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于此世,立足于社会,便不可能独立的活着,更不能够自私的活着。作为中学生,我们现在固然要具有敢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沉静和决心,但展望未来,时代需要的不仅是拥有渊博知识的我们,更需要有责任心、有合作互助意识的建设者。无论国家交往还是人们的日常交流,如果大家只考虑自身利益,不为对方着想,就会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清代的国策和结果便是对世人的一个警告。
自清代康熙皇帝的闭门锁国政策开始,中国被外国列强侵略的命运就已注定。这其中,既有皇族的骄傲自大、自以为天下无敌————我才不需要借鉴尔等卑劣的技术和发展方式,我反倒还要把自己的先进技术藏起来,不让你抄袭去才好啊————的自大心理作祟,又有皇族巩固个人经济与政治地位————故意将资本主义在萌芽中消灭掉————以及他们对当时对己国已经不利的外国骚扰做出消极应战因素。愚蠢国策导致的后果是什么?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是被外国列强蚕食瓜分的血淋淋的事实!落后只能挨打!而不想落后,最好的方法便是谦虚、积极、合作,永远向比自己好的事物看齐而不是羡慕嫉妒恨。无论是竞争对手,还是身份低微的人,只要他们有过人之处,我们就一定要虚心学习。也许粗粮饼确实是其貌不扬,但它却如一朵桂花,将香味送入口中;又如一只利箭,射向身体不适之处。择其善者而从之,总是利于自己的。唐代的繁荣昌盛里,不也有开放政策的功劳吗?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应如同自己名字一样熟悉吧。故事中既阐述了学习环境的重要性,更像是和本文的作者约好了似的————都说明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重要意义。与普通孩子一样,孟子儿时好奇心强,见了什么都模仿、学习,其中当然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孟子最终成为一个学识渊博,见解深刻的儒学大家,正是因为孟母对孟子的启蒙教育和无私奉献。看到孟子学习环境太差,学习对象平庸,甚至丑恶,孟母便陷入自省,并果断行动————搬家,终于让孟子拥有了一位好老师———谦逊有礼、崇尚知识、刻苦好学的学习环境。于是,孟子勤奋、刻苦学习,终成大才,成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前有孟母,后有魏征。魏征和唐太宗曾是好哥们儿。唐太宗作了皇帝后,魏征前后共提建议二百多次,次次都是站在国家利益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建议,而不是像邑人一样只为自己着想。唐太宗则十分重视魏征的意见,从谏如流,积极地听取、借鉴或采纳这些建议,即使魏征的意见不合自己的心意,即使魏征的话很难听,也不会像邑人那样对仲永父亲的错误做法熟视无睹。在一定程度上说,是魏征和唐太宗造就了贞观之治;而贞观之治的出现为唐朝的全盛打下了坚如磐石的基础。
同学们,我们不仅嘲笑仲永悲剧中邑人的愚蠢作为,更要吃一堑、长一智,牢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古训,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成长进步。
以上就是小编给您带来的读伤仲永有感短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指南,请继续关注美德网读后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