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9月9日电 题:重庆铜梁村落庄建绿道 城乡通“血脉”

新华社李勇、李松

重庆铜梁村落建绿道 城乡通血脉 汽车知识

在重庆铜梁区,“想致富,先修路”,这条村落庄发展老履历,在新时期被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在铜梁西郊,这两年修起了60公里融交通路、家当路、不雅观光路即是一体的村落庄绿道。
通过“串点成线、连片扩面”,不断发展的“绿道经济”,搭起了城市资源下乡、屯子人才回流的渠道,也畅通了城乡领悟发展的“血脉”。

绿道正成村落庄新地标

铜梁西郊的绿道正在成为村落庄新地标:路面宽度统一设计为7米—8米,干净平整;用彩色沥青铺出足够的步辇儿空间,犹如一条彩带蜿蜒穿行;绿道串点成线,串起各处景点,沿线处处成景……

绿道是条家当路。
60公里绿道,串起130多家农业企业、互助社和家庭农场,分布着30多个水果、花卉、苗木等家当基地。

从最初流转200亩,到如今的800亩,不断完善的绿道网络,让巴川街道玉皇村落苗木栽种大户陈贵虎信心更足了。
“过去村落里多是1米多宽的土路,落雨就见泥,而且还有‘断头路’,基地货车进出都不好掉头。
”陈贵虎说,绿道带来大变革。
如今车行自若,好路直接延伸到田间地头,根本举动步伐明显改进。

绿道又是景不雅观路。
绿道集生态廊道、健身步道、自行车道等功能于一体,村落民有了休闲闲步的好去处,市民下乡能看好风光。

绿道沿线的玄天湖畔,各种花草一丛丛、一簇簇,在秋日里绽放着不同色彩。
我们在绿道两旁,栽种乌桕、竹子、芦苇等植物。
以低本钱造出好风光,便是要凸显原乡风情,自然野趣。
”铜梁区玄天湖旅游投资开拓有限公司总经理庞登科说。

“以前各村落旅游项目多是单打独斗,现在绿道串联,能让大伙儿抱团发展。
”土桥镇文化做事中央主任杨俊峰先容,镇里以西郊绿道为统一品牌,开拓旅游环线,发展农事体验活动。
绿道上的好风景,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房里直播间,屋后农产地

铜梁西郊绿道依山就势、蜿蜒伸展,串起5个镇街,辐射120平方公里的村落庄面积……铜梁区委布告唐小平说,完善的绿道系统,不仅仅美化了村落容村落貌,还蕴含着村落庄生态代价向经济代价转化的绿色路径。

这是铜梁“绿道经济”的一处范例消费场景——以玫瑰花瓣建筑形态打造的西来村落“村落庄会客厅”典雅新奇,在个中,游客既能看书、品茶,还能享受婚纱拍照等做事。

在西来村落,村落支部布告周英德最近几年的事情,和“爱情”紧密联系在一起。
“绿道沿线,村落里布局了1300多亩玫瑰基地,还环河建起了玫瑰岛,市民下乡就能体验‘玫瑰之约’。
”周英德说,村落里环绕“爱情”开拓的佳构民宿、七夕活动等也不断成熟。
西来村落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打卡地。

在生态家当化的过程中,最受益的还是本地村落民。
西来村落以前是范例的“空壳村落”,集体经济无收入,农人大量外出打工。
如今,村落庄“爱情家当”焕发生机,带动村落集体经济组织也有了90多万元收入结余。
“我们准备下半年面向全体村落民搞一次分红,让大伙儿都能品尝‘爱情家当’的甜蜜。
”周英德见告。

环绕绿道“谋篇布局”,农业新产品、屯子新业态顺势呈现。
“房里便是直播间,屋后便是农产地。
”在铜梁南城街道黄桷门村落,一个包含24个直播间,主推铜梁本地农产品线上发卖的电商直播基地已初步成型。

“重点环绕绿道家当做文章,现场摘桃李、山坡捉土鸡,还推介铜梁本地的鹌鹑蛋面、葛粉等……一次次网络直播,原汁原味地展现着村落庄土货的代价。
”直播基地卖力人罗德盆说,小屏幕正在打开大市场,最近三个月,直播带货发卖额超过了500万元。

“新农夫”有了新舞台

墙面刷上糠壳石灰,保持朴素的田舍风格;就地取材,用风干的莲蓬、荷叶做室内装饰;屋前栽植美人蕉、三角梅,更远处的水塘里荷花开得正艳……“推窗即见绿,鼻尖有荷喷鼻香”,这便是铜梁土桥镇远近有名的田舍民宿“原乡藕寓”。

从破旧农房到整洁民宿的这一华美转身,也有土桥镇庆林村落20多岁本土人才唐韵秋的一份努力。

“绿道带来了人气,提振了家当,也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有了一展想法的舞台。
”在“原乡藕寓”,唐韵秋既当经理,又当做事员,很有闯劲。
“品荷花喷鼻香、吃全荷宴,我们这家民宿,打的便是荷花品牌。
”点子不断的唐韵秋还结合村落里家当特色,向住宿游客推出田间捉鱼、钓虾等做事,在签约果园摘水果还有折扣……“吸引、留下更多游客,也就为村落庄旅游带来更多机会。
”唐韵秋说。

这几年“绿道经济”红火兴起,让曾经在外的陈天龙以为,村落农户当也能闯出一番天地。
在土桥镇六赢村落,陈天龙流转了500亩桃树,桃花盛开时“卖风景”,果子成熟时推采摘游。
“四通八达的绿道,引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城里人打开汽车后备厢,鲜桃经济效益也随着打开了。
”陈天龙笑着说。

“在绿道沿线,呈现出不少村落庄本土人才和各种农业‘创客’。
这些‘新农夫’有了新舞台,让曾经沉寂的村落庄重新生动起来。
”唐小平说。

任务编辑: 詹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