅门》中,马思纯出演少年白玉婷,姨妈蒋雯丽出演成年白玉婷。
/《大宅门》剧照

28岁时,马思纯凭借电影《七月与安生》与周冬雨一起拿到“双黄蛋”金马影后,一时风光无限。

彼时,24岁的张哲轩从曼彻斯特返国还没多久,只是浩瀚混迹北京的摇滚青年中的一个。

由于外号叫“小乐”,又老把“曼彻斯特”挂在嘴边,张哲轩被朋友笑称为“精神曼彻斯特人”“ 张·曼彻斯特·乐”,以至于后来“张曼乐”险些取代了他的本名。

直到2019年,张哲轩所在的盘尼西林乐队参加综艺《乐队的夏天》,逐渐在大众中有了有名度,进入当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

只管如此,这位乐队主唱和“影后”马思纯还是不在一个咖位。

形状上,张哲轩也很难与马思纯的前男友或互助过的男演员比较。
图为和马思纯互助过的白敬亭,这也是不少人嗑CP的组合。
/《你是我的城池碉堡》剧照

不过,单是咖位悬殊不敷以将人一棒子打去世,不少明星和素人谈恋爱也能得到祝福,可惜张哲轩其人也不怎么讨喜。

在节目上,张哲轩常常口出年夜言,评价其他乐队的演出“什么玩意儿”,认为自己“没必要谦逊”,并表示“输谁都不服”。

这些行为在粉丝看来或许是桀骜不驯的“摇滚气质”,但在普通人看来多多少少就有些“装”了。

大张伟问张哲轩:“有人说过你装吗?”/视频截图

而音乐才华作为其人最大的亮点,屡屡遭到质疑,不少歌曲陷入抄袭疑云。

再加上男方不断被扒出私生活混乱的“黑历史”,彷佛人们已有铁证将其钉上“渣男”的耻辱柱。

张哲轩在网上“差评”无数。
/微博截图

二人恋情曝光时的一条微博更是火上浇油,将这段恋情推到风口浪尖。

2021年3月23日,刺猬乐队主唱子健发微博祝贺小乐,称其“Fk with thw stars”,随后被网友骂到删博。
此举乃至还连带着“摇滚圈”受到攻击,而“近墨者黑”的张哲轩自然横看竖看也不像个年夜大好人。

这些“滚圈”的微博令不少人感到不适。
/微博截图

与之相反,只管星二代的背景带来了许多非议,但马思纯还是通过纯挚淳厚的性情赢得了不错的路人缘。

站在察看犹豫者的角度,眼看着一个长相姣美的“好女孩”往火坑里跳,很难不让人不脱手拉一把。
“姐姐快跑”的呼声,是普通网友不肯望马思纯在这段恋情里受伤的期待。

网友将马思纯的恋爱比喻为“醉酒美女当街吃屎”。
/微博截图

然而,不加克制的美意逐渐发酵为感情化的消费,“劝分”蜕变成了高人一等的说教。

一些网友对付马思纯的用词从“恋爱脑”“垃圾堆里找男人”,上升到对其原生家庭、发展进程的剖析,并扣上“谄媚型人格”的帽子,将其当作恋爱的反面教材。

且不论网上信息的真实性,作为一个未能理解全貌的局外人,这样给马思纯下网络诊断无疑是粗暴的。

一次次玩梗不过是得到认同感、讨伐渣男的狂欢,没人在乎这场以“精确”为出发点的征讨会不会侵害到当事人。

以“精确”之名的消费

1988年出生的马思纯今年已经33岁了,既非娱乐圈新人,也算不上情场菜鸟。

接管采访时,马思纯谈到自己“不再依赖不断付出,然后期待对方也为我付出的办法,把制造浪漫当成一项任务”;对付终年夜,她说“我的确是在努力成为一个更加清闲、从容、年夜胆的女孩,我的心容量比以前大了”。

在镜头前,这个姑娘不仅不傻,还难得地保留着天真的少女情怀。
韶光带给她的领悟,不是网友一句“恋爱脑”就能否定的。

镜头下的马思纯显得豁达而自傲。
/视觉中国

对付一个有判断力的成年女性,一厢宁愿地将其恋情套用进“好女爱渣男”的桥段、上赶着教人家谈恋爱的网友难免不免“爹味”太浓。

艺术家葛宇路曾说过,你在家以为只有一个爸爸,到了社会上创造谁都想当你爸爸。

或许更该反思的不是马思纯,而是我们这些好为人师的看客:什么时候开始,曾经的叛逆青年熏染上了一身“爹味”?

这种“爹味”并不是男性专属,也与年事无关,而是一种自以为是的说教感。
谈论的事情本身也不主要,主要的是人们在个中扮演的角色——谁更“精确”,谁就更高等。

而马思纯的恋情,不过是网上又一个短期的谈资、一件消费品。
人们通过劝分来显示自己的精确,却忽略了马思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既有自我认知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也有自由恋爱的权利。

热搜榜时候在更新。
/图虫创意

作家童伟格曾说过,网络模糊了公和私之间的界线,人的私生活成为公共议题。
同时,标签化的粗糙分类企图抹杀每个人的分外性。

所有人都通过辅导或责怪他人来证明自己的精确,小题大做地将单一行为上升为伟大话题,而这正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作者米兰·昆德拉口中的“媚俗”:

人的情绪被公式化,进而,所有人只能按照约定俗成的办法去感知天下、去恋爱、去生活。
因此,当代人发明了各种情绪公式名词。

从前劈腿、撒谎的男性是“渣男”,现在不复书息的男性也可以叫“渣男”;从前将爱情视为统统的人叫“恋爱脑”,现在一个人只要相信爱情就可以叫做“恋爱脑”。

在这样非此即彼的语境下,繁芜的人性和多样的人生选择被区区几个词汇概括了。

按照这个标准,文艺作品里的男女主角恐怕全都难逃“渣男”“渣女”标签。

实际上不管恋爱还是发展,个中滋味都是如人饮水,而风险把控本身便是一件须要积累履历的事。

不谈恋爱的情绪大师

如今,炒CP、看恋综,越来越多人在网上指示江山,纵然没有恋爱经历,也有不少人喜好教别人谈恋爱。

比较在亲密关系里亲历一段恋情的起承转合,更多人方向于做对爱情洞若观火的“人间复苏”。

离婚综艺《再见爱人》在全网引起广泛谈论,不雅观众中有些嗑CP,有些高举劝分大旗,而节目中每位高朋的一举一动都能成为被指摘的工具。

在这样放大镜般的核阅下,彷佛“没有任何恋爱值得一谈”。

《再见爱人》的弹幕里常见类似“姐姐快跑”的字眼。
/视频截图

当代人在感情中越来越理性,也越来越空想化,一味追求爱情、年夜胆试错和没有结果的浪漫都不被鼓励。

豆瓣劝分小组积累了超过31万组员、7万多条帖子,在这海量的关于亲密关系的谈论中,鲜有不被劝分的情形。

出于自我防御的生理,人们在亲密关系里比以往更加看重公正。
一位网友在豆瓣劝分小组征询大家见地时,列出了十多条自己和恋人各自的优缺陷,让网友帮忙剖析。

虽然大部分帖子都是当事人的一壁之词,但组员们还是会根据现有信息等量齐观地提出批评。
/豆瓣截图

在当代爱情的天平上,情绪不再是主要的砝码。
单方面的付出不再被认为是浪漫的举动,被爱情里的小恩小惠打动也属于“拎不清”。

科技给了我们更加独立的条件,我们也如愿活成了一座座精细的孤岛。

结婚率越来越低,离婚率却越来越高。
/前瞻家当研究院

除了对恋爱双方更严格和理性的剖析比对,加倍普遍的劝分行为或许也是出于一种代偿生理——在当事人身上有太多我们自己的影子,而我们希望这些有着美好品质的人能够免受爱情的侵害。

在这个层面,或许我们能对这些劝马思纯分离的“热心网友”多一些理解:

“乖乖女”渴望经历冒险故事,但我们还是想要给她一个童话结局。

至于爱情,或许正在消散,或许正被重新定义……

参考文章

[1] 马思纯:事情和恋爱,我当然选恋爱啦|GQ实验室

[2] 告别爹味,回归父职,在父亲节反思与重构“父亲”|青年志Youthology

[3] 浪漫是怎么一步步在当代爱情中消逝的?|塔门

[4] 劝分马思纯,当代网友怎么集体“老娘舅”了?|那個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