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走在静乐县城的大街上,坑洼不平的街道是用大小不一的鹅卵石铺成的,一不留神就会崴脚;两旁年久失落修的破旧店铺比比皆是,从门窗上残留着的卷曲起来的油漆才能勉强看出原来的颜色;街道两旁充斥着迂腐的农业生产用具、生活用品和成匹的鲜艳大花布……

当“国家级穷苦县”从笔墨化作真实的存在而出地接管面前的统统。
县里为我在县委办公大楼二层安排了一间约15平方米的房间作为办公室兼寝室,并配置了大略的家具。
房间内唯一的电器便是房顶上的电灯泡,所幸房间里有暖气——这里的冬天太冷了。

静乐影像从国家级穷苦县到绿水青山 汽车知识

到静乐的第一天,我来到离县城很近的西崖底村落的一间小学校。
教室是旧泥坯房,中间有一个火炉子,绝大部分课桌残破到仅剩下坑注不平的桌面,没有桌底。
教室内的课桌按三个年级排为三列,一个老师轮流为三个年级的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只能强忍住夺眶而出的眼泪,只管即便沉着学生分别上课。
小学生们对我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显得很沉着,表现得很大方,对我很有礼貌。

2007年12月,静乐县赤泥洼乡下马城村落。
范小强 摄

2007年5月,静乐县城鼓楼西街,早点摊。
范小强 摄

2008年10月,静乐县鹅城镇青茶岩村落,农人在为刚收割的小米脱粒。
范小强 摄

2003年8月,我的扶贫事情结束了。
三年的静乐生活,我已经把静乐的父老乡亲当本钱身的亲人,把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县委、县政府的同道当本钱身的兄弟姐妹,把自己当作了静乐人。
我舍不得离开那片虽饱经沧桑但仍大气磅礴的黄地皮,舍不得与我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

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我觉得我的根—那曾经滋养过我,给予我开阔的肚量胸襟,使我更加善良、年夜胆的根——从黄地皮上扯断了。
难过中我想,今后一定要常常回来看看,在北京要连续为父老乡亲们做一些事情。
现在想起来这可能便是人们常讲的“回归”吧。

2009年5月,静乐县王村落乡西贺村落。
范小强 摄

2009年5月,静乐县王村落乡。
范小强 摄

2009年5月,静乐县王村落乡西贺村落。
范小强 摄

2008年,我的拍照专题《往事如歌忆静乐》在平遥国际拍照大展展出并获精良拍照师提名奖。
我在展览序言中写道:“我常常想起他们—那些曾经和我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兄弟如妹。
常常会觉得到他们善良的眼神超过千山万水时时飘进我的脑海中,那眼神会使你感到温暖、踏实、信赖、鼓励、宽容……”

我也常常怀念和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只管那时候的生活很穷苦。
我更常常想起和他们共同生活的那个小县城里白天熙熙攘攘的弥漫着阵阵莜面喷鼻香味的集市;夕阳下散落在黄土山里的窑洞和那微微抖动着的发黄的旧窗户纸;月光下小山村落那宁静的影子和从窑洞旧窗纸上飘出的微弱光斑。
我由衷地感激他们。

2011年2月,静乐县鹅城镇西坡崖村落。
范小强 摄

如今,静乐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以前满街烂泥臭水的街巷现在变成整洁干净的水泥地面,汾河两岸建起了大片的住宅楼和俏丽的湿地公园、文化广场。
以前老百姓没有休闲娱乐的场所,现在可以到文化广场、公园磨炼、休闲娱乐。
我那时下乡到汾河对岸的西崖底村落,都是走独木桥,每次都害怕掉进汾河里,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
现在县里建了两座汾河大桥,并成了旅游景不雅观。

现在,静乐县所有的自然村落全部通硬化路面公路,村落村落都有卫生室和村落医,大家享有基本社会医疗,符合条件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养老补贴,电商普遍进村落。
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从他们脸上流露出的笑颜能感想熏染到他们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看到这些,我衷心地为我的静乐父老乡亲们高兴,为静乐那越来越俏丽的绿水青山感到愉悦,我深深地热爱和眷恋着他们。

2020年8月,静乐县辛村落乡东马坊村落,政府送给这户村落民及其支属共同利用的拖沓机。
范小强 摄

2020年9月,静乐县鹅城镇,曾经深居大山的穷苦农人享受着易地迁居后的幸福生活。
范小强 摄

2020 年 9 月,静乐县鹅城镇,县政府在迁居的小区内招商了服装加工厂,易地迁居的居民可以就近就业。
范小强 摄

作者简介:

范小强,中国艺术拍照学会副主席、秘书长。
2008年,《往事如歌忆静乐》获平遥国际拍照大展精良拍照师提名奖;2014年,出版纪实拍照画册《静乐影像》,并于2015年获平遥国际拍照大展精良拍照画册奖。

文章选自《中国拍照家》杂志2020年12期,原文标题《静乐影像》。

编辑|樊二木

统筹丨阳光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