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上课铃响了,自然老师拿着实验器材走进教室,说:“今天我们的实验是找空气。”
老师要求我们先用眼睛看空气,结果什么也没看见;再用手去抓,也没有抓到什么;最后用鼻子去闻,也没有闻到什么气味。原来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看不见,抓不,也闻不到。那该怎么找呢?这时,老师拿出实验器材,做了一个小实验。老师把粉笔放入水中,结果象珍珠一样的气泡从粉笔中钻了出来。奇怪,粉笔里怎么会有空气呢?老师把粉笔折断了给我们看,原来粉笔里有许许多多的小洞,空气就藏在小洞里面,粉笔放进水里,小洞里面的空气就被水挤出来了,变成了象珍珠一样的气泡,真好玩啊!
通过本次实验,使我明白了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空气,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篇二:我最喜欢的自然课
在学校,有非常多种课。有语文、数学、自然、社会……等课。我最喜欢的就是自然课。
上自然课,可以认识许多生物,知道蜘蛛有八只脚,并不是昆虫;知道蝴蝶是个完全变态的昆虫;知道粪金龟属于腐食性的昆虫。有时也会带领大家踏入深奥的宇宙中,知道人类第一位登入月球的是阿姆斯特朗;知道宇宙有太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等;知道太阳只要不存在,我们人类就无法存活。老师讲的这些,我都记不起来,因此对自然产生好奇心。
记得老师前几天要各小组养一种昆虫,我们这组养的是蝴蝶,但不知是哪种。我看到他在吃叶子,吃得津津有味;还看到他在睡觉,十分可爱。每个人喜欢的课都不同,有人喜欢某一科目,却有人排斥。所以我们应朝着自己喜欢的课程好好学习,增广见闻。
篇三:自然课堂——再次走进第一实验小学
4月19日中午,小记者自然课堂系列活动再次走进了第一实验小学电子报告厅。
中午12点,我和同班小记者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电子报告厅,参加主题为《田田的蚕宝宝>>的课堂教育活动。首先地瓜老师向我们讲述了蚕的生长过程,告诉我们蚕的一生虽然要经过蚕卵、蚁蚕、蚕宝宝、蚕茧、蚕蛾等阶段,但是整个生命只有短短的40多天。桑叶是蚕宝宝的主要粮食,在蚕的一生中,给蚕宝宝喂食要特别注意。地瓜老师告诉我们一定要把桑叶洗干净,擦干后再一条一条地撕开,否则蚕宝宝很容易夭折。蚕宝宝长大后就会吐丝成蚕茧,地瓜老师告诉我们今天人们穿的丝棉棉袄,盖的丝棉棉被都是蚕宝宝吐的丝翻制而成。
这时我感到蚕宝宝是多么的伟大啊!在短暂的生命里,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无私奉献给了人们,自己却早早地结束了生命。
最后,地瓜老师给每位小记者发了蚕卵,大家如同得到了宝贝似的小心翼翼地带回去。我想我一定会好好地把蚕宝宝养大,好好地观察蚕宝宝的一生,并且要向它们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四:自然课_500字
清脆的上课铃刚停,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块、丝绸帕、玻璃棍和像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只见他不动声色地放下东西后,拿起粉笔再黑板上写了个斗大的“电”字。
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竖起耳朵等待着他讲课,而他却叫了一位女同学上台去,要她把自己的自来水笔杆使劲往头上摩擦后,在把它伸向一堆碎纸屑。正当我们看得目瞪口呆时,马老师问道:“哪来的电呢?”多数同学转入了沉思,只有几个同学小声回答:“摩擦的呗。”
“对,是的,是摩擦得来的。”马老师高兴地接过他们的话茬一字一板地说:“物体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的东西,我们就说这物体带了电。这种用摩擦的方象是经常发生的……”
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听着、看着。最后马老师真像魔术师那样,让我们观看了用摩擦起电的方法,使玻璃板上的小纸屑跳舞的表演。并给我们每个组分发了毛皮和像胶棒,或是丝绸帕和玻璃棍,让我们每个人都做摩擦起电的实验。我一边做着实验,一边想着“登上电学宝座的法拉第”和“探索雷电秘密的福尔摩斯”,我也一定要像他们那样力争做一个驯电的人。
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嗨,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篇五:我的第一堂自然课
开学了,我现在是三年级了,这学期我们的科目和二年级不相同了,少了生活,多了自然课,其中我最喜欢的科目就是自然了。
自然是由我们班主任李老师所教授的,第一堂的自然课,一开始上课佩怡老师就先让我们出去排队,我还正在怀疑为什么要出去排队时,老师就说要带我们去认识校园的花草树木。
原来我们要去校园观察植物的根、茎、叶子、花朵和果实,老师不但带着我们逛校园,还让我们摸摸植物,甚至老师又让我们去菜园拔地上的杂草观察比较。
自然课是我最喜欢的科目了,因为这堂自然课可以让我很清楚学到怎么分辨块根和须根。每一种植物除了味道不一样以外,外观看起来也不相同,叶子有大有小、有长有短;茎有粗有细;花有红有紫等等。我好期待下次的自然课能够还有更丰富的自然等着我们去发掘。
篇六:自然课上的小发现
在众多的科目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自然课了,因为老师会给我们做许多有趣的小实验。
今天在我期盼的自然课上,老师又与同学一起动手做实验。她拿出一杯水放到讲台上,再拿一张厚纸放在杯子的上面。接着,她把杯子倒过来。一脸认真地对我们说:“我要松手了。”啊,不会吧,如果松手,那纸必定会掉下来,我坐在第二排,到时水花四溅,我的衣服不被弄湿才怪呢!我的心怦怦直跳。
可结果出乎意料,老师的手完全松开后,纸却安然无恙的贴着杯子,一分钟、两分钟……纸像粘了胶水似的丝毫未动。“你们知道纸片为什么没有掉吗?”老师问道。大家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老师接连摇头否定了。
我灵机一动:为什么杯子里要装满水呢?如果不装水,那纸会不会掉下来呢?于是,我大胆的举手“老师,可以让我再试试吗?”老师同意后,我走上讲台,把杯里的水倒完,然后盖上纸片,小心翼翼地倒过来,纸一下子就掉了。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我望着空空的杯子,若有所思地对老师说:“是不是杯里装满水,里面没有空气,纸片才没有掉下来?”老师竖起大拇指“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接着老师告诉我们:用纸盖住装满水的杯子并且倒放,这时候杯子里没有空气,外界的大气压向上托住了纸,纸就不会掉下来了。
今天我又收获了新知识,同时也让我明白:多动脑,多动手才会有更多的发现。
篇七:自然课
有一只大肚鱼,它吃的食物是孑孓。多亏有了它的帮忙,我们才不会满腿豆花呢!好奇特的水生动物,原来它叫做“龙蝨”。身体圆滚呈流线型,长得真是太可爱了。
哇!布袋莲!它的叶柄好大喔!胖嘟嘟的真特别。繁殖力惊人,到处都可以看到它!嘿!这个水芙蓉还不赖嘛!压入水中,一放手,它就会像小船一样自己浮起来。你说,它是不是很有趣呢?还有还有,月亮真神奇,有这么多张脸,一下是月饼脸,一下是细眉毛,像是在玩变脸游戏。
大自然的奥妙,真神奇,上自然课真好玩,不但做实验,还会玩游戏。真希望天天都有自然课,让我快乐的背着书包,往前冲!冲!冲!
篇八:令我难忘的一节自然课
要说最令我难忘的一节课,非自然课莫属,因为在自然课上,我们能看老师做许多有趣的小实验,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
记得有一次,老师带来了一个马夹袋,里面装了许多东西,我们个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做一个实验,名叫‘吞鸡蛋的瓶子’。”
老师刚说完,就从她的塑料袋里拿出一了个瓶口很小的瓶子,再撕下一点纸,并将纸点燃,放入瓶子里。突然,火苗蹿得好高好高,差点烧到天花板。当时,我们的心仿佛要跳出胸膛,害怕教室着火。
当纸燃尽后,老师迅速将鸡蛋放在瓶口上,那时,我想:那个瓶口那么小,鸡蛋又那么大,鸡蛋可能会乖乖“钻进”瓶子的“肚子里”吗?突然,随着“波”一声,瓶子奇迹般地“吞食”了鸡蛋。我们看见后,个个目瞪口呆,夸赞科学的奇妙。这是,老师又向我们讲起了这个实验的原理:“瓶子里的火耗尽了瓶子里的氧气,这使外面的压力比里面的大,这样鸡蛋就被瓶子‘吞食’了。”
这堂课又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知识——大气压力。
篇九:一节精彩的自然课
世界上最伟大,最神秘的力量是大自然的力量。自然教给人类许多东西。走向大自然,细心聆听她的教诲。
蚂蚁
也许,在你很小的时候,调皮的你是否和小伙伴一起寻找蚂蚁洞。然后不知谁突发奇想来了个火烧蚂蚁洞。当你听见火中的蚂蚁被烧死嗞嗞的响声时。在你的脸上绽开喜悦的笑容时,不知谁大喊了一声,只见火中滚出一团黑色的东西,你们拿着树枝一推便裂开,涌出黑黑的蚂蚁。你们不死心,又用脚踩,可还是跑了不少。
多年后,我再次想起这个场面。感悟,蚂蚁虽微不足道,却又那样倔强的活着;虽卑微,却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
仙人球
在你家的阳台上,是否放着一盆仙人球。圆圆滚滚的,早就忘记是哪位亲友送的了。开始对它钟爱有加,时不时的摆弄它一会儿。不想有一次被它刺扎了手指,哇哇大哭,站起身跌跌撞撞找妈妈,不想又被它刺了脚。于是你一气之下,用铅笔把它刺了个大洞,然后被你移至墙角,再也没有人理它。时光使你几乎把它淡忘了。然而,它竟然开花了,一个硕大的洁白的花,洁白的花瓣向四周舒展开来,细长的花蕊,从中心倾泻而出,稍稍翘起。只是花下,那个当年被你刺得满是洞的仙人球与这朵圣洁美丽的花不太相符。
今天,我又想起那盆后院的仙人球。感悟,尽管被人抛弃,憎恶,也要坚强的活下去,默默积蓄力量,向那个遗弃你的人绽放出你最绚丽的花朵。
小草
小时候的你是否一蹦一跳的跟在大人身后去锄草,你无说事实,只是一个人拔起小草,当大人辛辛苦苦拔完了所有草,你也在田间玩的不亦说乎,大人拉着你回了家,可是贪玩的你怎会放过那片乐土。于是你又偷偷的跑回去,可是你发现刚才陪你玩的蝴蝶不见了踪迹,大声叫唤的蝉也不知飞到了哪里,失落的你望着空落落的土地回到了家里。当几个月后你仍抱有希望来到那里,却发现土地上又长满了,可就是不见那些昆虫,于是你又含着失望离开这里。
何时,又想起田间的草丛。感悟,生命短暂,也要有色彩,哪怕被人绝了后路也要壮丽的走过一生
……
自然教给人的不只是怎样生存,而是告诉你许多道理,让你走过无知的导师,自然无疑给我们上了一节精彩的课。
以上就是自然课作文-关于自然课的小学作文的所有内容,更多记事作文资讯请关注美德网熊掌号,为您提供第一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