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寺山门。
这里吸引了很多北大清华的高学历人士出家。
新京报 浦峰 摄

学诚法师(左)正在辅导弟子贤启法师学修。
贤启法师是清华大学核能专业博士。
龙泉寺供图

佛教若排斥互联网就没有力量 汽车知识

学诚法师 16岁出家,2005年担当北京龙泉寺方丈。
今年4月20日,出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同时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青联副主席等职务。

【对话动机】

从山间破旧小寺,到拥有高学历僧团的“最强科研寺”,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详述龙泉寺10年间的发展之路。

佛教弘传需与时俱进

新京报:龙泉寺有一批清华、北大等名校高材生皈依剃度,被称为“最强科研寺”,它为何能吸引高学历人才?

学诚法师:龙泉寺位于海淀区,和很多高校离得较近,一些对佛法感兴趣的人常常来寺里访问互换,个中有的大家缘成熟了,选择出家。
实际上来龙泉寺出家的人,各种学历、阅历的都有,每个人的善根和分缘并不与学历挂钩。

这个时期越来越趋于知识化和专业化,社会也须要高本色的僧人团队。
从全国佛教整体比例来看,出家人的学历普遍偏低。
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精良人才投入到佛教奇迹当中来。
中华文化要走向天下,没有人才,没有传播,怎么走向天下?

新京报:有人质疑高学历人才皈依剃度是悲观避世,摧残浪费蹂躏了国家教诲资源,你怎么看?

学诚法师:有人认为出家人比较悲观,不干事,与世隔绝,实际上佛教是非常积极入世的。
历史上,大量高本色的出家人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唐代出家为僧、尼须通过考试;清朝中叶后,由于战乱,很多底层的人,乃至难民为求生或避债而出家,以是长期给社会造成出家人避世的错觉。

现在国民文化本色普遍提高,如果出家人没有接管良好的教诲,就没办法把佛教善的力量开释到社会中去。
现在正处于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关键期间,须要包括佛教在内的中华文化走出去。
高本色人才出家,正表示了他们的进取心和任务感。

新京报:你说过,“如果不利用高科技,佛法就传不出去。
” 龙泉寺建立了科技团队,并有一群精通程序的义工,你为何如此看重高科技?

学诚法师:佛教是古老的、传统的,但佛教徒是当代的。
佛教徒和佛教该当接管和欢迎所有前辈科学。
我们该当把慈悲、平等、圆融等佛教聪慧,用适应当代社会的办法通报出去。
佛教的弘传办法和方法须要恰当地与时俱进。

在这个时空分缘下,佛教要弘法、广度众生,就要利用高科技,利用当代传媒的方法与手段,才能快速把佛法传播出去。
出家人不应谢绝新知,而要积极学习,节制当代文化、科学,才能在心灵天下为社会大众供应有效的帮助。

“网红”僧人能帮许多人

新京报:你2006年开通博客,2009年起用中文、英文、法文等十种措辞在互联网上弘扬佛法,被誉为最会利用互联网的法师,但很多人批评互联网消解了严明文化,你认为在互联网时期该如何传播佛法?

学诚法师:这个时期是网络时期,各行各业发展都要网络化,并像网络一样连成一体,伶仃肯定没有力量。
佛教若排斥网络,就没有办法去广泛深入地影响社会。

互联网只是一个信息载体,关键是怎么面对它、如何选择它。
现在网上充斥着大量的负面、不实、垃圾信息,乃至有害信息,严重污染了当代人的精神空间。
在这个信息海洋中,我们该当去传播正面、积极、康健的信息,为人们供应净化心灵、精神互换的平台。

新京报:佛教给人的印象是深山古寺、清净,重在修行、参悟,你把互联网引入寺庙,是否担心会影响僧人清修?

学诚法师:佛教有许多面,有出世的一壁,也有入世的一壁。
龙泉寺的僧人,并非外界传说的那样都是手机不离身的网络达人和科技高手。
龙泉寺哀求僧众专心办道,阔别世染。
为担保清修,寺庙有非常严格的规定:用电脑、上网要申请;也不许可拥有手机,只有少数执事法师,因事情须要,才会由寺院配备。
龙泉寺的僧团是有分工的,卖力奇迹部门、须要上网的只是少数法师,绝大部分僧众的学修不受网络影响。

新京报:你每天上网多久,紧张利用哪些互联网产品?

学诚法师:我平时上网紧张是理解一些国内外时势,宗教界、佛教界大事,以及一些社会评论和舆论。
现在除了博客、微博、龙泉之声传统文化网,我还开通了微信平台。
我们的动漫制作中央除了见行堂语系列的漫画,还制作了很多动画片、微电影,这些在网络上都能见到。

新京报:你若何看待“网红”僧人,比如有2400多万粉丝的延参法师?

学诚法师:互联网是与大众互换互动的一种非常好的办法,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理解到佛法,得到心灵的启示,也可以在博客、微博上提出他们在家庭、择业等方面的困惑。
我们通过网络给他们适当的关注、安慰和鼓励,能够帮助到很多的人。

新京报:你用动漫形式出版的《烦恼都是自找的》成为脱销书,为何用这种形式传佛法,效果若何?

学诚法师:能传播出去才是好东西,不能传播出去,东西再好,浸染有限。
传播出去,还要大家随意马虎懂,能够渐入民气,才真正对生命、对社会有帮助。

太严明的东西,大家每每有畏惧感,心生阔别;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对漫画有着天生的亲切感。
时期不同,有人喜好更亲切的佛法,那就要有这样的佛法。
最近,《烦恼都是自找的》在中国国际动漫节荣获金猴奖,这也解释我们的努力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寺庙应规复清净道场”

新京报:龙泉寺是为数不多向"大众年夜众开放修行的寺庙,有各种禅修班、法会,这为了什么?

学诚法师:只有被当代人所欢迎和接管,佛教的正能量才能如涓涓细流一样流淌到社会内部去。
佛教须要用大众喜好的办法贴近社会、民生。

很早以前,我把稳到北京高本色人才密集,但很少有对"大众开放的道场,就特殊想在北京建立一个大道场,培养佛教人才。
终于在龙泉寺实现了这齐心专心愿。

新京报:龙泉寺不收喷鼻香火用度,各种禅修班都免费,寺庙没有经济压力吗?

学诚法师:龙泉寺的经济来源紧张是十方信众的支持。
寺院不断完善一些根本举动步伐,的确一贯存在着资金缺少问题。
然而,龙泉寺有自己耕种的有机农场,僧众平时吃穿住用比较大略,以是自身开销不大。
只要大家能够坚持戒律的行持,就能担保基本生存。

新京报:目前中国许多寺庙重视经营,比如少林寺,除了打造少林寺商业品牌,还在外洋买地开设公司……你如何看待这些举措?

学诚法师:在当代社会如何来保持和传承宗教的基本教理、教义和宗教的基本精神,同时又能与当代文明相结合,是一个时期的大问题。
这里面要考虑的成分很多,各地的寺院都在做各种考试测验,由于分缘条件不同,呈现的面貌也有所不同。

当今的宗教界存在“寺庙被承包”、“烧高价喷鼻香”、“私设功德箱”等不良征象,这是唯利是图的物欲文化对宗教界的堕落,影响很不好。

新京报:你认为寺院该呈现如何的状态?

学诚法师:我以为寺庙该当规复清净的道场,让出家人能很好地持戒,安心办道。
比如龙泉寺僧团持金钱戒,对上网和手机的利用等进行严格管理,设立了各类规矩,便是为了这个目的。
有了清净和合的僧团,把寺庙的各种戒备方法做到位,寺庙各种功能比较具足,各项奇迹才能较好发展。
寺院的自身培植搞上去,才能够把好的影响开释到社会中。

青年人三大困惑:择业、孤独、家庭

新京报:佛教是一门出世的宗教崇奉,你作为宗教领袖,又担当全国政协常委、全国青联副主席等诸多职务,两种不同的身份发生过冲突吗,你如何平衡这两种角色?

学诚法师:佛教根植于社会,以是要从如何契合时代缘起、利益人类社会的角度来考虑其发展。
发展佛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利益广大众生。
以是,我这两种身份是不抵牾的。

在当现代界,国家和社会也都期许佛教发挥更加积极的浸染。
这是时期的主题,也是佛教的任务,佛教界该当积极契应这样的义务,勇于担当。

新京报:为何有很多高知、白领到龙泉寺来体验修行?他们能从龙泉寺得到什么?

学诚法师:当代都邑的白领,由于生活节奏快、事情压力大,身心都比较怠倦。
人要调度、化解自己内心的抵牾,宗教思想从人的内心出发,随意马虎让人接管。

龙泉寺对"大众开放,举办了IT禅修营、音乐禅修营、动漫艺术禅修营等,包括静坐、行脚禅、农禅等体验式课程,便是要让大家体验传统的生活,让躁动怠倦的心安静下来。
大家与出家法师、义工互换,学员之间也互相交流,在这种面对面的互换中,心扉就逐步打开了。

新京报:你是全国青联副主席,龙泉寺有很多青年义工,青年人向你倾诉得比较多的问题和困惑是什么?你是如何开导他们的?

学诚法师:还有很多青年人通过博客、微博和我互动互换,问题多是精神层面的,以下几类问题比较多,第一,择业问题,第二,人们阔别家乡择业,内心随意马虎产生孤独和疏离感。
第三是家庭问题,比如父母反面等。

很多时候是我勾引大家思考和认识什么才是积极康健的人生态度,什么才是有代价的人生,让内心的力量得到培养。

新京报:你有困惑吗?若有,你是如何化解的?

学诚法师:困惑,佛教讲即是“无明”,便是没有“聪慧”。
我们由于没有聪慧而起各种烦恼。
出家人修行的目的便是要断除无明烦恼,用佛法去断。
佛教里有系统讲述断除无明烦恼的理论与实践方法。
当然,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无明烦恼还是会起来,这时候正是磨练和强化自己佛法修行的机会。
我出家往后,按照佛法里的方法修行,让内心保持清明和安宁。

探访

“中国科研最强寺庙”如何炼成?

低沉的英语阅读声,肃穆的佛殿,数十名披着僧衣的法师,十几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近百名年轻的义工。
这有些“错位”的场景是龙泉寺“五一”法会多语种分会的一幕。
用英语阅读的是佛经《楞严经》。

与京城富丽堂皇的雍和宫、法门寺等著名寺庙比较,龙泉寺有点“寒碜”,古老破旧的山门狭窄难容一辆小车通过,院内仅有的四间拜佛小殿堂也有些破旧。

但存心不雅观察,你会创造龙泉寺独特之处,公共小广场公示板上贴着招募影视动漫制作义工、多语种翻译义工等告示;在寺内数字图书馆,用手机就可以查找要借阅的书;寺庙的门禁系统利用指纹识别,僧人刷指纹即可进入。

这是座古老和当代结合的寺院。

“学霸”僧团改造寺院

2004年,禅兴法师追随方丈学诚法师来到龙泉寺,一起入寺的,包括禅兴法师,仅五位法师。

10年间,龙泉寺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寺庙,成为“中国科研最强寺庙”,“学霸寺庙”,坊间戏称其为“极客圣地”。

龙泉寺有一支让外界好奇的高学历僧团。
2004年追随学诚法师入龙泉寺的五名法师,个中三位名毕业于清华大学,一名是北京航空航天算夜学博士。

禅兴法师说,如今龙泉寺僧团扩大到100多人,约有一半以上法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个中5位布告法师中两人是清华大学博士:除了他,另一位贤启法师是清华大学核能专业博士。
普通法师中也不乏名校毕业生身影,贤宇法师柳智宇毕业于北大数学系,贤超法师毕于北大物理系,贤威法师是中科院博士。

禅兴法师是大藏经整理项目的卖力人。
该项目组6名骨干成员均是名校毕业。
“整理佛教经典须要高本色人才来做。

参与大藏经整理项目的贤宇法师柳智宇2010年入龙泉寺,他曾取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
“柳智宇逻辑思辨能力很强,脑筋很聪明,非常适宜整合佛法、义理。
”禅兴法师说。

除了文籍整理,禅兴法师说,高学历人才还参与寺庙的各方面培植。
北京航空航天算夜学力学博士贤立法师参与了寺院的设计、制图、督工等事情。
北京工业大学打算机专业毕业的贤信法师设计和掩护龙泉寺官网“龙泉之声”,目前已有上千万点击量。

最具互联网思维的寺院

2011年,环球最大中文IT社区CSDN举办移动者开拓大会,在一群西装革履的互联网大佬中间,身着黄色僧袍的僧人满口互联网术语,评论辩论最新技能潮流,引发了围不雅观。

这位僧人便是龙泉寺的贤信法师,“一开始他们以为我走错门了,后来才创造我确实是来参会的。
”贤信法师笑着说。
仅2013年,龙泉寺就参加了9次各种技能开拓大会。

贤信法师2009年进入龙泉寺,之前他曾在一家IT公司做程序员。
进入龙泉寺后,为方便僧众学习佛法,义工住宿等,他设计了多个程序。

贤信法师频频与IT圈人才互动,海内一些有名互联网公司也组团来龙泉寺参不雅观,互换互联网技能,一些投缘的IT人才主动成为龙泉寺义工。
龙泉寺信息技能组逐渐名声在外。
贤信法师说,有不少IT界大名鼎鼎的工程师来龙泉寺禅修。

贤信法师先容,龙泉寺对僧团的管理依然遵照清规戒律,但在弘法方面非常当代化。
龙泉寺新的建筑都安装了音频和视频设备,覆盖网络;开会可以利用网络会议、电话会议,联结北京、外地和外国的不同会场。
碰着重大法会,人比较多,可以同时开辟数个分会议室现场直播主会场法会。

本版采写/新京报 萧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