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读来,都以为非常精妙,不但是文学,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事情,乃至是我们的人生,大概都须要经由这三种从孤独到迷茫再到释然的状态。
这三句诗,恰到好处地表示了这三种意境。
个中最让人受折磨的便是第二个境界——迷茫,煎熬,纠结。

这句诗出自柳永的《蝶恋花》,那么,在原诗之中,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首流传千古的的凄美之词意境深远后两句写到心坎了 休闲娱乐

薄暮时分,我独自站立在高高的楼阁之上,劈面的丝丝东风抚脸而过。
放眼了望,看见的却是绵延不绝的愁思,黯黯然蜿蜒缠绵,无止无境。
在夕阳余光的映照之下,草色朦胧笼罩个中,这光景,谁能体会我独自主于栏杆处的愁苦心境?

我本想管他什么世俗眼力,就这么放肆自己,尽情的大醉一场,可当拿起羽觞,欲想要对酒当歌,欲以为这强颜欢笑的无趣无味。
身上的衣衫日渐宽松,全体人日渐瘦削,但我终不后悔这般,为了你,我心甘情愿落得这一身干瘪。

这样一首凄美缠绵之作,将登高望远愁思来的人,刻画的入木三分,使人瞬间想起南塘后主李煜写愁之词“问君能有多少很多多少愁?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此句中的愁,也颇有这种绵延之味。

个中最出名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干瘪”一句了,此句原出于《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从字面意思来看,浅近易懂,指的便是一茶不思饭不想,逐日的便身形瘦削,连衣带也逐渐宽松了的思念远方恋人形象。
但是,读诗如果只勾留在表层,便不能去体会作者心境。

要理解个中深意,就要去理解古诗的背后。

柳永的生平坎坷多舛,少年时勤学苦读,奔赴京城,想求得功名,一展抱负,谁知却意外落榜,少年时候,他意气正盛,便一挥手中之笔,写了一首《鹤冲天》,讲“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首词当然惹恼了当时的皇上,后来登基的仁宗也并不待见他,回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自此,柳永注定了半生流落,仕途惨淡,也因此,他便开始流连于酒肆歌楼。

但细细品之,我们完备能觉得得到,柳永的心中还是有不甘的,不然他也不会沉醉于作词,以词来抒发心中未筹之志。
而且,柳永虽后来一贯留恋酒肆,但词中所展现的也是对青楼歌姬们的无限尊重和同情。
如此看来,便以为他的这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干瘪”更是对他自己心境的一种表示了。

柳永的写情词真是绝,单从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来看,不仅被王国维大师用于文学三境界,也被当代的人用在各种场合。
比如谈情说爱的小情侣的调皮话,比如失落恋之后的悲怆长叹,比如要减肥的人殷切的期望,此句都能尽现其意。

但是,从柳永的遭遇来看,我们也能从中看到对自己的警示:

第一,人讲话还是要给自己留后路的。

我们现在人常说“讲话不要讲满,做人不要做绝”。
试想,柳永若在当时的年夜言显然便是在寻衅制度,遂把自己推向了“绝路”,如果不是如此,可能还有为官的希望呢。

第二,停滞抱怨。

当下民气都比较暴躁,很多人付出了很多努力,却不及出身就在罗马的人。
但抱怨并不会改变现状,相反会让自己在囹圄中越陷越深。
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尽自己努力,去改变现状,正如鲍照在《拟行路难》中所说“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柳永的生平确实让人唏嘘而心疼,心疼他的不幸遭遇,但也欣赏他所留下来的无数诗作。
因而,如果我们读诗只勾留在表面,便难以读懂分外时期之下一个笔墨者背后的处境,柳永便是这样,他的词,更是对自己人生的诉说。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