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清新的拍照、迷人的爵士乐、有趣的对白,营造出浪漫的情调和文艺的氛围,让伍迪·艾伦的电影具有了外在美感;对爱情、人性、社会、文化的深刻独到的见地又为他的电影注入了灵魂。外在美感和深刻灵魂的领悟让他的电影独具一格、极具辨识度,也为他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等无数大奖。
《午夜巴黎》便是得到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一部作品,作品讲述小有名气的好莱坞电影编剧吉尔从当代巴黎穿越到20世纪初,结识了海明威、菲茨杰拉德、达利等文学和艺术年夜师,并与毕加索的情妇陷入爱河的故事。
下文从“穿越时空”变幻下的双线叙事及厥后果、对黄金时期理解的差异性及其缘故原由、不同选择所表示的不同人生态度及空想,这三个方面对电影展开谈论。
一.“穿越时空”变幻下的双线叙事,展现空想与现实的分裂和冲突
作为最佳原创剧本,《午夜巴黎》的故事设计独具匠心。吉尔是一个彻底的空想主义者,他浪漫而怀旧,空想生活是“沿着左岸,拿着法度模范长棍面包清闲地闲步,去花神咖啡馆随手写写我的书。”。女友及家人却只沉浸于逛街、购物和度假,是范例的物质主义者。一个深夜,随着午夜钟声响起,一部老爷车停在了迷路的吉尔面前,他坐上这部车穿越时空来到了他认为最伟大最美好的时期——被称为“爵士时期”的20世纪初,从而结识了海明威等诸多文学偶像。
1.“穿越时空”的双线叙事设计:抵牾冲突通过双线穿梭而引发
电影利用了“穿越时空”的创意、采取双线叙事手腕进行故事讲述。以吉尔在现实天下逐渐认识到自己与女友精神追求的差异为主线、以他在“爵士时期”的奇妙经历为副线,从两个叙事层次进行故事讲述。奥妙的是,由于吉尔能够在现实天下和“爵士时期”自由穿梭,以是这两条叙事线中的故事虽然发生在不同时空,但却在同一韶光线上,通过时空交错变幻让不雅观众产生奇妙的不雅观影感想熏染。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提到:故事进展通过在故事中押上台面的各种代价的正面负荷和负面负荷的动态移动而构建起来。大略来说便是通过不断增强的抵牾冲突推动故事不断往前发展。
一样平常而言,故事的抵牾冲突都发生在同一条故事线上。《午夜巴黎》的奥妙之处正在于,吉尔的抵牾冲突是由他在两条故事线穿梭引发的,双线有非常明确的因果逻辑。吉尔每在两个时时代穿梭一次,“在现实天下充满迷茫和不满”和“在爵士时期充满归属感及代价感”之间的冲突就增强一次。由此导致他与女友一家越来越扞格难入,他逐渐谢绝加入他们的家庭活动直至末了与女友分离。
2.穿越时空变幻下双线叙事的展现效果:化抽象为具象
影片奥妙地用现实天下和“爵士时期”指代吉尔的现实和空想,通过“穿越时空”的创意设计让梦想和当下贯串衔接。吉尔在现实天下的苦闷彷徨和他在“爵士时期”的清闲欢畅形成了强烈的比拟。
“空想”作为一个抽象观点,在电影中难以直接呈现,一样平常是通过人物角色的措辞、行动等角度侧面描绘“空想”的轮廓。伍迪·艾伦再次展现了他极具创造力的一壁,利用极为聪明且高明的故事设计,将吉尔抽象的空想以“爵士时期”的形式进行具象化,进而将吉尔“躲避现实”与“追求空想”的内心冲突直接呈现在不雅观众面前,让不雅观众直接走进吉尔的内心天下,参不雅观他的精神家园、参与他的文学梦想,故而“吉尔现实和空想的分裂与冲突”对付不雅观众就有了更强烈的冲击力。
二.不同时期人眼中的不同黄金时期,表明旧时期是人们心中的乌托邦
伴随着迷人的爵士乐,电影开篇就用复古而又温暖的色调呈现了一个非常浪漫俏丽的巴黎:安静的塞纳河、圆顶大教堂、露天咖啡座、墙上爬满绿色植物的古朴屋子、夜幕下流光溢彩的街道。这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和文化秘闻的绝美城市,也是吉尔空想中的定居城市。而他最为神往的巴黎,处在20世纪初的“爵士时期”,那是贰心目中的“黄金时期”。
1.男主和女主眼中不同的黄金时期——“爵士时期”和“俏丽时期”
吉尔在“爵士时期”碰着了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作家海明威、菲茨杰拉德。他们在舞会纵情欢快,在酒馆高谈阔论,在年轻一代艺术家们的聚拢地——小说家格特鲁德·斯坦因家里互换文学和艺术的见地。
海明威有一本散文集叫《流动的盛宴》,描写他在巴黎的写作、生活,以及与其他作家、艺术家们的交往。每每看他描述自己在塞纳河岸溜达、在咖啡馆写作、与艺术家朋友们谈论作品,我就无限神往那种诗意而又充满激情的生活。
以是在电影中看到《流动的盛宴》里描述的充满浪漫艺术气息的生活真实地再现,且电影里生动的全是海明威那本回顾录中的人物,就有种心领神会的亲切和愉快,乃至有碰着老朋友的愉快之感。我充分相信《流动的盛宴》给了伍迪·艾伦拍摄《午夜巴黎》的灵感,并且“爵士时期”不仅是吉尔,也一定是伍迪艾伦心目中的黄金时期。
也正是在“爵士时期”,吉尔重逢了毕加索的情妇阿德瑞娜,并被她的可爱迷人打动,陷入了爱河。不同于吉尔,阿德瑞娜心中的黄金时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俏丽时期”。后来,她和吉尔穿越到了“俏丽时期”,与高更和德加同桌共饮,高更却认为“俏丽时期”的人们空洞、缺少想象力,真正的“黄金时期”该当是文艺复兴期间。
2.不同时期的民气中有不同黄金时期:旧时期是心中的乌托邦
在电影中伍迪·艾伦借角色之口提出了“黄金时期”理论:即认为别的时期好比此生涯的时期更好,是那些无法应对当前生活的人所产生的浪漫主义毛病。
至此,吉尔终于相信了“黄金时期”理论。吉尔、阿德瑞娜乃至高更各有心目中的黄金时期,情由不一而足,然而追根究底,缘故原由却在于他们无法应对现实生活。吉尔与女友同床异梦,对付即将到来的婚姻充满恐怖、对付自己作为小说家的未来感到彷徨;阿德瑞娜流连于各个艺术家身边却无法找到真爱、她的服装设计梦想难以得到实现。他们都对现实束手无策、想要躲避现实,黄金时期只是他们抱负中的避难所。
另一方面,从吉尔到阿德瑞娜再到高更,他们心中的黄金时期都是自己所处时期之前的旧时期,这实在反响了人们的“怀旧”心态。吉尔喜好旧物品,他小说的主人公便是怀旧商店的店主;阿德瑞娜以为自己的时期变化多端、世事鼓噪繁芜。旧时期在他们眼中更为纯挚、自然、缓慢而美好。正如对付大部分人,童年永久是最为美好的,当我们在生活中受挫时,总是想要回到如母亲怀抱般温暖的童年光阴。当吉尔他们想要躲避现实的时候,旧时期也就成为了他们心中的乌托邦。
三、活在当下还是投身黄金时期,不同的选择表示不同的人生态度及空想
1.活在当下还是投身黄金时期
一旦认识到问题的症结在于躲避现实之后,吉尔继而认识到:到了所谓的黄金时期,人们又会开始想象其余一个更为美好的黄金时期。他终于明白:生活本来便是不尽如人意的,要写出有代价的作品,必须摆脱抱负,而认为过去好比今幸福便是一种抱负。
于是吉尔决定回到现实活在当下。他回到2010年,与女友分离,决定留在巴黎写作为生。当午夜钟声再次响起,吉尔不再去老地方等待老爷车,而是选择与古董店的女孩在巴黎夜雨中溜达。
而阿德瑞娜却毅然决定选择留在她心中的黄金时期——“俏丽时期”,与她所倾慕的高更、德加等艺术家们在一起,并实现她服装设计的梦想。
2.不同的选择表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折射导演的民气抱负
吉尔跟阿德瑞娜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正表示了两种完备不同的人生态度:
吉尔:代表理性,他认清现实的不完美,决心战胜内心的怯懦不再躲避,年夜胆面对现实,积极与现实抗争。阿德瑞娜:代表感性,她跟随内心感想熏染,认为在“俏丽时期”受到印象派艺术家们的重视、能够寻回自我,于是决定屈服内心。这两种选择实在无所谓好坏,生活是多元而充满不愿定性的,人生并没有唯一精确的答案,直面现实是为积极、屈服内心又何尝不年夜胆?伍迪·艾伦的高明之处正在于让两个角色作出了不同的人生选择,让电影避免流于说教,也为故事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另一方面,伍迪·艾伦对吉尔和阿德瑞娜不同人生选择的原谅,或许也折射出他抵牾而纠结的民气抱负:理性上明白要直面人生,将当下活成黄金时期;然而在情绪深处,海明威《流动的盛宴》中那个流光溢彩、年夜师云集的旧光阴实在太令人沉醉。伍迪·艾伦让影片中最美好的角色阿德瑞娜去追寻自己的黄金时期,这实在也代表了伍迪·艾伦自己的空想。
四、写在末了
《午夜巴黎》通过穿越时空的奥妙设计,展现了现实与空想永恒的冲突,以及伍迪·艾伦对这种冲突的办理办法的思考。事实上,即便纯挚为了欣赏巴黎的温顺、浪漫、绝美,这部电影也极为值得不雅观赏,更遑论还有迷人的爵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