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表面反而比光滑的阻力小?高中物理明明见告我,光滑表面的摩擦阻力更小呀。这个疑问一贯伴随着我的童年,以及青少年。直到上大学,乃至读研究生,学了流体力学,才明白这些小坑为什么能减小阻力。
球在空中翱翔时,是会有摩擦阻力,但这个相对较小,而起主导浸染的是其余一个阻力,叫压差阻力。球翱翔时,周围空气层发生分离,尾部形成低压涡流区,远小于球前方压力,就形成了压差阻力。
有个很神奇的流体力学征象,叫阻力危急,大概意思是:随小球速率增加,达到118约米每秒时,雷诺数约3.5×10^5,流体在小球头部由于不稳定性发生由层流到湍流的转捩,导致分离延迟,低压涡流区变小,前后压差变小,阻力就溘然变小了。对付表面有坑的球,这个坑增加了周围空气流动的不稳定性,比如高尔夫球在速率到17米每秒的时候,就已开始发生层流到湍流的转捩,让分离延迟,阻力系数就开始减小了,在达到30米每秒的时候,阻力系数降到最低。以是在17-118米每秒的速率区间时,高尔夫球的阻力是远小于光球的,而平时打高尔夫球的速率,恰好就在这个速率区间内。
为了佐证这一理论,用流体仿真软件AICFD做了个仿照。建两个模型,分别是光球和高尔夫球的。设置小球的翱翔速率30m/s,打算了一下,光球的流动分离点,在大约80°的位置,而高尔夫球的分离点大约在110度,解释30m/s时,高尔夫球已经发生了转捩,分离延迟,低压涡流区面积也更小。
咱们再定量统计一下空气阻力,光球的为0.34N。高尔夫球只有0.12N,减阻效果非常明显。
理论加仿真,高尔夫球为什么有小坑,你懂了吗?如果没懂的话也没紧要,咱们做个实验,亲眼看一看。希望不会翻车。用建的模型,3D打印了一个光球和高尔夫球,两球的大小和质量基本一样。
然后跑去木材厂,选了三根上好的木材。又买来了强力橡皮筋儿。你猜我要干嘛?为了保持实验时,每次飞出的球度同等,我打算diy一个大弹弓,用同样的拉伸长度确保球速同等,你猜对了吗?弹弓做好啦。
前面的理论和仿真,已剖析了小球速率达到30米每秒时,阻力系数开始降到最低。以是我们先测试拉伸多长,小球可以以30米每秒速率飞出。测试方法很大略,将小球平射出去,发射点的高度是1.3米,根据自由落体公式,小球低落0.5秒。那么让它水平方向飞出15米,对应的速率便是30米每秒啦。经由测试,皮筋拉伸到这个长度,可以给小球射出30米每秒的速率,下面我们每一组实验都拉伸到这个间隔,为了给小球一个初始翱翔角度,让它飞得更远一点,我们之后的每组实验都把球拉伸到这个位置。发射、测距;发射、测距;发射、测距,可是。。。。。。。
这个数据,怎么差别这么大,看不出任何规律,该当是我发射点位置和角度掌握得不太好,于是我改变方案,在地下打了个木桩作为起射点,确保它每次飞出去的发射点一样,然后发射、测距;发射、测距;发射、测距,可是。。。。。。。,仍旧是没有任何统计规律的数字。纵然发射点一样,可能我手捏着球的位置和力度也影响了它发射的速率和角度,要避免手的滋扰;再次改变方案,我剪了布袋,临时做了2个拉手,避免手与球直接打仗,这次看看效果,发射、测距;发射、测距;发射、测距。。。。,数据乱到我想戳自己的眼睛,从早上9点出门,到晚7点,实验仍没有任何进展,无比沮丧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这次是彻底翻车了,手感对实验的影响太大,远远大于了空气动力学阻力产生的那点差别。天立时就黑了,只能整理行囊,打道回府。
我回来啦,本日的翻车是最彻底的一次,之前的鹞子好歹还能飞起来,上期的手机虽然捐躯了,但至少水冷的问题证明了,本日就没有得到任何可以用的数据了。
回来后我在网上查,创造一个中学生也做过类似的实验,她做了一个很酷的弓箭,确实可以避免人手的影响,让球的发射角度和速率同等。
但可惜的是,她的球发射速率太小了,我按她文章里数据打算了一下,发射速率在13.4到14米每秒之前,还没有达到高尔夫球阻力系数具有明显减小上风的速率区间,以是她的那个结果,光球和高尔夫球的翱翔间隔很靠近,并没有试验出高尔夫球明显的阻力上风,如果她的速率再大点儿就好了。假如大家真的希望看到高尔夫减阻上风的实验结果,欢迎弹幕留言,如果故意愿的人多,我也考虑做一个这样的弓箭,再给大家重做一次实验。
对了,你知道高尔夫球这个坑的来源吗?
实在最早的高尔夫球是圆的,后来球用旧了,表面有凹坑之后,人们创造,咦,它反而飞得更远,然后才开始专门给它设计小坑,真理的得到很多都来自于意外。从高尔夫球的坑,我们的思想做一下延伸和拓展,既然表面有坑,可减小阻力,那么,铅球、足球、篮球、乒乓球、乃至汽车、飞机、火箭、导弹是不是都可以做成带坑的来减阻?
实在只要在这个速率区间内,真的是可以的,只是像乒乓球篮球,也不以飞得远为目的,铅球倒是,但所有选手球都飞得更远,比拟赛结果也没啥影响,至于足球,实在它已经利用这个事理了,足球表面是由32块皮缝制成的,而且缝制的针脚还很粗,虽然不像高尔夫球是坑,但都是增加表面粗糙度,一样起到减阻效果,而且足球表面的这个设计还有其余一个运用便是马格努斯效应,为了产生偏转力,打出喷鼻香蕉球。如果你对这个感兴趣,欢迎弹幕留言,之后我也可以专门出一期喷鼻香蕉球的视频。
至于刚刚说的飞机火箭导弹,那个速率就太快了,完备不在这个速率区间了,就没有必要设计坑了,至于汽车,咦,你看它是不是恰好就在这个速率区间,只是说表面设计成坑坑凹凹的,实在有点不雅观观但你看保时捷是不是很聪明,它把坑设计到了车底下,你就说牛不牛!
还有,你有没有觉得到车身脏了,更省油,便是脏的车表面粗糙,多多少少能降落一丢丢行驶阻力,实现省油,下次不想洗车时,你的
咦,你再拓展一下,百米运动员最快的速率能达到10.4米每秒,虽然不在咱们本期研究的这个高尔夫球的速率区间,但你增大表面粗糙度,是可以降落阻力危急的速率的,RMIT的文章中有干系的实验证明。
那么我们把衣服的凹凸设计得合理些,让它在10每秒以内,就实现阻力系数减小,然后让运动员穿着这个衣服跑,是不是就能跑得更快,冲破现有天下记录? 咦,你说菲尔普斯的鲨鱼鳍泳衣,是不是便是这个事理,他那个虽然不是坑,但是是小突出,凹呀凸都一样,都是增加表面粗糙度,实现减阻。
说了很多啦,本日视频就先到这吧,虽然实验翻车啦,但实在这个仿真也不好做,半个月才做出来的,试了很多打算模型,后来用的大涡仿照。希望我的努力没有让你太失落望,期待和你下周见!
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