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飞花》专辑CD
看《声生不息》接下来的歌单,李克勤会曲稿身的作品《飞花》,我也想顺着这首歌曲,聊聊李克勤,由于这首歌曲对他的音乐奇迹来讲,是很故意义的一个迁移转变。
在我的认知里,李克勤和张学友有着很相似的轨迹,都是一专即封神,而且前几张专辑好歌不断,也被认为是喷鼻香港乐坛未来的希望。像李克勤,出道时就被认为是校长的接班人。
但李克勤后来也和张学友碰着了同样的问题,便是在第一个奇迹高峰期后,溘然就急转直下,直到几年之后才回到一线的位置。不同的是,比较张学友,李克勤受到的波折更多,重回一线的韶光更长。当然,也并没有像学友那样达到“亚洲”级别的高峰。
李克勤的音乐生涯里,转换唱片公司的影响,对他来说还是挺大的。无论是“星光唱片”还是“艺能动音”,他们对付李克勤的扶持,和“宝丽金唱片”是远远无法比较的。纵然“星光唱片”还曾经动用资源,为李克勤发行了首张国语专辑《生平何求》,但这张和陈百强经典粤语专辑撞名的专辑,同样也没让李克勤的奇迹得到转机。
▲李克勤的第一张国语专辑《生平何求》,但和陈百强经典粤语专辑撞名了
这个事实也解释,在当时那个年代,经理人和唱片公司的选择(当然也是双向的),对付艺人的星路,真的有决定性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在加盟“星光唱片”后,李克勤发过一张质量并不低的专辑《生平想您》,个中像《你》和《牡丹亭惊梦》,也是我个人的李克勤冷门之选,尤其是后者,也证明当年的李克勤,对付演唱歌路的拓展,是有着一定野心的。
但李克勤真正的二次崛起,还是由于二次加盟“宝丽金唱片”,只不过这一次他重回宝记却已经没了宝记,由于条约的甲方,已经换成了收购宝记的“环球音乐”。
在推出新歌+精选的《一年半载》和专辑《再一次想你》后,李克勤与真正的“港乐”——喷鼻香港管弦乐团互助的《港乐·克勤Live》,也让他依赖追溯情怀及古典跨界,重新回到了一线的关注度。
这之后,便是对付李克勤来讲,有着奇迹迁移转变浸染的《飞花》专辑。
《飞花》虽然是一张粤语专辑,但却用了喷鼻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两套阵容来打造,喷鼻香港这边有雷颂德、黄伟年、梁翘柏,台湾这边有李偲菘、李伟菘兄弟,以及黄中原等等,以是也是一种兼具港风和台式芭乐的港乐专辑。
个中专辑的同名曲,即由李偲菘作曲、陈少琪填词,虽然是一首很宿命的情歌,但实在“暂借的火花”和“刺目耀眼的火花”,在我听来,于那个期间的李克勤,也有更多人生感悟的意义。
《飞花》虽然是一首听起来让人舒畅的歌曲,但实际上却是一首唱起来并不让人特殊舒畅的歌曲,尤其是副歌部分“飞花”和“顾虑”两个词,对真假声的转换,以及气息、力道的拿捏,还故意境的营造,都有着很高的哀求,也表示出当时李克勤在唱功这件事上,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
之后的李克勤虽然并没有像张学友《吻别》那样飞得那样那样高,但2003年与校长资源优化的“左麟右李”,以及2005年和2006年分别发行的《李克勤演奏厅》、《李克勤演奏厅II》,则让李克勤于商演和口碑层面上,得到了双赢。
▲《李克勤演奏厅》和《李克勤演奏厅II》是李克勤“演奏厅”系列最主要的两张专辑,也是港乐历史上不得不提的经典唱片
尤其是“演奏厅”系列,更成为了李克勤后期的某个音乐标志。更主要的是“演奏厅”并非仅仅是古典与港乐的领悟,并非仅仅是让更多人梦想耳朵的享受,尤其是《李克勤演奏厅II》里的《天水、围城》、《时期广场》、《公主天子》等等作品,更是对当时喷鼻香港这座城市的塑像,关于过去、关于情怀、关于现在、关于未来。
附《飞花》的MV,女主你可以叫她高婕,也可以叫她岑颖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