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在第一次直播节目里,说他达到“天花板”的音乐作品分别是——《万物生》、《彼得堡遗书》、《杀了她喂猪》、《如果有来生》。于是,我把这几首歌又重新听了一遍。终了,我最喜好的《如果有来生》。
一样平常来说,听歌时,旋律大于歌词。只有读歌词时,才能感想熏染歌词授予一首歌的格局。高晓松是这首歌词作者。于是,我找了《如果有来生》的词来细读。再次感想熏染到高晓松过人的想象力。
以古人们在四月开始收成/躺在高高的谷堆上面笑着/我穿过 金黄的麦田/去给 稻草人唱歌/等着 落山风吹过
这一段,仍是高晓松惯常的风格——给你一幅俏丽的画,将你带入。而当你的心情由于这样的画面而惬意时,于是那些美好的曾经呀翩然而至……“以前”这个词,就犹如小时候每次听故事,都有个统一的前缀——良久良久以前。是的,高晓松想讲个故事给你听呢!
你从一座叫 我 的小镇经由/刚好屋顶的雪化成雨飘落/你穿着 透明的衣服/给我 一个人唱歌/全都是 我喜好的歌
高晓松总能给人出其不虞的惊喜——一座叫“我”的小镇,非常有想象力。想来除了晓松,有谁会把“我”与小镇联系在一起呀。只有到了这一段,才能明白上一段——“我”为什么会穿过金色的麦田,去对稻草人唱歌了。由于时下只剩孤独的“我”了。由于“我”是小镇,以是屋顶雪化成雨飘落,就该当是“我”的泪。穿透明衣服的人大多是隐形人。这里代表着只有“我”能瞥见的逝去的故人。故人给“我”唱歌,且都是“我”喜好的。那是一个十分理解“我”的故人。且只有曾经长相守,才会如此理解吧。这么悠长而深幽的思念,只能成长于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带给人那么喜悦与欢笑的晓松,竟然会生出这样的感触,让人怜惜。
我们客岁夜草原的湖边/期待鸟飞回来/等我们都终年夜了就生一个娃娃/他会自己终年夜远去/我们也各自远去
这一段,我想便是如果有来生的“来生”了。不过,这是看似平凡却无比美好的来生。有时候生活便是如此大略——你和我一起终年夜,生个娃娃。可这个大略的过程,却由于你的存在而非凡。
我给你写信/你不会复书/就这 样吧
当然不会有复书,不然这歌就不会叫《如果有来生》了。我很喜好末了一句——就这样吧!
真的,这样的旷达,才能给予活着的人以生存的力量。且不是什么样的人,都在那样悲怆的回顾面前敛着无限凄凉,以貌似轻松随意的口吻说出这样的话的。高晓松的功力与劲道总藏在每一次的轻描淡写和不经意间。
读《如果有来生》的歌词,就犹如读了一部有着悠长故事的厚厚的书。由于这歌词里有爱、有死活……仅这些就已经书写了人类永恒的主题了。且不说字里行间充满那么多奇妙的抱负与辽远的希冀。读这样的歌词,会忍不住想隐去“如果”这个词,就让她“有来生”吧。由于每个桥段都那么美,流淌着暖民气扉的温度。这样一首写给故人的歌,却配着跳跃欢畅的旋律。犹如看着一个笑着的人泪如雨下。我心悲着,却知无论若何都应昂扬着劈面生活——为着那些故去却曾经给你唱歌的人。好,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