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京报北京知道

双环相套、蓝瓦黄剪边,很多人大概不知道,天坛公园西北侧有一处名为“双环万寿亭”的景区,两个直径近10米的重檐圆亭相互套合。
这可是全国唯一的单体木质双环相套古亭,最初建在中南海。

来自中南海275岁的双环万寿亭怎么修 汽车知识

本日,北京知道(xjb-jingshier)理解到,这座275岁的古亭要开始修缮了,方案已报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估量年内动工。

“双环亭”要怎么修?

提及“双环万寿亭”,知道君先给大家科普一下。
它位于天坛公园的西北侧,图中红圈处即是。

今天下午,知道君前往天坛公园,看到很多游客在双环亭内玩耍、歇脚。
但由于年纪已久,仔细看看可以创造,双环亭的油漆彩绘已不同程度褪色,部分椽子、望板已糟朽。

今天下午,两个小朋友在双环亭附近玩耍。
薛珺摄

双环亭有油漆脱落征象。
薛珺摄

天坛公园干系卖力人先容,由于包括双环亭在内的景区整组建筑涌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其修缮事情已提上日程。

这次修缮紧张包括哪些内容?卖力人先容,双环万寿亭、方胜亭、扇面亭、游廊、方亭及垂花门等建筑的屋面进行挑顶修缮,改换糟朽椽望及破坏瓦件;对局部缺失落的建筑彩画图案纹饰按原样补绘,别的彩画进行除尘保护等。

他说,紧张为掩护保养修缮,对危及建筑安全的病害进行针对性修缮。

“双环亭”到底牛在哪儿?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双环亭是全国唯一的单体木质双环相套古亭,上檐蓝瓦黄剪边,下檐黄瓦,加上两环相套,内部构造相连。

天坛公园原总工程师徐志长见告知道君(xjb-jingshier),目前,这样的古代建筑在海内是唯一的。

唯一性表示在两个方面。
首先,孔雀蓝琉璃瓦黄剪边,下层檐为黄瓦是唯一。
其余,两环从内部构造相套,历史上也是唯一。

双环亭内彩绘精美。
薛珺摄

在“双环亭”阁下,还有两座有名的亭子。
徐志长说,环抱在双环亭周围的“方胜亭”为方形套方形。
在官式建筑中,这种样式也较为少见。
还有一座扇形的“扇面亭”。

这三个亭子始建于1741年,慈禧五十大寿时,乾隆将三个亭子作为礼物送给母亲。

天坛文物专家武裁军先容,亭子最初建于中南海,后迁至天坛。
迁入后,基本保持原貌,只是将连接不同亭子的游廊延长一倍,达到约110米。

双环亭旁的方胜亭。
薛珺摄

双环亭旁的扇面亭。
薛珺摄

三座古亭为何从中南海迁至天坛?

天坛文物专家武裁军先容,这三座亭子最初建于中南海。
1976年,双环万寿亭、方寿亭及扇面亭等由中南海迁至天坛公园。
迁入后,基本保持原貌,只是将连接不同亭子的游廊延长一倍,达到约110米。

武裁军说,由于天坛公园内地面相对平整、比较空旷,因此将几个亭子迁入,“也可补充景不雅观空缺”。

然而,起初,天坛公园的工程师们并不知道亭子的原样及名字。

徐志长先容,迁过来的时候亭子已经拆卸,接管的是亭子的零件。
随后,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找到与亭子干系的解释及六张老照片,于是按照设计重新组装。

今天下午,游客在双环万寿亭玩耍。
薛珺摄

此外,“双环万寿亭”名字的来历也有个小故事。

最初,徐志长将亭子称为“桃亭”。
他说,这是乾隆为母亲祝寿时建筑,且两檐落在地上,基座突出,也像一个“寿桃”。

后来,他曾翻阅《三海见闻录》。
该书先容,这组亭子名为“海棠亭”,由于周边曾栽种多树海棠。
于是,迁入新址后的双环亭周边也栽种海棠。

直到徐志长等人组装的时候看到一件写着“万寿”的旧零件,加上亭子“双环”的造型。
双环万寿亭由此而来。

邓小平曾称双环亭“眼熟”

双环亭东面曾有一颗邓小平亲植的“小平树”。
1987年,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第二次来到天坛公园植树,徐志长曾为邓小平作讲解。

邓小平曾讯问他栽的树如何,徐志长回答,“向您报告,您那树长得非常好,全成活了,挺茁壮,也进一步证明了,您栽树的技能是过关的,而且是相称高明的。

邓小平笑着说管得好,并称双环亭眼熟。
徐志长回顾,邓小平看到双环亭后说,“哦,我觉得眼熟嘛。

来日诰日便是周末了,你不想去天坛看看双环亭吗?

撰文 信娜

编辑 魏喵喵

北京知道 ∣ 有趣有料的新闻早知道

新京报出品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点击标题阅读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