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炸堤泄洪的传遍了全村落。
“……形势非常严厉……老人小孩迅速赶赴高处,不在村落里待着,其他电话关照家人并相互转告……”
7月12日早上,王家村落村落干部王末霞在朋友圈关照村落民往高地撤离 受访者供图
7月12日清晨,接到村落长在群里发出的关照时,余干县大塘乡和平村落的居民彭小山正在养殖园地给蛙喂料,景象阴阴的,一副快要下雨的架势,他没有太在意。
中午回到村落里,他看到有人拎着大包小包搬家,拆空调的拆空调,拆电器的拆电器,见面也喊一嗓子,“还不搬啊!
”
江西北部已经连日暴雨,鄱阳县多个圩堤决口,大水冲进道路,覆没了田地和房屋。7月11日23点,康山水文站水位达到了22.45米,比1998年历史最高大水位还高0.02米,但还未到达分大水位。
彭小山也开始焦急了——他居住的大塘乡与其余7个州里一起,在1966年被划分为鄱阳湖康山蓄滞洪区,霸占余干县近15%的面积。一旦鄱阳湖分洪,蓄滞洪区里的10万人将成为灾民,彭小山处于低洼地的25亩蛙棚和饲料仓库会尽数被淹。
康山蓄滞洪区位于鄱阳湖东岸,上饶市余干县城西北部 高德舆图
他的担心并非由来无据。江西省防汛办和长江委在10日起对外发出的讯息中,多次提及“提前做好蓄滞洪区利用准备”。
蓄滞洪区,指河堤外临时贮存大水的低洼地区及湖泊。当长江和鄱阳湖防洪压力渐长,需把超出库区能力的大水主动导入蓄滞洪区,保护长江沿线城市不因大水患害造成更严重的丢失。
它意味着末了一道防线、当代大水管理疏堵结合的逻辑,也意味着下贱居民做出的捐躯。
水位上升的每1cm,都悬在康山村落民们的头上。
大水来了吗?
7月初,雨水刚来时,彭小山没把这跟大水牵扯起来。7月9日的晚上,暴雨下得剧烈,他刚送10岁的大女儿去县城上舞蹈课,回到养蛙的园地,就看到大棚里水漫起来。
夜晚本是蛙生动的韶光。雨打下来,它们却纷纭躲到角落的泥洞里,感到惊吓,跳来跳去的。彭小山不由得开始忧心,养殖是一场赌钱,“靠天用饭。”
彭小山位于低洼地的蛙棚 文中配图除特殊标注外,均为澎湃新闻 黄霁洁 图
去年,彭小山凑了30万,购置了种苗,建了50个池子,挖土、注水、消毒、围网,一点点把棚子搭起来,饲料、人工、水电花费都高,“烧钱模式。”但他看着黄豆大的蝌蚪前脚在一夜之间长出来,变成田鸡,纵然每天喂料一圈后全身腥味,他也心里欢畅,想着明年如果市场好,该当能卖个好价钱。
这天夜里,睡不着觉,彭小山穿上雨衣,拿动手电筒巡逻蛙棚,又用水泵抽了三个小时,一晚上起身两三趟,才把棚内的水位降下来。
蛙是两栖动物,但是成蛙后只喜好用水湿润身子,永劫光浸泡,雨水滋长细菌,蛙会罹病。站在园地边上的一片黑寂里,彭小山一根接一根吸烟。
第二天,雨停了,意味着内涝不会加重。但上游的大水仍旧让人担忧,是间隔蛙棚20多公里外的康山大堤挡住了来自鄱阳湖的水。大堤长36.25公里,西起瑞洪镇驾湖村落,东至石口镇院前村落,个中围着的区域便是康山蓄滞洪区,在北部与鄱阳湖分界。
在大堤上排开巡查的村落民
从8日开始,康山水文站监测到的水位就超过了鉴戒水位,没有回落的意思。
在新闻和抖音上,彭小山见识过今年鄱阳湖的水势,很多个视频里,大水没过坝顶,流入村落落,“今年大水怎么一下子这么严重?”他纳闷。
彭小山性子勤奋,在自家门口还开了一家五金店。12日村落里发出搬家关照后,他把进水会破坏的开关、插座、电器搬到二楼。14日,又把仓库里三四吨的饲料搬到车里和高地的亲戚家,估量到可能会有的丢失,他开始省钱,“为了百来块,自己卸了。”彭小山联系了蛙厂,做好了泄洪“有多少卖多少”的准备,脑海里只有蛙在大水里漂浮的场景。
彭小山听到分洪传言确当天,康山乡王家村落,56岁的王丽春坐在小卖部里,也在早上听到村落里有人敲锣,“大水过了鉴戒线,低地的人搬东西到高处去……”
她有些心慌,大家都站在门口,犹豫要不要撤离。她和老伴、孙女住在一栋外墙没有修整的2层砖房里,一楼是店铺。
女儿、儿子10年前分别离开家,在广东、西安打工。王丽春用的是老人机,她记不得孩子的手机号码,只有等他们打来电话,“儿子女儿都说有大水要接我过去,我不去,就在家里。”王丽春很倔,她舍不得住了20年的屋子,料想如果水退掉,得有人来清理。
到下午,她也忍不住搬起了家什,还在读小学的孙女也拿着小卖部的东西,跟在后面跑来跑去,“她不懂,以为很好玩。”
村落里的路还不平整,一年前王丽春摔了一跤,现在脚踝还疼,她搬不了多少东西,家里楼梯也窄,眼看着冰柜和冰箱搬不走,她饭也吃不下。
到晚上,她一听到动静就会醒来,到窗台上去张望,创造邻居都没睡。她的屋子离大堤不远,迷迷糊糊,她能瞥见大堤上有灯光,解放军和守堤村落民走来走去。
王丽春是村落里土生土长的居民,她念着大堤的安全,那是她童年时下水捉龙虾的地方。
离大堤六七里,51岁的村落民王忠林的房屋建在王家村落西边。12日收到村落干部的关照后,王忠林把儿子妻子都送到亲戚家,把被褥、施肥、好几捆稻子、还有在读八年级小儿子的教科书和溜冰鞋搬到了三楼。
王忠林小儿子的教科书,被搬到家里楼上
王忠林搬到三楼的被褥
他还惦记着种了一季的稻谷。天色晚了,他又骑摩托车到离家20里地的田地,水已经没过了小腿肚,一边下雨,他一边割还未完备成熟的稻子。
王忠林说,村落民都在抢收早稻,以往雇人用收割机割稻,听闻泄洪的,许多割稻的人不敢逗留,割稻价格被哄抬,原来六七十块割一亩稻子,涨到200元,后来乡政府派来十几台收割机才办理问题。
这天晚上,王忠林一个人留在家里,“水来了,我可以往上面走”。他睡不着,搬个小板凳在门口坐着,发呆。
“做好了分洪的统统准备”
村落民们还未感想熏染到危险的切近亲近,而在康山蓄滞洪区管理局,关于分洪的预案早在汛期开始的4月之前就已经编订完成。这份《康山蓄滞洪区利用预案》(以下简称《预案》)长达75页。
康山蓄滞洪区管理局与康山大堤管理局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邱发模先容道。今年55岁的他在管理局做了16年局长,刚退休。1980年代,管理局从康山垦殖总厂的水电科分出,现在从属于余干县水利局。
康山蓄滞洪区管理局
在邱发模的印象中,康山蓄滞洪区里的居民都是原住民,大堤建立前,每个村落落都是一个小丘陵,像一个孤岛,四面环水,村落民以打渔为生。1966年,粮食非常紧缺,村落民一肩一担挑泥土,建起来大堤,围成350平方公里旁边的地皮,用以农垦,终极形成20多万亩农田、20多万亩水塘。
如果分洪,对付这片地皮上的居民来说是历史头一次的大事。大堤建立的54年来,蓄滞洪区从未主动启用过。
《预案》显示,根据《关于长江大水调度方案的批复》,江西省鄱阳湖蓄滞洪区分洪利用条件为:当湖口水位达到20.59m(吴淞高程22.50m),并预报连续上涨且危及长江重点堤防安全时启用。
那几天,水位上涨太快了,一天几十公分,“手机到了80%就要想充电了,充电宝也是担保100%电量,待命中”,江西省启动防汛一级相应后,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副院长雷声被派往湖口县参加防汛抢险。
他也在时候关注康山的分洪情形,雷声参与了2012年与2018年《鄱阳湖蓄滞洪区利用预案》的技能体例,江西四个蓄滞洪区承担的分洪量总计26亿多立方米,个中康山蓄滞洪区的有效蓄洪容积超过15亿立方米,“康山约占一半,产生的效果最明显,以是关注度也高。”
“形势紧张”,邱发模形容他们7月中旬的事情。他说,在编订《预案》之后,他们还组织了当地干部群众进行分洪转移演习训练,体例《康山大堤防洪预案》,登记蓄滞洪区居民的财产变更。
“省政府也来了一个临时的分洪指挥机构,驻在康山”,邱发模回顾。
按7月10日的预测,湖口水位很有可能打破蓄滞洪区的启用条件,雷声说,“预测会高于22.5米,按预案做好了分洪的统统准备。”
康山大堤上,沿路设置了好几个写着白色大字“分洪口门”的蓝色牌子,口门宽380米。邱发模先容,一个口门处的土地上铺着一袋袋沙袋,下面是混凝土浇好的圆井,已经做成用于埋放炸破圩堤分洪的炸药的药室。
“最高水位之前,省防总的人打电话来”,邱发模透露,他们提到准备申请炸药。
康山蓄滞洪区分洪口门位置在康山大堤20+070~20+450桩号处
大堤里坡堆着防汛物料
这让他想起1998年大水的凶险时候:堤身已埋好了炸药,沙袋也压住了,准备点火爆炸,决定分洪,溘然九江大堤决口,康山的水位降了下去,终极没有分洪。
分洪是一个综合、繁芜的决策,不但关乎水位,“我们不足格”,邱发模说。他一下子报了好几个层层报请的机构名字:长江防总、省政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国家防总。
“如果在康山蓄滞洪区履行分洪,我县经济社会将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邱发模发来一份《关于康山蓄滞洪区的情形申报请示》里这样写道。这份文件题名为余干县公民政府,7月12日报省防汛指挥部,个中提到,余干县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也是2018年刚脱贫的国家级穷苦县。
文件里列举了希望不要分洪的三个缘故原由:严重影响脱贫成效、经济遭受全面重创、动员转移任务非常重。
“那个时候不知道死活了”
村落民们不是没有见过大水的威力,王丽春会想起1983年康山的那场大水,那年4月开始,长江中下贱七十多天阴雨不断,7月14日,康山大堤加沙里堤段发生了705米的决口。
“吓人哦”,王丽春撇了撇嘴。她记得决堤时在夜晚,流水的声音很响,“哗哗。”很多人夹着被子出来,来不及拿家当,只能把门窗全部打开,防止大水把窗户冲碎。
她当时住的外家在高地,大水刚漫到门口。村落里只有泥巴墙的瓦房,没有现在的二楼三楼,一大家子人都来避难,叔叔婶婶们挤在一起。
王丽春指着村落里阵势更低的一排屋子说,“那里全部淹掉了,是重新造的。”
大水来的那一晚,村落民们聚在高地的棚子里,面前一片汪洋大海,他们过不去,只能眼巴巴看着自己家淹没的位置,相互哑然。
王丽春说,那些关在笼子里出不来的鸡鸭都去世了,只有鹅可以游出来,夜晚,不知道哪里传来散落在水上的狗吠声。
没有吃的,她在高处的地皮里挖野菜吃,也有人在水中拿网抓鱼,就这么过了半个多月,大水逐步退了下去。
“倒了大堤,(生活)须要倒退三年”,这是村落里人的共识。
王忠林也记得1983年大水的代价。水退去后,一年的收成没有了。决口那阵每天大雨,一些小的圩堤也损毁,后来每家每户出人,分着挑泥,“重新造过,一全体下半年都在弄这个”。
那年他14岁,家里供不了四个兄弟上学,因此他小学二年级就辍学,给家里放牛。大水来了,也不以为恐怖,好多个下午都在水里拍浮,和牛一起游到大堤,喂它吃草。
全体村落庄没有灯,就用小瓶子放点油,再用灯芯烧。那段日子,每天吃冬瓜南瓜,没事干时就在家门口钓鱼,或到大堤的斜坡寻黄鳝,脚踩几下就会冒出来。
“那个时候不知道死活了”,王忠林嘿嘿地笑了笑,现在,他要担心孩子和刚翻修不久的房屋,有了很多放不下的事。
王忠林房屋的楼梯装修了一半
大堤在这些年一点点加高加固,里坡南面的鱼塘、农田是在挖泥后形成的,那些泥土后来被用来固定堤脚。
“鄱阳湖一期管理,鄱阳湖二期管理,逐步地来,逐步地来”,邱发模这样描述大堤的修固。
今年,为防止大堤决口,69岁的王家村落村落民王方金从6日就来到大堤上巡查,“(水位)到了鉴戒线,就要上来了”,往年也是。最初巡查是3小时一次,后来下大雨,变成1小时一次。纵然有武警部队和接济队,这些村落民的路线更像是大堤的毛细血管。
10个守堤村落民都是60岁朝上的男人。一同查险的村落干部王英山先容,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毕竟上半年疫情,刚刚出去没多久,“年纪大一点的也一样的。”他戴着草帽,帽子上印着赤色的楷体字“马到成功”。
王家村落村落民在康山大堤上处理一处险情 受访者供图
上堤的村落民分两班倒,轮班时回家沐浴,王方金因此错过了泄洪关照那天的搬家,“这(大堤)也不能走。”
他更担心溃堤,这些天里,王方金穿着高筒胶鞋,撑着铲子,一脚一脚踩着地皮,不雅观察草丛中的迹象。村落民们在里坡不同的坡度位置排开,走得稳当,是水边人的履历。
王方金须要查看脚下是否有泡泉、脱坡和塌方,他有了窍门,“泡泉一样平常在二坡,脱坡在一坡。”
外坡也要巡查,有时风浪太大,把水泥块打掉,烂泥露出来被水一下子淘掉,便是危险发生的时候,他须要扛装满砂石的蛇皮袋,填下去,肩膀发麻。
村落民王永民也是匆忙上堤的,9日12点旁边,他还在家里准备用饭,村落干部进门关照,赶紧上!
他立时骑着电动车,“登登登登就跑过来了。”
刚到大堤,他就碰着最惊险的一处脱坡:大堤的一块往退却撤退了200米,裂了一条很大的缝,类似于地陷。他们隔10米挖一条沟,倒鹅卵石、砂石,压住泥土,让净水从沟里排下去。“鹅卵石半袋也有好几十斤,那天真是累垮掉了”,他有些心有余悸,“下午解放军也来了,动作好快的咧,大家一起搞,还好来得及。”
此后他巡查会更加负责,“一个地方发险,其他地方也会。”
王永民说,刚开始上堤浑身是劲,后来太阳下山了往后,疲倦感就上来了。入夜,蚊虫凶猛,有西瓜子那么大,“摸都摸着了,眼睛都开不了。”
睡在帐篷里的竹垫上,他能听到水浪的声音拍打堤岸。吹北风时,两米多高的浪一个一个翻上来,难以入眠。
守堤村落民巡查后回到帐篷安歇,吹牛谈天
不想走的和走不了的
分洪与决口带来的后果是不同的,雷声阐明两者间的差别:“分洪是主动进水,什么都有操持,灾情会降到最低;决口是被动进洪,决口位置、韶光、范围都不可预测,带来的丢失也会非常惨重。以是,在做出分洪启用之前,防洪抢险是必须的。”
在雷声看来,能住人、有安全避险举动步伐、启用和管理有严格的预案,这是蓄滞洪区和单退圩的差异,“单退圩只能种作物,不能住人,到了水位就必须自动行洪。”
也便是说,分洪并不虞味着大略的捐躯,而理应前辈行有序的避险,王家村落30岁的大学生村落官王末霞一度为此头疼。
王末霞说,严格来说,如果分洪,居住在23.2米以下水位的住户都要撤离,转移到高地的房屋或亲戚家,但详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那几天,她一家家上户关照,村落民们很慌,有人说,我没有屋子,你帮我弄个屋子了,有人问,要搬到哪里去,我就在这边上好了。
老人和失落去行动能力的人成为村落庄安置转移中最薄弱的一环。一对老夫妻守着村落部的地下室,下雨房间里涨水,水透进墙的缝隙,咕噜咕噜冒泡,清理老半天;八十几岁的爷爷爬不了楼梯,搬不了家具,王末霞忙活良久。
关照过程中,一件事情让她印象最深:一个四十几岁的中年男人几年前由于中风,骑摩托车时摔下,成了植物人,按照水位,大水若来临,一定会浸入他家。
走进那户人家,男人躺在一楼的长椅上,80多岁的母亲问,“怎么办?”声音发颤。王末霞很难熬痛苦,她只能把类似的情形报上名单,“汇合中安置他。”
按照《预案》,全体康山蓄滞洪区内共设有锣鼓山、西安全区2处安全区,同时,每个州里在高地设置一个安全楼,安全区有生产转移道路7条。
但《预案》也坦承,“安全培植相对滞后”,比如撤退道路标准低,年久失落修,由于堤防施工的大型载重车碾压,道路损毁较为严重;安全区防洪排涝及安全举动步伐存在管理、运行用度无法落实等问题,给运行安全留下隐患;安全楼由于建成韶光较早,内、外墙老化严重,无配套举动步伐。
邱发模阐明说,安全区实际指在人口密集的低洼地区,再建造一座与康山大堤一样标准的圩堤,集中保护里面居民的安全,“由于分洪的大水过来,不好转移”,安全区并不是固定的安置区域。
《预案》还提到,现有的防汛无线警报网和信息反馈通信网无法知足蓄滞洪区频繁通信联结的哀求,而设计蓄滞大水位以下须要安全转移的居民共6966户、30070人。
邱发模认为,这或许与经费有关,“投资的重点不在这里。”而分洪又在很多时候看起来非常主要,例如按照《预案》,有21个事情组卖力各种保障。
另一方面,一旦分洪,补偿标准与程序参照2000年国务院发布《赔偿与蓄滞洪区利用补偿暂行办法》,补偿范围包括这些水毁丢失:农作物、专业养殖和经济林;住房;无法转移的家庭农业生产机器和役畜以及家庭紧张耐用消费品。
只是,补偿丢失标准并非100%,大多数村落民也没有购买相应的保险。
邱发模补充说,补偿标准每一年会根据物价调度,“是动态的。”
迁移与留守
多年来,纵然面对大水的风险,仍有不少居民乐意住在低洼地带。邱发模剖析,由于乡下的土地固定,到表面找土地建屋子可能比较难,也须要额外的花费。
经历过1998年的大水,2001到2003年旁边,康山蓄滞洪区多个州里曾有过移民建镇的迁移史。
王家村落老村落支书王叶东坐在阴暗的屋子客厅提及这段过去:当时王家村落共有63户迁往一个叫程家背的高地,村落里供应土地,建筑材料有优惠,村落民把老屋子拆掉,搬进4排新居里。
如今,纵然没有迁居,大水留下的痕迹还在。走在村落里,能看到很多低洼地的房屋建有地下室或者斜坡,一层常日抬高了一米到一米半。
王家村落低洼地的楼房大多在一层抬高
王叶东说,村落里的马路也有过抬高,村落民建房也会选用稳定的框架,“墙倒了,架子不会倒”,地基打得很深。
没有大水的这些年,困住乡民的更多是变动的生存和受到限定的发展方案。
王叶东回顾,过去村落民捕鱼,早上5点起床,8点就把鱼捕完了,一天其他韶光玩、打牌,能挣二三十万。
今年长江开始全面禁渔十年,很多渔船悄悄地停放在水塘里,无法利用,村落民们正在习气这样的落差。一位过去打渔的府前村落女人提到将来的营生,皱着眉说,“50岁了,还有谁要你?”一卡车的来招工,也轮不上她。
长江全面禁渔后,大堤旁水塘里弃置不用的渔船
在王叶东看来,蓄滞洪区的定位也影响了企业来乡里投资。王家村落现在共有4家烘干厂,也是为烘干稻谷而建。1998年前,曾有康山酒厂来村落里投资,开了20年,由于经营不善倒闭,此后村落里再也没有企业来过。
邱发模也提到,蓄滞洪区规定以农业为主,不能建大型厂房,“分洪淹掉了,赔偿丢失上,工业没有标准”,康山目前的发展方案大多集中在特色农业栽种、特色水产养殖。
而在村落民看来,分洪原来和他们命运的牵绊不多。
2014年来到大塘乡和平村落,彭小山没想过大水的事,也不知道这里是蓄滞洪区,只是由于在福州打工时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妻子是大塘村落夫,自己老家山多,村落落小,发展机会更少,现在在家附近还能带孩子。
彭小山是福建罗源人,2005年大专毕业后,在海口、福州、上海各个城市辗转,干过游戏厅、电器代理。亏了钱后做水电装修,加班多,客户哀求高,工价却不变,干完一单,他常常累得坐在地上不想动。
装修有半年的淡季,他开五金店、养蛙,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刚开始养时,他在社交媒体上记录,“没有撤退可言。”忙的时候,一天安歇不了几小时,但好歹在自己乡里,不用在城市里打工受气,日子有奔头。
上半年蛙的行情不好,由于疫情,2-5月禁止养蛙,好不容易得到容许,“结果大水又来了”,他无奈地笑了。感到愁闷,他最多在朋友圈和抖音发个小视频,配文“2020加油”之类,加一首苦情歌。
把蛙棚建在低洼地时,他同样没料到大堤外的水情。他想过,如果分洪,“就即是说从去年到今年就白干了,还亏钱”。但能有什么办法呢?“淹了农田总比淹了城市好,我也只能说认栽”,彭小山语气苦涩。
对分洪,王忠林平日里也不在意,“大水的时候才有危险。”
15年前,他花五万买下现在的土地,在这个危房里住了10年,5年前才翻修正造,至今欠债6万,现在,屋子的油漆还没有上、两层楼梯的瓷砖也没贴,但至少,墙砌好了。
“大水一来,墙全部要倒”,他有些顾虑。
日子更多是走一步看一步,贰心脏也不好,干不了重的体力活。赢利的活计是客岁夜明湖挑野生藕带,到深一米的水下采捞,细致地清理干净。晚上两点出发,开三轮电动车到30公里外的瑞洪镇,一凌晨卖出去。
其他韶光打零工,一年的收入两三万,王忠林平时只抽五块钱一包的烟,贵一点就要斟酌一番。
他希望孩子多读一点书,“出去就好。”说话的时候,他摸动手臂上一颗李子大小的赘瘤,他不知道那是什么,也没去医院看过。
“担心什么呢?”对大水,他也是同样的态度,“总有办法从大水里出来。”
王丽春并不十分理解“分洪”的含义,也没有接管过干系信息的宣扬,“反正就这么过,等到破掉大家都是一样的。我们这里种稻子的,炸了(大堤)就全没了”。
1cm后的沉着
7月16日午后,空气里干燥闷热,在蛙棚里忙活的彭小山身板精瘦,指甲缝里嵌着一圈玄色,神色轻松了许多。
“降了一点,对。刚刚发过来的,21.94(米)”,彭小山腼腆地笑笑,翻出村落干部在微信群里的关照。
这天,他们是安全的。间隔分洪的康山站水位22.68米还有很长一段间隔,连续几天景象晴好,彭小山暗想,蛙该当是保住了。
雷声说,后来江西省通过调度,及时对185座单退圩开闸行洪、对上游水库拦蓄大水,使鄱阳湖水位得到一定程度的低落,终极湖口最高水位是7月12日的22.49米(吴淞高程),没有分洪。
“就差1cm”,雷声强调,“为了这个1cm,决策层该当是采纳了大量方法。对康山百姓来说,是减少了丢失,保持了正常生活。”
7月18日,邱发模推测,康山该当是不会分洪了。“康山蓄滞洪区至今未主动分洪利用过”,这句话大概率会保留不才一年的预案里。
这个晴天,大堤沿路的农田虽然是低洼地,一些农人已经开始插秧,带着草帽在光影粼粼的水面穿梭,赶着栽种第一季的晚稻,碧青色连成一片,对可能发生的历史浑然不知。
大堤沿岸,许多村落民已经回到田里,忙着栽种晚稻
守堤的村落干部王英山还不敢松懈,“现在还早嘞,反反复复,涨涨退退”,他估计,他们统共要在堤上待一个月。
随着水位涨落的一天又一天,王丽春称为过关,“本日没下雨就过了关。”
她和村落民到底过了这一关。7月16日下午,她坐在小卖部,村落里安静地只剩下夏日的蝉鸣声。这里聚拢了村落里最热闹的生气,几个80岁的老人打着麻将,时时时有小孩蹦过来,攥着汗津津的纸币,要问她买零食。
王丽春的小卖部,村落民们在打麻将
一壁是蓄滞洪区在掌握人口增长,一壁是村落里人口自然的流失落。和许多村落落一样,田里的人越来越少,人们流向四面八方的城市,留下老人和孩子。
最近三天都是好天气,彷佛意味着危险的警报已经解除。
7月18日晚上,出租车在康山大堤上行驶,海和入夜成一片,蚊虫在车灯的光束中乱撞,仍有不少部队官兵在大堤上巡逻。司机不但一次提醒,长江第二次洪峰要来了。
那天傍晚,王叶东从老屋出来,走在村落里的小道上,邻家的大门都紧闭,长久地熄着灯。王叶东一家家地先容,他们去了浙江、深圳、福建,去了服装厂、电子厂,良久没有回来。
当了20年村落干部,两年前退休,他还是回到田地里,逐日早出晚归,闲不下来。大水还未到来前,他担心村落落会先老去。
离开时,王叶东在村落小学门口站定告别,他去小卖部买了包烟,转身回家,消逝在村落落安静的黑夜中。
大水的过后,几位老人在王家村落村落部的广场谈天,这里是村落庄信息交流的场所
(彭小山、王丽春、王永民、王忠林为化名)
任务编辑:黄芳
校正: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