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洲

2020年9月9日,游客在横店。
(图/阿灿)

古风破圈切切别只追求外面光鲜 休闲娱乐

曾任有名媒体新闻总监的夏茉清是资深古粉,她“粉”与古风有关的音乐、小说和服化道,已经整整16年。
这16年间发生的嬗变,正好是古风从小众变为大众的变迁史。

古风成为一个圈子,是近年来形成的,“尤其是95后、00后发展起来之后”。
夏茉清认为,在Z世代成为紧张消费群体之前,古风只是小众文化,并没有形成圈子。

这波古风热源起于网络小说,最初只是小众喜好。
十年后,网络小说被互联网巨子买下IP翻拍成剧集,古风走入大众,带动服装、音乐、美妆等周边家当。

然而,此刻的古风是表浅的,由成本力量旁边。
年轻人的审美是被投喂的,对古风的理解仍存在断层。

不过,总有一批古粉是复苏的。
他们成为古风圈良性发展的主要助推力量。

网文和配乐成为古风爱好者追逐的标配。
(图/《琅琊榜》官博)

源起网络小说

夏茉清从小就喜好看武侠剧,熟读金庸、古龙的小说。
2005年,上初三的夏茉清沉浸在晋江文学、出发点中文网以及“榕树下”这类中国原创文学网站中——那是“榕树下”的壮盛时期。

夏茉清把稳到,一些作家开始在这些原创文学网站上写古风小说。
这种古风是年轻人的古风,与以金庸、古龙作品为代表的传统武侠小说有实质的差异。
“它们的内核不一样。
”夏茉清说。
这类偏年轻的古风网文有几个元素:休闲、玄幻,还有一些传统武侠的影子。

最初的古风,只是寄居于网文的一方天地,会聚了小众同好。
与网文一同萌生的,还有古风音乐。

彼时盛行翻唱,一些网友好好在翻唱网上发布作品。
夏茉清把稳到,只有“古风派”的人会重新作词。

一些网友基于沧月《七夜雪》的内容,重新创作歌词,配上从日本扒过来的纯音乐,在翻唱网站发布。
它实质上不算完备的中国风原创,而是东亚文化的领悟体,但这是最初的古风原创音乐,也是中国原创音乐的一个抽芽。

“大家都非常热烈地去写词,莺莺燕燕的词,看起来很博识、很有韵味,细究起来没什么逻辑、狗屁不通。
”夏茉清笑道,“便是追求一种表面的美。

网文和配乐成为古风爱好者追逐的标配。
网络小说发布后,古粉们就会去找匹配的音乐。
在B站还没出身的年代,古粉们还会根据网络小说的内容,上传已有电视剧的视频混剪;没有得当的电视剧素材,就画原创漫画,传到百度贴吧里。

夏茉清在百度贴吧看到很多小说IP之外的视觉创作。
“那时候没拍成电视剧,大家靠这些东西来支撑对古风小说的热爱。

2010年,夏茉清上大学时,网络文学衍生的古风文化,还属于小众喜好,无法构成家当。
她以古风圈里非常有代表性的原创歌手董贞为例,来解释古风创作在当时有多冷门。

董贞是圈里最早做古风音乐的歌手之一,从前间在翻唱网上特殊火。
2012年,董贞穿着汉服,戴着笠帽和面纱,以一曲《刀剑如梦》参加第一季《中国好声音》。
结果,四位导师没有一个转身,他们要的是高音类型选手,古风选手董贞被谢绝了。

“当时古风小众歌手还走不进公众年夜众视野。
” 夏茉清说,“如果董贞晚三年参赛,全体导向就都变了,她可能会得到完备不一样的结果。

网文和配乐成为古风爱好者追逐的标配。
(图/《琅琊榜》官博)

这种显而易见的变革涌如今2015年旁边,以2015年3月阅文集团的成立为标志——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整合成以造就与开拓IP为核心业务的阅文集团,旗下有出发点中文网、QQ阅读、新丽传媒等品牌。

阅文集团陆续推出由网文IP改编的《琅琊榜》《扶摇》《庆余年》《赘婿》等古代题材的网剧。

随着大量网络小说被翻改成电视剧,与古风有关的文娱走入大众视野,完成了从小众圈层到大众的渗透与改变。

现在,这个市场成熟了。
古风网络小说版权被“爱优腾”购买之后,拍成剧集,这些剧集成为文化和财富流量,迭代出一系列周边。

被投喂的年轻人

最早写网络小说、做古风音乐的那批人,基本都火了。
夏茉清作为一个察看犹豫的粉丝,看着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网友变成大IP制作人,有种奇幻的觉得。

毋庸置疑,古风文化逐渐被大众接管,为与审美有关的行业带来了大礼包。
“一个便是服装——汉服的崛起,还有古风音乐的发达、美妆国货的兴起。
它们击中了当下年轻人对付中国风的文化自傲。
”夏茉清说。

不过,虽然古风从小众走向大众,当代年轻人对中国风的理解,仍是断层式的。

熟习《山河令》的年轻人很少知道,这部剧的风格实在“很古龙”。
看过古龙小说的老粉们一比拟就能创造,作者多少受到了古龙影响,《山河令》双男主的人设与古龙小说极为相像,一出场便是身怀绝技的巨室子,还有半斤八两的好兄弟同行。

Z世代或许感想熏染不到这种比拟和相似。
他们心目中的武侠剧便是《山河令》。
“它的内核与上一代武侠剧的内核是完备不一样的。
”夏茉清说,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有英雄侠义、江湖儿女,有代价判断和朝代更迭,内核支撑是比较道地的中国传统文化。

网剧《赘婿》剧照。
(图/《赘婿》官博)

现在的古风剧内核显然不是上述这些东西,深层次的传统文化是稀缺和稀薄的。
夏茉清认为,这与创作环境有很大关系。
“它更多地在江湖义气间夹杂谈情说爱,玄幻元素更多。

玄幻元素让古风剧不再和任何现实场景联系在一起。
这是一种故意无意的躲避。

“现在走入大众圈层的这种古风是很表浅的。
它有点像日本文化,是通过服装、美妆等一种美学上的东西去施加影响,不是从前金庸、古龙小说那样靠精神内核来吸引人去神往。
现在的年轻人处在一种被投喂的状态。
”夏茉清说,“这是成本力量使然。

2019年3月16日,武汉,园博园花朝节开幕,民众穿传统服装参加活动。
(图/视觉中国)

从原创歌曲到汉服,古风审美大多勾留在表面的光鲜和热闹上。

掀起汉服风潮的年轻人,很少会去想每个形制背后代表什么,又反响了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变迁。
或许只有原创店主会对此上心。
粉丝们乃至不知道湘西作家沈从文是服装历史研究大家,他梳理了中国几千年的衣饰,写过《中国古代衣饰研究》。
他们只是以为剧里的idol们穿着好看就去买了。

年轻人只须要氛围感。
一部分汉服粉从日本的cosplay文化转型到汉服圈,只是换身衣服,并不是基于生理和身份认同。

夏茉清有一次穿了唐制汉服去书店,阁下的一个小女孩对她妈妈说,“很好看,想买一套”。

“这跟我小时候以为公主裙好看是一回事。
”夏茉清说,这是由于孩子们周遭的大众传播环境变了,她小的时候,电视上播放很多外国影视剧,现在则播放很多古风电视剧。
影视传播直接影响人们的审美,粉丝们对古风的爱实在是被成本选择,而不是被文化选择。

传统文化在当代年轻人中逐渐找到了比较清晰的定位。
(图/国家博物馆官博)

逐渐理性

在夏茉清看来,作为固定文化圈层的古风圈已经形成,虽然它处在比较粗放的初始阶段。

一个好的苗头是,传统文化在当代年轻人中逐渐找到了比较清晰的定位。
“总有一群人是比较复苏的。
”夏茉清说,随着年事增长,粉丝们也会逐渐变得理性。

她认为《山河令》的火爆正是古粉们的理性选择,“除了‘耽改剧’这个比较吸睛的缘故原由,剧本本身很坦诚”。
虽然是小本钱制作,剧方并没有在人设和剧情上偷

“小IP翻红证明,不雅观众还是乐意为好故事买单的,由于有一部分不雅观众是理性的。
反不雅观大IP翻车、糊掉的也不少。
”夏茉清说。

夏茉清始终以为,最初那批网络小说的古风作者是一笔财富。
在水平参差不齐的古风圈,剧集原创性水准不才降,但古风元老们的原创水准是高的,那批人为古风IP剧集做了业务铺垫。

汉服也一样,原创力是小众文化的基石。
夏茉清认为,一家汉服店能否立足,以及能否发展出足够稳定的粉丝根本,要靠原创。
“如果只是抄袭,只能赚短平快的钱。

古风是小众文化圈,跟rap圈殊途同归。
在《中国有嘻哈》这类原创选秀类节目中,原创能力和原创变现能力的主要性不言而喻。

“对古风圈来说,最好是大家逐渐有IP意识,学会穿正版设计的汉服,对现在的青少年形成正面影响。
”夏茉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