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紫牛新闻 杨甜子
场景描述
旅游见到美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只要出去旅游,vlog(视频博客)是一定要拍的,plog(图片博客)也行,几张图再配上一句“美景绝绝子”,基本就等着别人来点赞送上小心心了。在你的朋友圈或是抖音里,时下热门的“游记”多数以这样的办法呈现。实在嫌弃“绝绝子”,也有进阶版,站在大海边发个自拍,再配上一句“海蓝时见鲸”,哦哟,文化得不得了!
想要写朋友圈旅游小作文,范仲淹已经做了绝佳的示范,《岳阳楼记》写景和抒怀的工致,完备是“入门级”的行文典范。洞庭湖边的美景“高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拍浮,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湖水“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吸引来一批又一批“迁客骚人”来此留下墨宝。自然景不雅观有风雨阴晴,而人的情怀和思想却不能囿于面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是正道。写景抒怀兼具说教,想要啥句子,直接摘!
这不比源自网络小说的“海蓝时见鲸”赶过了许多段位?
如果你以为《岳阳楼记》透着一股“看图说话”的味道,还有高阶版《滕王阁序》可供选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已经成为了几代人的高考古诗文填空题。除此之外,古人们外出旅游留下的名篇佳句,足以集句凑出一整篇文章。“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纭而来下。”用彩虹来做衣裳,将风当做马来骑,景致“仙气飘飘”,仿佛是神仙下凡了。
如果用“互联网热梗”描写,这段话还能有仙气么?估计简短的一句“天姥山yyds”就能结束统统了。
场景描述
下雨天没带伞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下雨天没带伞,不少网友估计会 “气得跺jiojio”。但古人却远比你“心情繁芜”。苏轼在《定风波》里这样写自己任性淋雨的“后悔”: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缓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东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顾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上阙描述的是“淋雨一时爽”:雨点“穿林打叶”,就苏轼没带伞,周边同行的人都很狼狈,但苏轼却不以为,偏要穿着芒鞋,拄着杖,优哉游哉看着雨景。这股洒脱劲儿,也就保持到回家为止。下阙的笔墨里,苏轼记录了自己“秒怂”的后悔,被风一吹,酒醒了,哎呀呀,自己不只微醺,还淋雨吹风了,怎么办?现在开始以为冷了呢。
这段经历假如换成“互联网热梗”,大约是“淋雨一时爽,感冒‘火葬场’。气得跺jiojio,救命SOS!
”和宋词的生动描述比起来,是不是高下立见?《定风波》写的虽然是生活,但字里行间却有着不一样的意境,摘录一段古诗文鉴赏的常用表达:词人借雨中洒脱缓步之举动,表现了虽处困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情和旷达肚量胸襟。
不仅是淋雨着凉,头疼脑热,苏轼还遭遇过“没带钥匙”的尴尬。《临江仙·夜归临皋》里,他写下了自己晚归“拍门不应”的“悲剧”:“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拍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怀营营。更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夜半三更被关在了门外,陪伴自己的只有江水东流,还有光阴长逝。家人究竟会醒来吧,门还是会开的。仅仅用了70个字,就把“没带钥匙,没人理我,我想悄悄”写出了十足的画面感。
场景描述
送别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别诗在古诗里已经可以“自成一派”了,由此可见,古人对付送别有多么的重视。当你还在用“小明还是走了,狂风哭泣,人家377(网络用语,谐音生气气)”来别扭地晒图发文的时候,文人留下的送别场景早已可以撑满你的全体朋友圈。比如最耳熟能详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
同样是送别,没能留住人的画面,韩愈写得就深刻许多了。《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里,韩愈同情着董邵南的怀才不遇,又不附和他去投奔藩镇,此时,光是一句“377”肯定是不中用的,文章里,韩愈不仅祝福了董生“必有合”,肯定能找到适宜自己的“位置”,也暗暗地在字里行间留人了,“圣明的天子在上,快出来做官吧。”韩愈能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可不是光会“生气气”就能当上的哦。
送别诗能“自成一派”,显然是赢在了意境。微博上,曾有网友发起过“口语文运动”,将古人的诗作改编成口语文,虽然诙谐,但瞬间意境全无。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完后的版本是“故人西辞黄鹤楼,孟浩然加油,孟浩然加油,孟浩然加油。”《孔雀东南飞》也有新版本,“孔雀东南飞,兰芝别伤心,仲卿正面刚啊,阿母做个人。”
是不是看不下去了?试想一下,意境深远的送别,如果统统都变成了“狂风哭泣”……老天爷都没有这么多风给你刮啊!
作者:杨甜子
来源: 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