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轮回,自然界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我们的生活因此而显得更加美丽和精彩,转眼又到了冬季,在这寒冷的天气里,我不由得产生了一些联想。
我家院子的一角有一株腊梅树,经过十余年的洗礼,它已经高出了墙头。每到冬季,树上叶片掉光了,一朵朵腊梅花就会不怕寒冷地站满枝头,十分醒目。腊梅不怕冷,气温越冷花期越长。如果拿今年冬天的气温与往年比,可以说是个暖冬。今年春节前虽然气温不太寒冷,但腊梅树的花瓣仍没有凋落,并且我还发现有好多花骨朵在含苞待放;正月十五夜里一场雪后,花开的更旺了。一阵微风过后,香气弥漫整个院子,让人感到心旷神怡,遐想无限。中国古代文人寄物抒情,将冬日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以表达自己的清高品质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可见梅在古时候,已被认为是不畏严寒的代表,梅花也总是被认为是坚强、高尚、高风亮节的象征了。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更是广为人知。我还由此想到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句。
我想靠近腊梅,仔细欣赏她的姿、色、香、韵。忽然看到雪地上被光映出的一块块光斑,顿时联想到“囊萤映雪”这个成语。“囊萤映雪”中的“映雪”,指的是晋朝有个叫孙康的人,非常好学,但他的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就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以后积雪映出来的,他想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或是搓搓手指。从那以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一名饱学之士。
由此看来,什么样的人生叫碌碌无为?什么样的时光叫青春无悔?不经一番寒彻苦,怎得梅花扑鼻香。我们现在生活的物质条件、读书的学习条件是古人想都想不到的,我们在这样好的环境下没有理由不好好读书学习。我们要学习腊梅不畏严寒的精神,学习孙康映雪看书的典故激励自己,用发奋学习的热情驱走寒冷,将来才有可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篇二:关于冷的联想
说到冷,大家会有什么联想呢?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如果说到雪,那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别看这一小片雪花小的很,不起眼,那么,你们知道它是怎么产生的吗?
雪花是空中的水蒸汽遇冷凝结成的。在一般情况下,水蒸汽先凝成水,然后才能结冰。雪花却是直接由水蒸汽凝结成的。看起来,雪花是白色的。实际上,雪是冰的晶体,冰晶是无色透明的。可是它的每一面都像一个小镜子,反射光线的能力非常强,就显示出了白颜色。雪花最大的直径不超过2毫米。我们常见的鹅毛大雪,那种雪片是在降落过程中,是许多雪花粘结在一块形成的,所以,我们所见的“鹅毛”才那么大。雪花也非常轻,5000到10000朵雪花才有一克重。一立方米新雪有六十亿到八十亿朵雪花。雪花的形状千差万别,每一朵雪花都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没有两片雪花是完全相同的。就像我们人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就算是双胞胎,也不是完全一样的。雪花的形状也是很美丽的。直到现在,已经知道雪花有两万种不同的图案。不过它基本上是六角形的。
雪花不仅好看,而且会给人们带来许多好处,但也会带来一些坏处。
新降的雪疏松多孔,能够贮存大量空气,有防冻保暖作用。就像给植物穿上一层棉衣,植物怎能不舒适呢?雪花融化后,雪水中的重水含量比普通水少25%。重水是一种带放射性的物质,对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雪中的重水含量少,显然有利于促进生物生长发育。植物吸收雪水的能力,比吸收自来水的能力大二至六倍。雪水进入生物体后,能刺激酶的活性,促进新陈代谢。雪水中还含有较多的氮化物,比雨水中的氮化物多5倍,比普通水更高,可以说是一种肥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雪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生命”肥沃着土地,养育着庄稼,为人类造福的。
但是,雪大了会阻塞道路,影响交通,容易造成交通事故。雪压住植物,容易使植物受伤或死亡。大雪甚至可以压坏房屋,造成人员或家畜伤亡。大雪天气还可以冻死部分动物,或盖住草原,使各类食草动物缺食饿死。我国内蒙古地区每年都有牛羊因此死亡。如果春天下雪,那对于小麦、油菜这些农作物来说,简直是毁灭性的灾难。
雪是美丽的,它可以滋润万物,促进植物生长;但雪也是无情的,它可以阻碍交通,压坏植物、房屋,冻死动、植物……啊,大自然是多么的奇妙啊,可以造福人类,但同时也会使一切毁于一旦。让我们尽情享受它的奇妙吧!
以上就是冷的联想作文的汇总,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一定的帮助哦!更多资讯信息请继续关注美德网熊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