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赛双人滑短节目隋文静、韩聪演出。
图/IC PHOTO

众所周知,花样滑冰的评分分为“技能分”和“表现分”两部分。
个中,技能分重点稽核运动员在节目中规定技能动作的完成,而表现分则包括了:滑行技巧、衔接技巧、演出分、节目内容分和音乐表达分五个维度。
在个中,至少后三项都直接与节目中音乐的选用和演绎干系。

考验音乐的感知力花滑选手若何选剧本 休闲娱乐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音乐辅导了运动员在节目中的整体节奏、感情、速率和力度。
运动员若何去理解音乐,并结合自身能力去诠释它,就成为了他们在表现分中取分的关键。

在从前的花样滑冰比赛中,中国选手有时会在技能分上表现出色,但在表现分上亏损。
双人滑名将、天下冠军佟健就曾在一次谈天中对笔者提到,中国花样滑冰起先的演习中,在音乐的制作、感知和呈现上比较国外确实有着履历上的差距,但在2000年后,这一块受到了明显的重视,他和庞清的组合也着重提升了与音乐的合营,进步巨大。
目前,在他们主理的冰上艺术中央中,会将音乐上的才能作为演习、选拔运动员的主要标准。

如今,随着演习中对音乐的重视和国民整体音乐素养的提高,中国的年轻运动员已经普遍能够更加自若地与音乐进行合营、乃至和音乐一起“玩起来”。
以金博洋为例,他既能完成领悟了武术动作,中国风十足的正式节目《卧虎藏龙》,也能以2019年大阪演出赛中身着水手服的“蹦迪花滑”成为网络上的“爆款”。
这都意味着我们的运动员已经成为了音乐的伙伴,能够全方位、自由地随着音乐起舞。

金博洋在冬奥会赛场上演出的《卧虎藏龙》令不雅观众印象深刻。
图/IC PHOTO

而在花滑节目的创作层面,音乐则霸占了更加主要的位置。
许多运动员和教练将音乐称为“花滑节目的原点”。

自美国芭蕾舞演员杰克逊·海因斯将芭蕾舞动作和音乐引入滑冰、奠定当代花滑的基本范式以来,利用音乐来布局全体节目的基本观点就成了绝大多数花滑节目创作的第一步——就像拍电影要有剧本一样,永久是要最先完成的事。

美国花滑名将杰森·布朗先容说:“当我们开始创作一个新的节目,首先要有一个观点——这个节目是关于什么,然后我们就要环绕这个观点去探求得当的音乐。
”而他和包括麦迪逊·乔克和涉谷兄妹在内的大量顶尖运动员都不谋而合地指出:音乐选择和编创该当是全体创作过程中最为主要的一部分,他们在每一个赛季都会花费长达数月的韶光去决定自己的音乐。

在音乐的选择中,选手们会从以下角度去考虑:

1. 以前没有呈现过的;

2. 能展现选手的独特性和上风;

3. 必须要令选手非常喜好,由于练习时每天要听成百上千遍;

4. 不仅仅是选手喜好,也要考虑不雅观众是否能融入;

5. 同时,评委要能够欣赏,能够提高得分。

在选择好得当的音乐素材之后,选手和他们的音乐制作人须要将这些乐章切成碎片、重新编辑乃至加入原创的作曲,以令它符合节目所需的感情变革。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花滑赛场听到的许多音乐都和我们熟知的版本非常不同。
美国花滑女王阿什利·瓦格纳认为:“直到你的音乐全体四分来钟,全都由这种零零星碎的片段组成,你就知道这个音乐可以交给编舞了。

羽生结弦许多作品的编排有着艺术性。
图/IC PHOTO

在编舞环节,选手和教练首先决定节目中技能动作的种类和详细位置,练熟后他们和编舞师一起添补这中间的部分,令节目情节丰满、呈现动人。
动作编排完成后,服装师会据此为运动员们制作服装。
节目的初创完成后,运动员将在一个赛季里不断演出这个节目,并根据比赛结果对节目进行调度。
而在每一个环节,音乐都将随着每一次的改动而改动。

在与音乐合营的过程中,选手和音乐家的沟通有时会达到不可思议的深度。
在《春天来吧》的互助之后,羽生结弦再度约请钢琴家清塚信也为他改编圣桑的名曲《引子与回旋》,由于用一架钢琴呈现全体节目十分困难,清塚没能定期交稿,但羽生结弦却在拿到音乐后表示“延迟期间清塚师长西席的心情,也追加到了音乐之中。
”清塚表示,羽生在和自己沟通时每每能够利用音乐术语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可以察觉每次演奏间速率的变革并提醒自己。
而在羽生看来,清塚的演奏存在着“独特的动摇感”,自己原来是记住所有节点严密完成的类型,但在与清塚互助的过程中却开始逐渐捕捉这种不愿定的“动摇”并加以合营,终极乃至可以和清塚的现场演奏自由地流动起来。
这种深度的互动解释了音乐对花滑选手的主要影响,也表示了一个天下级选手对音乐极其敏锐的感知和融入能力。

某种程度上,花样滑冰会类似于一个冰上的“体操+舞蹈+音乐剧”比赛。
但有趣的是,除开规定的技能动作之外,花滑呈现出了难以置信的自由度。
在上述四个原则的辅导下,花滑的音乐选择险些涉及了人类音乐史上的每一个种类。

王诗玥、柳鑫宇在本届冬奥会上的演出,从选取猫王音乐,到自由滑比赛中青山、绿水服装滑出中国风旋律,都受不雅观众好评。
图/IC PHOTO

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早期花样滑冰以芭蕾舞动作和芭蕾舞剧音乐为主。
1932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上,花滑比赛中第一次涌现了配乐:一支曲子由现场乐队循环演奏,选手们无法自选曲目。
随后,交响乐、歌剧、音乐剧和影视配乐的利用也逐渐增加,标志着花滑逐渐与时俱进的发展。
选手们也常常选用标记当下时期的曲目来演绎,例如2012年电影版《悲惨天下》上映后,包括浅田真央、梅德韦杰娃、金妍儿、本田真凛在内的一众名将都选用了个中《I Dreamed a Dream》《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等段落。
2018年,杰森布朗则选择了大热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参加全美锦标赛。

在里程碑式的2014年,带有歌词的音乐被开放在花滑比赛中利用,更令花样滑冰的音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势,盛行音乐在花滑中涌现的概率大幅增加。
2021年全美锦标赛就涌现了选用Duft Punk和Billie Eilish等音乐人作品的节目。
我们可以看到以音乐作为媒介,花样滑冰和盛行文化不断地深度领悟。
2011年韩国就推出了花滑名将金妍儿为主评审的电视节目《金妍儿的kiss & cry》(kiss & cry指的是花样滑冰中选手等待分数的区域),许多当时颇具人气的唱跳歌手都去参加了这个节目,而金妍儿本人也和IU一起推出了主题曲《冰花》,展现出了不错的唱功。

同时,备受天下瞩目的各项花样滑冰大赛,也成为了将音乐作品展现给众人的主要窗口,个中中国音乐作品也不例外。
1995年,中国第一个花滑天下冠军陈露在世锦赛上选用了电影《末代天子》的配乐并融入了敦煌壁画中的舞蹈动作,一举夺冠。
但这毕竟是由坂本龙一创作的意大利导演电影中的音乐,于是3年后,陈露又带着原汁原味的中国音乐《梁祝》来到了长野冬奥会赛场,得到铜牌。
自此中国选手越来越多地选择中国音乐作为参赛曲目,这也令中国音乐的影响开始扩散到华裔、亚洲选手和全天下更多选手之中。

2014年,澳大利亚运动员布洛克里选用了周杰伦《不能说的秘密》中的配乐开启了自己的赛季,乃至用它参加了索契冬奥会。
华裔运动员陈凯伦则两度分别带着《十面埋伏》和《梁祝》参加了全美锦标赛。
在中国向天下展示自己,分享文化话语权的进程中,花滑赛场上的中国音乐也成为了非常不错的窗口。

音乐是花样滑冰中至关主要的剧本,随着音乐的选择变得越来越自由,花样滑冰也逐渐充满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相信这项运动与音乐的深度领悟将为花样滑冰爱好者们带来更多的欣赏意见意义,也会令更多的音乐听众走进花样滑冰的天下,而越来越多花滑赛场上的中国音乐,也会和北京冬奥会一道,成为让天下理解中国、爱上中国的契机。

□优作(乐评人)

编辑 田偲妮 校正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