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轻微似言的生命里。我们的确需要一次确定。
确定是平庸安定的过一生,还是如烟花一样灿烂一次?是老老实实地把时间耗完,还是拥挤着通过时间的隧道去看到它的真实与恐怖?
当年的北大才子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写道:“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劈马、砍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关心粮食和蔬菜……”每每读到这首诗,就会被诗中宁静闲适的生活而感动。只可惜的是,这个世界太冷了。海子没有清淡地生活,就在冰冷的铁轨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粥一饭的素常日子,养几株不知名的小花儿,穿着家居服煲一锅汤,静静地享受着午后的阳光……这样清淡地生活令人向往,因为它离世俗很远,离自己很近。
可是,我们都是食人间烟火的人,不可能脱离物质存在。可是,今日我读了一篇报道,报道中说南京有几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带着孩子去郊外居住。孩子学习耕地种菜,与世无争。至于学习呢,则是自学。尽管他们过着陶渊明般闲适的生活,可是在我看来有些注重形式。陶渊明曾说过:“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所谓清淡,不是让我们远离豪宅,住进茅房,也不是让我们不食佳肴,嚼服草根,亦不是让我们脱去华服,穿上素衣。修行在于修心,倘若人去了乡野田园,心却徘徊在繁华都市,那么所做的一切,岂不是徒劳?
一个人,若不放开自己的心,即使身居田园,也是身在闹市罢了!我倾向于那种活着的姿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世上的东西,并不是只有浓烈才会迷人,有时候一份清淡更可以维系一生,灿烂的生活到底只是刹那,一中只活在灿烂中更是不切实际的。正如童话里的公主和王子爱得轰轰烈烈,可是日后仍要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生活。
篇二:清淡_1000字
天气微凉。晚上睡觉越加喜欢打开窗户,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一眼窗外的大雾,白茫茫一的一片,看不见对面的人群或楼房,仿佛置身于黑夜,又分明听见清脆的玲声,以及他人的对话声,用冰凉的水洗好头发和脸后,一个人出去路边的小摊上吃一碗米线。看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也思索着自己的何去何从。(- wWw.sanwen.Com)
太过独立的性格不是没有付出代价,但它带来的宁静总让人从容自在。某些细小的时刻,会突然想念那段只属于一个人的时光。跑很远的路去一躺街上只为买一个冰淇淋来吃,或者攒很长时间的零用钱只为买一件喜欢已久的衣服。会因为小猫很晚了还没有归家而着急流泪。老太太活着的时候她和我一样喜欢猫,我们都喜欢把猫带着睡觉。爸爸讨厌这样的行为,他嫌猫太脏,每次被他发现都会追着打猫,这让我流了很多眼泪。猫总是养了又丢,丢了又养。仿佛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养过很多颜色的猫,最后的一只是金黄色的,但后来它还是丢了,在老太太去逝的时候。妈妈说它是被葬礼上的炮吓跑的。但我认为不是,猫是有灵性的动物,人类的某些疼痛和悲凉它是懂的。它十分的懂。从那时起便没再碰过任何猫,家里也没有再养猫。仿佛那些对猫的情感,都在那一年终止完结了。但却永远的记得,一个穿着深蓝色衣服,围着绣满了牡丹花围腰的小脚老人,坐在园子里抱着一只熟睡的小猫,看着天空的燕子,她对我说“下辈子投胎她要做一只燕子,想去哪里就飞去哪里。”这样的一句现在回想起来,总让人觉得悲伤和遗憾,遗憾到直到现在才读懂她当时的那份寂寞和心情。我不知道离开后,她变成燕子了吗?春天一到家里总会有许多成群的燕子,唧唧喳喳。我很想知道,其中有没有哪一只,就是她。
老太太过逝后,家里就只剩我和爷爷了,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朋友的,星期天就一个人在家,关起门来看一天的电视,或是跟爷爷种些花草,修枝剪叶什么的。偶尔也会下象棋,打羽毛球。但这些都只是和爷爷两个人。从小到大都如此,从不去主动找谁,也从没有谁来主动找我。但也不觉得寂寞或是孤单。久而久之,习惯了独来独去,便总是自私的避开人群,或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推掉别人的邀约。
习惯了,便觉得这样很好。自持清淡。一个人上网,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笑看一场旧时光。一切都在提醒,这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自己。
无论遇见什么都学会点到为止。连回忆都如此。喜欢残缺不全的印象,破破漏漏,却刻苦铭心。走在路上看到欢喜的物件或人,定睛注视,然后转身离开。看似无情,却是情到深处,难以承担。故保留中正的情缘,留一份清淡余地。
一个人的生活,也就如此罢了。
……
篇三:熬成一碗粥的清淡人生_800字
人群熙熙攘攘,烟雾缭绕,千百支蜡烛照耀了整座寺庙,便是这里了。一次闲谈之中,痴心向佛的外婆求得一处好地方。“听说是极灵验的,前些日子我呀带着我的刚出生不久的小外孙就去了一次,我的小外孙啊,医生说是感冒,却久久不见得好,我是急死了都……”“不过你猜怎么着,这一回来我的小外孙就大好,这是那里的佛祖灵验啊,现在啊,我的小外孙胃口都很好呢,活蹦乱跳的,看得我那个心欢啊!”只见她晓得合不拢嘴。外婆也附和的笑着,又试探了一遍:“若真像你说的那么准的话,改天我也去看看。”我知道外婆这是为了常年出门在外的舅舅祈祷平安顺利,她把祈祷熬成一股希望,升腾而飞,保佑平安。
我记得小时候是跟外婆一起生活的,一闲下来,外婆就带着我去庙里拜佛。从刚开始的教我在神灵面前怎么说话,怎么祈祷,再到我熟练地在佛祖面前完成我的祷告。外婆总是会先看我认真的完成使命后她才开始她的虔诚的祈祷。小时候我会在外婆祷告的时候把那么尊敬的神灵都仔细研究一遍,动作,相貌以及武器之类的东西,还会偷偷的模仿着,尽管有时候被外婆看都会骂我不尊重神灵。但是这种小调皮会被年幼而掩埋。而长大些时,和母亲一起去庙里,母亲会让我帮着她做这做那,手忙脚乱,我更没有任何的闲工夫去研究这一处神灵们的模样,因为时间在教会我成长的同时也冲去了岁月留给我所为孩子的特殊权利,有时候我还在模仿神灵们的动作,母亲会对我说:“该做一个大人了。不能再这样子了。”于是我就不开心了,于是岁月的痕迹越发明显了,老来便世故,是在庙里体会到,把童年熬成岁月,是尘封的记忆里的那朵花。
这座所谓灵验的寺庙里也弥漫着许多烟雾,小时候外婆会让我离得远些,她说小孩子的眼睛柔弱,会受伤害,我就乖乖的离着远一些,看着我的老外婆把熏香插进坛里,嘴里还念叨着什么。我长大了,眼睛也好像会变得成熟一些了,被烟熏的久了无动于衷了就像庙里那些长久坐在藤椅上四周烟雾弥漫的老人们一样,沉着冷静,不偏不倚。可是我还没有长到她们那样的年纪,也或许没有那样子安详的品格,我也会憧憬,来年我是否也闲来无事,在寺庙里慢慢晧道着那些年,待岁月老去,我也熬成处事不惊,从容自在。
以上就是美德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清淡高中作文-关于清淡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想要了解高一作文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