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为一种高雅艺术,不仅带给人听觉上的愉悦,还会熏陶情操,鼓舞民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思想和灵魂。当音乐搭上互联网之后,更多热爱音乐的人借助网络这个平台,走上音乐创作之路,创作出很多随处颂扬的网络歌曲。但也有一些音乐作品盲目求新求异,早已悄然变质变味,“含有鼓吹淫秽、暴力、教唆犯罪或者危害社会公德的内容”。之以是涌现这些内容违规的网络音乐,究其缘故原由,一方面由于标新创新能吸引眼球博得更多的点击量,有利可图;另一方面,监管、责罚不到位,违规本钱低廉,缺少有力的约束和震慑。
管理违规网络音乐,“拉黑”大概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拉黑”也是切切不能的。文化部“拉黑”120首内容违规的网络音乐产品,必将有效促进网络文化市场监管,净化网络音乐环境。但是,要标本兼治网络音乐低俗恶俗这一乱象,仅靠“拉黑”又是远远不足的。从某种层面上来讲,“黑名单”仅仅是给现有的违规网络音乐产品作个“标记”,发挥不出重办和规范的浸染,并不能完备有效地阻挡新的违规网络音乐产品会从其余的地方冒出来,从而陷入此消彼长的困局。“打蛇要打七寸”,管理乱象,关键还在于源头。以是,管理违规音乐,“拉黑”还应“拉网”。
拉一张严密的审查网,对违规网络音乐进行有效过滤。文艺作品创作不能见利忘义,而要分开低俗、恶俗和庸俗,表现积极向上的核心代价不雅观。“黑名单”中有些网络歌曲一看歌名就以为恶心,思想悲观颓废、代价不雅观灰暗;还有的歌名放荡下流,是赤裸裸的色情。比如:《不想上学》《自尽日记》《一夜情》《No性No爱》《少女的初夜》《性空虚》等。对付这样的网络歌曲,网络文化监管部门和干系网站该当加强审查把关和监管,广大网民也要积极举报,力争第一韶光就把它过滤屏蔽掉,不要让它流传出来。
拉一张带电的惩戒网,对违规网络音乐进行刚性约束。有惩戒才有畏惧。因此,该当订定网络音乐干系管理规定,既要明确详细的“黑白”标准,又要量化相应的惩办办法,对付监管不力、自审把关不严的也该当承担相应的任务。不仅要建立违规网络音乐产品的“黑名单”,还该当建立制作、上传、经营违规网络音乐产品的“黑名单”,建立把关不严传播违规网络音乐产品的“黑名单”,或约谈、或罚款、或封杀、或关停,逐一从严查处。其余,还要把“黑名单”信息与其他信息串联起来,扩大其影响力,“拉黑”的震慑力就会立即显现出来,追责惩办才会转化成为硬约束。
低俗、没文化的网络歌曲是对音乐、对民气灵的一种轻渎和挥霍。管理这些违规的网络音乐,“拉黑”兼“拉网”目的还是为了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监管,从而杜绝低俗恶俗网络音乐,净化网络音乐环境。以是,“拉黑”要常拉,“拉网”要狠拉,两者并拉,才能有效避免让违规网络音乐陷入此消彼长、一“黑”再“黑”的困局。(杨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