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树勋在《天津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撰文指出,作为稷下黄老的代表作,《管子》四篇是晚周心学打破的一大成果。学界历来关于四篇心学文献的研究紧张环绕“心术”问题展开,这在呈现其代价关怀的同时,随意马虎淡化其关于“心”之布局的思想。后者是四篇心学文献所主见之教化工夫的理论根本,对之深入磋商,有助于系统把握其心学之脉络。四篇心学文献的一大特色在于,它们在精气学说的背景下谈论“心”的问题,所谓“气渊”(精气之渊)是它们对“心”之布局的紧张定位;此外,它们又提出“心以藏心”的命题,认为气渊之心的背后存在一个管理心之精气的深层主体;在深藏之心的主导下,精气充分发挥灵妙之能,此即所谓“内德”。基于此可知,所谓“心术”,直接来说是指“心”的教化之术,而在根本上它指的是深藏之心对表层之心所含精气的管理之术,此术之宗旨即在于代表“心安”的“内德”之境。比起同时期的其贰心学,稷下黄老的理论在显示某些相似性的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色,后者与精气学说的背景以及对“心”之布局的独特定位直接干系。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10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