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苏味道墓(图片来自网络)
栾城,地处石家庄市西南部,东与藁城区接壤,南与赵县为邻,西北连接鹿泉区和元氏县,北边与裕华区相邻。栾城县历史悠久。2500多年前春秋期间,晋国中军元帅、正卿栾书(谥号武子)食采于此,建为栾邑,西汉置关县,东汉改置栾城县。历史上有“南京到北京,小县数栾城”之美称。宋代著名文学家“三苏”——苏洵、苏轼、苏辙都是栾城后裔,栾城县苏丘村落即其祖籍,其先人苏味道之墓现保存无缺。
历史长河中的栾城
春秋时,初属鲜虞国,后属晋为栾邑,晋中军元帅、正卿栾书封于此,置栾邑,是为栾城之肇端;战国初属中山国,后属赵。
秦属巨鹿郡;西汉,置关县,治所在今北十里铺;东汉,改置栾城县。
三国魏时,并入平棘县,属常山郡;晋属赵国;北魏时复置栾城县,属赵郡;北齐时废栾城县;隋设栾州,复置栾城县,初属栾州,后属赵郡;唐末改栾城为栾城县,先后从属赵州、栾州、恒州、镇州;五代后梁时又改称栾城县,先后从属赵州、镇州、真定府、恒州;宋初属镇州,后属真定府。
元初属赵州,后属真定路;明属真定府赵州。
清先属真定府,雍正后改为正定府。
中华民国先后从属正定府、范阳道、保定府、河北省。
解放后从属石家庄专区,曾与藁城、无极、赵县合并,后属石家庄市;1958年并入藁城,旋即规复栾城建制。
史料记载中的栾城
“三苏”对祖籍栾城念念不忘,常常在文章、诗词、字画作品中署名为“赵郡苏洵”、“赵郡苏轼”、“赵郡苏氏”。为何称“赵郡”?因栾城于南北朝至唐初曾数度从属赵郡(今河北赵县)统领。苏辙曾被宋朝付与“栾城区开国伯,食邑八百户”,并把个人文集命名为《栾城集》,苏辙为苏轼所撰的墓志铭中明确提出“苏自栾城、西宅于眉”。可见“三苏”对祖籍栾城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可谓魂牵梦绕,念念不忘。
栾城人对自己家乡曾出过苏味道这位文学家、墨客和政治家感到骄傲,更为苏味道的后代出了三位名震中外的文学家、政治家、墨客感到光荣与自满。明代兵部待郎范志完书写的《眉山发迹碑》,即苏味道的后裔“三苏”在眉山重振文坛之意。栾城明清两代所修现存的三部《栾城区志》中均有苏味道墓、苏邱村落、苏味道传等记载,且都明确提出“三苏源于栾,兴于眉”。
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栾城公民自古勤恳、善良、聪慧、年夜胆,民风淳厚,在绵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极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每逢春节栾城县委、县政府都要在县城举办全县民间花会进城调演活动,对全县散村落屯子的民俗活动进行校阅阅兵和展示。
抬花杠:为该县广泛流传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源起历史上对神仙“三仙姑”的敬拜仪式,以舞者肩扛神像“过驾”为主线,是敬拜舞队中的领队舞种,逐渐演化成为群众自娱性的广场艺术,演出时可单驾亦可多驾,杠子在舞者的头、肩、背、臀等部位不断滑动,配以站立、卧、蹲、躺等翻滚动作,舞者需有高超的艺术技巧才能使杠子自由翻转,舞蹈动作粗犷朴实,具有很高的不雅观赏代价。
西宫大蜡会:“西宫大蜡会”是栾城县西宫村落声名远扬的传统庙会,每年农历十月十三至十五在西宫村落举办。该庙会以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更以独特的“大蜡”敬拜仪式活动为亮点,自元末明初至今数百年来世代传承经久不衰,形成了地域性的传统的综合性的民间文化活动,符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特色。
太极八卦鼓:这是栾城县文艺事情者和民间艺人将博大精湛的《易经》文化,融入到民间鼓乐演出的大胆创新和考试测验,在全国尚属创始。个中央的指挥鼓代表太极,暗示万物之源。八个方位上的八面大鼓即为八卦。通过鼓手和旗幡不同方位的变换和颜色标志的调度,增长了它不对称式美感、动感和神秘的韵律感,展示了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和一年四季的循环。在这里,古老的传说、灵动的韵律和传统的年俗创新,交融在一起,演绎了宇宙从无到有、万物生化的伟大进程,表达人们祈求安然吉祥、风调雨顺的美好欲望。
碌碡:是广泛流传于石家庄市栾城县一带的民间自娱性广场艺术,流传年代久远。“拉碌碡”的紧张演出道具“碌碡滚”由木筒制做,长约56厘米,直径约38厘米;“碌碡框”,木制或铁制。碌碡滚前后横框中间各系一条红绸带,前带为拉碌碡者(女彩旦)之拉套,后带为掌鞭人(男老丑)掌舵之用。
虎头鞋、布老虎:是栾城县一种流传久远的民间手工女红技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虎头鞋是旧时当地幼儿1—3周岁冬令时节穿着的童鞋,既保暖又都雅,现在屯子仍有部分人利用。布老虎是幼儿的玩具又可当小憩的枕头,同时也是室内装饰和陈设的民间工艺佳构。它以其夸年夜、豪放的造型,恢谐、憨态可鞠的神态,多变的装饰纹样和绚丽的色彩及博识的做工,深受群众喜好。
历史名人
春秋有晋国正卿、中军元帅栾书,他身居相位,却“无一卒之田”(《叔向贺贫》),是古代廉吏的典范。栾氏家族在晋国七世顶针宰相,当时他的封邑“栾邑”成为今石家庄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央;
汉初有棘蒲侯柴武,柴武跟随刘邦转战南北,是大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汉朝建立后平定韩王刘信叛乱,功绩卓著。柴武的后裔广播天下,后周天子柴荣即为其一,因此有很大的开拓研究代价;
唐代有宰相、文学家、墨客苏味道,苏味道是五言律诗奠基人之一,唐诗定格过程,有“苏李居前,沈宋比肩”的定论。其名作《正月十五夜》被称为“古今元宵诗第一”,诗里的“灯火辉煌”成为描述夜景的典故千年流传。苏味道是眉山苏氏的开山祖师,苏轼是他的十一世孙;
元代有著名数学家李冶,忽必烈两次召见过他。其半符号代数解一元高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比欧洲早300多年,是中国数学的骄傲;
清代张家辛庄张重光、张世昌、张世彦父子三人先后金榜题名,“父子三进士”一贯为村落夫骄傲。
(根据河北新闻网、石家庄日报、大燕网等整理)